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2021-10-12 14:51朱辉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

朱辉

摘要: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相较低段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渗透,形成了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螺旋上升的模式。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感受语文课本所蕴含的文化气息,探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小学生

前言:

高学段的语言教学中,继续增添了古诗词、经典著作、神话故事、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知识的浸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助于发展其核心素养能力。

一、部编版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

部编版小学高段语文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学者对于低段语文教材的研究,笔者发现教材虽然减少了单元课文识字及写字的教学量,但却加大了对其他传统文化知识的整合,让小学高段的学生在以往的积累基础上,学会理解与运用。特别在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不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同时还融汇了各类汉语言文化和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对于了解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让其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具体构成如下:

汉语言文化:汉字、字谜、谐音、歇后语、成语、诚语、字体演变等;

传统文学文化:古诗、民间故事、离言故事、史传民著、神话传说;

传统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历史事件;

传统艺术文化:建筑、书法、剪纸、印章、扇面、西区、绘面等;

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传统科技文化:科技发明

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爱国、仁爱、宽容、谦敬、礼让、吃苦耐劳等。

二、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

1.课前准备:利用导学案,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了解相关材料

阅读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为了加大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做好必要的文学素养积累十分重要。通过使用导学案,融入情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以《北京的春节》课前导学案为例:

情境导入: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央视最近不断播送《过了腊月就是年》这一公益广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_____,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_____,糖瓜粘;_____,扫房子;_____,炸豆腐;_____炖羊肉;_____杀公鸡;____,把面发;_____蒸馒头;_____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同学们你们会填吗?你们家乡在过年的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呢?

在《腊八粥》课前导学案的制定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导学案内容:

(1)关于腊八这一节日,你知道关于它的什么习俗谚语吗?(在讲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中,已经积累了关于春节的俗语。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进行适当拓展,继续让学生积累关于腊八的习俗谚语,扩宽积累量)。

(2)在过腊八或过年的时候,你和家人们一起,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一写下来。(通过回忆和亲人们一起过节的情景,加深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不同的“家”文化及“团圆”文化)。

通过导学案的设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关于过年的俗语民谣,还能通过查阅资料,看到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丰富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积累。

2.多管齐下,把文本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不能脱离文本。想要学生在文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就要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和表达。以《北京的春节》为例:

首先,在导入环节,抓住“看”和“听”两个关键。由于课本选自的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与南方孩子有着地域差异,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准备大量的视频及图片了解文中所说的“腊八蒜”、“杂拌儿”、“空竹”等不常见事物以及“糍粑”、“铜勺饼”、“扣肉”等常见事物,播放过年放鞭炮、逛庙会,看元宵等相关视频,将孩子们带入春节的气氛中,感受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热闹与魅力。

其次,通过小组活动,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将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产生了共情能力。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了适时穿插对比老舍“京味儿”语言,感受老北京语言文化与学生所处的南方地域文化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是一种扩展感悟、丰富情感、陶治情操的过程。

3.重视类比阅读:扩宽学生阅读知识面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单元主题,开展“祖国各地风土民俗”这一阅读活动。以教材课文及阅读链接为基础,在补充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通过对比阅读老舍《北京的春节》、斯妤的《除夕》、汪曾祺《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和肖复兴的《花边饺》的片段,加深对春节习俗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拓展关于春节文化的谚语、民谣、诗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阅读视野、培养文化阅读兴趣。

4.重视反馈:鼓励学生课后积累,实行成果多样展示

本单元的习作交流为“家乡的风俗”,因此教师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可结合习作要求,布置学生多元化开展“家乡的风俗”的展示活动。可结合图片、视频制作PPT、可通过抄写不同地域文化的名家著作谈自己的感悟、可自创节日谚语或诗歌小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成果展示活动,并将成果运用至写作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扩宽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相关积累,完成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扩展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引导学生从心灵与文本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从故事情节出发,了解故事内容,体味孝、悌、友、信等中华传统美德乃至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达到教育所说的“美育教育”。最后,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过渡时期的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有助于其进一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7):90-92.

[2]汪东玮.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J].天津教育,2021(17):78-79.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德育教育小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