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2021-10-13 22:51周承敬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指标体系

周承敬

【摘    要】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教育事业的需求不匹配,如果青少年的体质问题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长远发展,还会影响我国以及民族未来的发展。从我国的发展战略来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构建并完善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才强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能够切实把握当前小学生的真实身体素质状况,从而探索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体质健康监测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10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当前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使得青少年的肥胖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极不乐观。实际上,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对于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研究展开较早。我国近些年对于青少年的体质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目前的体育测量和评价工作来讲,从过去关注学生运动素质的测试到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测量指标和方法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和我国目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1]。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测量和评价标准,我国先后出台了各项文件,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但是就现阶段的青少年发展情况来看,体育测量评价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对学生体质的真实反映、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评价方式方法的简便和实用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上。针对小学生的体质研究工作必须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够使青少年的体质真正增强,实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体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有效性指的就是监测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实践中对监测对象进行监测,从而对监测对象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效性内涵的把握是构建科学合理评价标准以及指标体系的依据,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效果有效性的前提。如果不能够建立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有效性的正确认识,那么科学有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会毫无意义。因此,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就能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效果进行正确、客观、有效的评价。

(二)为监测效果评价提供有效的工具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对具体监测实际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效果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参与测试工作最后形成的数据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也就是对学生每年参与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对于监测工作本身的效果却没有落实评价。因此,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也是为了改革优化过去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求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体质监测工作效果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把握最终的测试结果,也可以对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所了解,有利于推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可以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2]。

(三)全面体现学生体质监测目标和意义

由于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效果不仅仅需要通过学生的体质状况来反映,更应当对学生在监测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所掌握的运动技能、所形成的运动习惯以及监测工作实施后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有所把握。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将其和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挂钩,为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争取更多支持和保障。因此,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呈现该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

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第一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在于保证评价能够具备正确的导向作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占比的动态变化,直接反映出不同阶段监测工作的重点和成果,各个指标之间必须要相对独立。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注意如下方面:第一,对于监测效果的判断,应当设立监测效果评价指标,内容包括学生对体育锻炼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于测试工作中项目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状况。对整理统计的结果好坏进行分析仅仅只是监测效果的一个反映,如果不能够与具体的目标相联系,就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有效。学生如果通过了测试工作,但是对于应当掌握的技能却没有掌握,也没有养成相应的习惯,都不能够证明监测工作的效果,监测的价值也就不存在。第二,必须要对体质监测工作的预期目标和监测效果的评价指标之间的连贯性进行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要设定能够对整个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效果进行比较,综合全面反映的指标,然后再具体描述各个效果指标的状态。

(二)系统性

在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对评价所需要的各类数据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一工作伴随整个监测系统全程。评价信息既需要通过评价全面反映,也需要针对监测的实际效果对监测工作本身予以反馈,这样才能够实现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的评价,才能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让评价工作的导向作用更加明顯,提升监测工作质量。因此对监测工作效果的评价,实际上是整个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系统的重要构成,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三)适用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表现出评价指标的适用性,所构建出来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适应当前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一评价能够对监测工作的效果进行很好的反映。如果忽视了适用性的原则,任何评价工作都会流于形式,毫无价值,那么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能够促进评价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四)简洁性

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遵循简洁性的原则。也就是所选取的指标在设置上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对指标的量化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认真的筛选,避免重复,保证整个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借鉴柯克帕特里克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文件资料的查阅和研究以及以往的监测工作实践经验,构建设计包含5个层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一级指标体系,分别是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和组织效益。

(一)一级指标

1.反应层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构建,主要是对学生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认知态度进行考察,具体而言,就是对学生在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时的认识态度,对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培训教材、设施方式以及组织和管理各方面的认识水平是否有所提升进行考察。反应层是工作效果评估中最基础的层次,是影响其他方面效果评价的基本因素[4]。

2.学习层评价指标,就是对学生通过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了解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进行评价。具体来讲,就是评价师生对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知识了解和方法应用,学生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状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相应体育锻炼方法的了解程度。

3.行为层评价指标。就是对学生通过了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后,其实际的体育锻炼行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改善,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监测仪器的应用是否熟练,这一评价指标可以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

4.结果层评价指标就是在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结束后,学生的行为变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通过对学生是否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以及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进行评价,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效果进行直接的反映。

5.组织效益层的评价指标就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对社会产生了哪些效益。任何一件事的开展和完成都会对周边的环境带来一些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也不例外,在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结束后,其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就可以通过评价及组织效益来实现,从而实现对体质健康工作效果全面、有效、客观的评价。

(二)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的形成实际上是对一级指标的详细分解。[5]

1.反应层的二级指标包括:学生对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动机如何,学生是否能够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于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态度是否明确,学生对于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如何,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监测活动的喜爱程度如何。

2.学习层的二级指标包括:学生对体质健康监测的内容是否全部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过程是否了解,学生对各个测试项目的测试方法是否了解,学生对测试内容的评价方法是否了解,学生对自身身体体质的状况是否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中仪器操作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测试项目所需要的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行为层的二级指标包括:学生是否能够坚持参加完成体质健康监测活动,学生是否能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对于监测仪器的使用是否熟练。

4.结果层的二级指标包括:在参与完成体质健康精神工作之后,学生对于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促进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认识和意识是否增强;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的身心素质是否有所改善和发展。

5.组织效益层的二级指标包括:学校所组织开展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否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否能够促进当地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包括经济、文化和教育;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否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一)构建完整评价主体结构

要想构建科学完善可行的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将其顺利应用于实践当中,达成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目标,就需要改变当前评价活动中学校教师独大的单一评价主体结构,构建更加完整的评价主体结构。不仅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导向作用,更应当争取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使其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来落实评价工作,保证整个评价工作的客观完整和科学合理,激发其参与体育健康监测活动和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二)强化各方主体服务意识

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活动,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牵头和指导,学校在推动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以及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时,离不开制度上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优化自身的服务手段,加强与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在具体实践中,为了确保整个评价工作的真实、完整和客观,就应当认真落实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抽查制度,对各种作假行为、作弊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针对学生参与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中的安全保障问题,也应当落实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风险发生概率,保证评价工作的安全性。

(三)学校严格把握评价实施

学校要提起全员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评价的重视,那么就可以将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生期末成绩的考评范围当中,从而提升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工作的权威性,确保各项指标的评价工作落实到实处。如果校方对此不能够提起重视,将会严重影响监测人员和学生对于监测活动和评价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学校不应当将小学生视作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在评价工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是要培养学生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强化教师队伍责任意识

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参与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也要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提起高度重视,同时也应当明确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在体质健康监测活动以及评价工作中要发挥自身正确的作用,在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完善监测及评价工作,改善过去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加强对构建完整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具体的行动表现将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情况。学生参与体质健康监测活动以及对此所展开的评价,究其根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学生应当发挥自身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推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依照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自身体育锻炼完整的认识,从而发展自身体育兴趣和个性,获取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帮助来纠正自身体育锻炼方面的不足,提高自身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强化自身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对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有效性意义重大。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相对固定的,需要学校和相关监测人员在实践中依照相应的情况进行增补或者删减,以便为监测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效果的呈现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练志宁,赖锦松.青少年體质监测评价活动的缺陷与完善[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12):103-106.

[2]赖锦松,余卫平.新时期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评价方式简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2(03):164-167.

[3]赖锦松,余卫平.青少年体质监测管理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J].山东体育科技,2017,39(01):31-34.

[4]常冬青.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真实性评价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李婷.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