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为载体打造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的路径研究

2021-10-13 17:29王霞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沧州

王霞

【摘    要】数千年来,沧州大运河孕育了周边地域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文章充分挖掘打造沧州大运河文化名片的资源优势;全面剖析沧州打造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造沧州运河文化名品的实际困难;最后提出推动沧州大运河文化名片发展的具体思路及策略,为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的打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沧州  大运河文化名片  校地合作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64

近年来,沧州地区一直坚持科学规划,以校地合作为载体,进一步打造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将运河文化发展由“大写意”转变为“工笔画”,以此展开新时代运河的新画卷。大运河文化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生命线,是流传至今的重要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它对民族统一、经济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交流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我国大运河工程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迄今为止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工程。现如今大运河虽已不再发挥其本来的价值,但其在文化传承方面依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开发大运河文化,继承并发扬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一、打造沧州大运河文化名片的资源优势

(一)特色物产资源优势

沧州在明代及清代时期是一座关键的运河城市,不管在农业、制造业、商业还是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考古调查显示,沧州境内已发现沉船点近三十余处,其中很多位于现在的运河河道中,沧州区域内的码头金代沉船遗址是主要的沉船点,随之而出土的主要包含白釉花纹碗、荷花鱼纹盆、铁釜、铁锚、骨柄刷、贝饰等。据考古方面专家推断,宋、元、明时期沧州很可能是当时北方一个重要的瓷器集散地和出海港,以磁州窑为主的北方各窑口,沿子牙河上游,顺滏阳河等各支流顺流东下,在黄骅海丰镇一带出海,运往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地,形成了当时的海上陶瓷之路。古时代的沧州制造业较为发达,运河两岸和运河河道内都曾发现大量古窑址、古代砖井、钱币窑造等遗迹,雕版印刷、长芦盐场、泊头铸造等均在我国十分出名。这些极具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丰富物产资源,对沧州大运河文化名片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资源方面具备的优点

特色的运河文化也蕴育了沧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特色。泊头六合拳、沧州木板大鼓、沧州舞狮子、东光吹歌、沧州落子、哈哈腔、吴桥杂技大世界等都是该地域内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艺术。上述文化资源在进一步增强沧州与其他地域的文化、经济交流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沧州是运河流经里程最大的城市之一,不断全面深入地发掘运河特色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性、规模性的开发,这为打造沧州运河文化名片,树立特色运河城市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旅游资源优势

千百年来,沧州区域内的大运河主要流经其市区及周边六个县区,在漫长历史长河的积累中,沧州大运河不仅自身具备一定的生态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也延展出了与其特色密切相关、经济效益较高的沧州大运河特色旅游资源。例如,市区地域内的古码头、古渡口、水月寺、吕宅、文庙、清风楼广场、马本斋广场,沧州青县的盘古庙、马厂炮台,沧州市沧县的御碑苑,沧州南皮的张之洞故居、大浪淀,沧州市泊头的清真寺、鸭梨观光园,沧州市东光的铁佛寺、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等等,还有著名的吴桥杂技。随着近年来兴起的文化旅游热,我国旅游管理部门正在编写《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其主要目标为将我国特有的大运河文化传递给世界各国,也为沧州的特色运河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因此,相关地域应全面运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创建以运河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和建设水平,传扬大运河特色文化,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打造沧州大运河特色文化名片的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与各种产业相融合,强化地域文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沧州治理良好,文明和谐,其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省前三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近年来规划建议指出,应不断增强产业支持,发展中心城市经济。沧州大运河沿岸文化产业景观带的建立,综合了该地域“一江两岸,西方文化,中国商业,东方工业,绿色城市”的特色,使沧州特色大运河焕然一新,带动了周边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渤海新区文化产业园已经启动,动漫影视基地也会成为沧州文化产业的新特点。沧州作为拥有数百万人口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显著的资源、人才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沧州在文化创意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依托大运河文化发展的产业,也会为中国文化产业园增添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光彩。

对于沧州这座城市而言,可以说京杭大运河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北起青县,南至吴桥,市内运河全长数百公里,因此,在大运河沿岸也聚集了较多的文化资源。沧州依托大运河,相当于基于大文化就可以创建出大产业。例如:沧州盘古庙、纪晓岚纪念馆、沧州铁狮子;市区内的文庙、水月寺、清真寺、张之洞纪念馆、铁佛寺、吴桥杂技世界。再沿着市区向外扩展,有古贡枣、海兴湿地、千童传说等;市区以西有献县教堂、汉墓群、单桥、诗经文化、皮毛、白洋淀等。上述文化资源是沧州着力打造并发展大运河文化名片的重要基础。此外,打造特色运河文化名片也能够盘活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旅游业及其他第三产业发展。

(二)全面发挥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确保大运河文化健康发展

大运河文化产业名片打造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也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正向引导,才可以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规模,保持健康发展。第一,建立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指导、行政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工作体系。第二,制定科学的运河文化发展规划,在全面调研以及合理论证的基础上,对沧州大运河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打造重点、合理布局、文化体系、配套设施建设、营销策略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第三,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发展。通常而言,运河文化打造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政府,也要靠相关文化协会、单位或者从事艺术研究的工作人员。因此,为进一步引导及推动社会的全面参及建设,就要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发展大运河文化名片的优惠政策,鼓励并指出符合文化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文化项目,从而推动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第四,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要打造特色文化,使其成为经济支柱,最主要的便是人才,构建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不单是一个长期的谋划,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相關地域政府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着重切入点。唯有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始终坚持人才意识,方可进一步推动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的打造工作。

三、现阶段打造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存在的问题

(一)运河文化保护及传承方面有待加强

运河文物保护资金来源单一,导致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经费不足,制度保护和修复投入严重缺失,考古发掘整体性不强、系统性也较差,大运河文化发掘任务较重,一些大运河文化濒临灭绝。此外,研究创新能力的降低,对于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多元价值体系的研究解读不够充分,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新特点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运用信息化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展示运河文化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推动发展机制不完善

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无水断面与水断面的资源量具有明显差异。运河沿岸区域合作与共享机制不健全。局部建设、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难以形成区域总体发展的合力。沧州特色大运河的保护与发展涵盖文化保护、旅游事业、水运交通、林业、土地、城建、环境保护、规划等众多部门。当前,运河文化开发仍然处于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的情况中,两者之间缺乏科学、系统的协调机制。

四、校地合作为载体,加快发展沧州大运河特色文化名片主要策略

一是由政府牵头,借助高校的精尖科研力量,围绕大运河文化研究成立集合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于一体的学术研究平台。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创产业、大运河文旅融创、大运河数字化、大运河非遗景观带建设、大运河水生物等多专业多领域的精准研究,跨界成立多部门协作的研究团队,协助市政府完成重点高端项目。立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建造高质量大运河文化贡献“沧州智慧”。

通过打造一体化研究基地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平台,以沧州为主体、向京津冀周边敷设、面向全国,逐渐演变为集研究、转变、推广以及交流等为一体的研究平台及基地。全方位整合所有的研究资源,打破所有部门间的界限,共同打造沧州大运河文化文献资料库以及信息库,多个单位进行联动,构建研究单位、创建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在文化研究、产品策划、信息库建设、交流沟通等方面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建造提供一定的支持與帮助。

二是鼓励专业人才深入沧州运河文化的挖掘、创新工作。借助政、校、企多方社会群体中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源,推动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的文化挖掘工作。从诗文、书画、曲艺、民俗、历史等角度,进一步发掘整理运河文化内容,展现连通南北、政治桥梁、经济交流、文化相融的恢弘气势,明确运河延续城市历史,展现文化底蕴,展现文化自信的关键作用。同时,促进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艺术创造力发展与创新,鼓励政、校、企多方社会群体中的专业人才勇于文化创新,创作出更多符合主题的作品,不断丰富运河文化内涵。当地高校的文学方面、舞蹈表演方面、声乐方面、书法方面、美术方面等一线教学人员,以实际行动促进本校学生开展以沧州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作。

三是产学研融合,带动地方特色教学。统一综合沧州地域的文化与本地高校课程开发,将当地区域的特色大运河文化与高校特色课堂相融合,进一步深化高校大运河文化特色课程改革。组成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将沧州大运河文化融入课程中,充分结合历史、舞蹈、音乐以及绘画等专业,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中以大运河文化为基础充实课程内容,突出地域特色,发展大运河文化,不断丰富运河文化元素,在高校课程基础上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真正落实到位。使当地学生充分了解其历史底蕴,融入其中感受蕴含的运河文化,与此同时也成为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的传承者。

四是扩展产业链,与沧州本地高等院校或者企业团队开展进一步合作,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运用多媒体传播专业资源,在新闻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展文化宣传路径,以特色的沧州大运河文化产品作为基础,多元化、多角度宣传沧州运河文化,从而创建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同时,政、校、企多方连动,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学术会议、论坛沙龙和品牌传播活动,强化“政、产、学、研、金、文”跨界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研究成果宣传与转化。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是一项迫切而又繁重的任务,是当前阶段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风尚,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要求,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经济调整、推动当地发展方式转化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该地域经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实现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及现实意义。沧州依托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创建大运河名片,全面运用当地的高校优质资源,探索怎样能够将高校优质资源运用于大运河文化名片创建中。故而,以当地的高校为基础,综合校内的诗文、舞蹈表演、声乐、武术、书法及美术等专业课程,全方位、多角度与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相结合。【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地合作为载体打造沧州特色大运河文化名片的路径研究》编号:SZ2021096。】

参考文献

[1]孔少华,朱红艳.大运河文化带旅游高质量发展区域分布特征与合作格局构建[J].当代旅游,2021(33):32-33.

[2]杨茜.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J].今古文创,2021(44):09-12.

[3]肖潇,窦兴斌,孙洪杰,李维锦.河北省运河文化带发展“旅游+非遗”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98-99.

[4]李学林,毛嘉琪.新时代视域下构建大宣传格局的路径探析——以龙泉驿区校地合作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3):24-30.

[5]王纪鹏.大学服务地方助推脱贫攻坚模式探究——以遵义新蒲新区大学城校地合作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19):31-33,40.

[6]庄志谦,吴克乘.欠发达地区家校合作困境及对策——以东海中学初中家校合作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18):84-86.

[7]黄薛龙,蓝宁,陈伟铭,等.服务地方产业为导向的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与青峰药谷合作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14):321-323.

[8]杨彬,赵柱.基于校地合作师范生援疆实习支教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西学院大学生赴新疆实习支教工作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1):86-88.

猜你喜欢
沧州
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沧州金丝小枣冬春时节的管理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