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研究

2021-10-12 14:51邹小维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邹小维

摘要: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更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能够保证大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能够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这样一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才会更强,更为优化,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文章基于此点,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种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思。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就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要结合相关的科学理论,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方法路径,能够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多路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确定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

针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校就应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必要性,确定科学的教育理念。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教育教学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身心健康素养得到协调发展。所以高校应该紧扣教育部的要求以及相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明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内涵作为出发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高校各科任老师都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能够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与大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相适应,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到科学地引导,使得整个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要想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就应该注重本校教师专业水准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建设并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让这些教师担任教学与心理疏导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诸多支持与帮助,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首先,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做全面的探究与考核,要分析高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积极寻找各种各样的策略和措施,对他们展开有效的辅导和教育,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其次,高校应该和教育专家联手合作,积极地开设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他对一个人后续的延伸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高校一定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完善和落实,要设置一些具有专业性的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让他们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最后,高校应该针对不同学段的大学生展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问题的焦点是不同的,所以从大一到大四都應该设置专门的师资团队,针对该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深层的研究,对他们展开个性化的教育,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贯穿大学四年,为大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精神关怀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和节操。因此,高校就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重视人文精神的关怀,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

一方面,高校应该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这些文化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成长与发展的摇篮。对此,高校就应该针对校园的物质环境以及精神环境作多元的建设。在物质环境方面,高校应该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在校园的墙壁上粘贴一些名人名言、一些积极向上的、富有正能量的时代人物,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环境中,加深自己的精神信仰熏陶。在精神文化方面,高校可以积极展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地渗透校园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在一个更为良好的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具备更为健康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重新塑造校园环境,让整个校园能够具备人文关怀,能够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化、春风化雨的影响作用。针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向他们渗透人文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与多个学科相结合,要深层次地渗透并挖掘各学科的人文精神。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呈现,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让他们往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作升华。可以说,一个校园的文化是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高校一定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积极地渗透人文精神,要明白人文精神在大学生人格品质塑造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有效落实,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对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出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对大学生作有效地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够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与思想感悟,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与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自己有一片更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新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评《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05):196.

[2]张澜,董泽俣.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方法及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3):73-75+79.

[3]王太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路径[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2):43-47.

[4]苟灵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开放性探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的大学生心理环境维度[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50-51.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微信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措施研究
论辅导员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试论影响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现象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山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因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