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10-13 06:28刘玉霞谢瑞峰胡延涛刘新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脑螺旋分级

刘玉霞 谢瑞峰 胡延涛 刘新生

手术是治疗脑垂体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部分患者在早期经治疗后预后恢复较好,但脑垂体瘤有不同分级,不同分级患者病情程度各异,手术具体方案及操作也有差异[1]。因此,早期明确脑垂体瘤患者的术前分级情况意义重大。现阶段,手术病理检查仍是诊断不同脑垂体瘤的常用方法,但因手术病理需术中取组织,此时已进行手术相关操作治疗,仅能指导后续治疗,应用有局限[2]。故探寻1种操作简单,且与手术病理检查分级结果较一致的检查方法尤为必要。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是1种非侵入性影像诊断技术,研究显示,作为1种操作便捷、无创且可重复的检查技术,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在检查的同时可判断脑部组织的病变程度,对颅脑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4]。本研究主要观察不同分级脑垂体瘤患者经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特点,并分析经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特点鉴别诊断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价值,以指导该类疾病的诊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设计内容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脑垂体瘤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41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43~58岁,平均年龄(51.23±4.02)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62±1.01)个月。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②均接受手术治疗;③无造影剂过敏;④无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或其他脏器相关疾病;⑤单侧发病;⑥颅内压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影响检查配合度;②合并其他病理性脑部疾病;③合并其他肿瘤;④合并脑梗死、脑积水;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⑥肿瘤颅内转移或颅内多发的患者;⑦有脑疝倾向的患者。

1.3 方法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方法: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使用128排128层CT(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64型)平扫描患者颅脑,确定病变范围,扫描层厚=0.6 mm,层距=0.5 mm,视野=350 mm,矩阵=512×512,电压=80 kV,电流=120 mA,球管旋转一周0.33 s;全部患者均接受平扫后立即接受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使用18G高压注射器于患者的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69),注射速度为5~6.5 ml/s,注射50~70 ml,于注射60 s后以病灶为中心,对患者全脑96 mm的范围进行连续动态扫描,扫描时间40 s,扫描参数同平扫扫描参数。记录患者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容流量(CBV)、血管通透性(PMB)]。全部操作均为同一名检查医师进行,图像分析由相同的2名影像学医师进行。

1.4 观察指标

脑垂体瘤分级方法:使用Hardy-Wilson分级方法[5],依据脑垂体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为五级:一级:垂体肿瘤直径在10 mm之内,且垂体瘤全部都位于鞍内;二级:垂体瘤向鞍上扩展,达到10 mm,且充填了鞍上池的结构;三级:垂体瘤向鞍上生长,到达10~20 mm左右,且影响了第三脑室;四级:垂体瘤向鞍上生长扩展到20~30 mm,充填了全部的第三脑室的前部;五级:垂体瘤扩展大于30 mm,且达到了侧脑室的室间孔。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验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UC≤0.50:无诊断价值,0.500.90:诊断价值较高,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病灶区CBF、CBV及PMB值均大于对侧正常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2.2 脑垂体瘤分级情况

研究纳入的41例脑垂体瘤患者中,一级患者有10例,占比为24.39%(10/41),二级患者有8例,占比为19.51%(8/41),三级患者有11例,占比为26.83%(11/41),四级患者有9例,占比为21.95%(9/41),五级患者有3例,占比为7.32%(3/41)。

2.3 不同分级脑垂体瘤与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六组中,五级脑垂体瘤CBF、CBV及PMB值最大,其次为三、四级脑垂体瘤,对侧正常区CBF、CBV及PMB值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级脑垂体瘤与对侧正常区的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2.4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将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CBF、CBV、PMB)分别作为检验变量,脑垂体瘤分级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一、二级脑垂体瘤、三、四级脑垂体瘤、五级脑垂体瘤,0=对侧正常区),绘制ROC曲线(图1、2、3),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诊断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AUC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以联合诊断五级脑垂体瘤价值最高。各指标对应最佳阈值、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等相关参数见表3。

表3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图1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一、二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图

图2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三、四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图

图3 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分别对五级脑垂体瘤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图

3 讨论

作为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文献指出,脑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此外,脑垂体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但因脑垂体瘤的生长特点具有浸润性、且边界模糊等特点,施术者在术中难以明确肿瘤的边界,进而影响手术切除效果,增加术后复发风险;而已有诸多研究证实,复发后肿瘤因侵袭性及血管丰富,再次手术难度较高,预后差[7-8]。现阶段,脑垂体瘤主要通过磁共振检查、颅X线平片等方式进行诊断,但上述检查方法均难以在术前准确评估脑垂体瘤分级情况。

既往,临床诊断脑垂体瘤主要经手术病理检查,手术病理检查能够准确查看肿瘤的分级、大小等情况,被认定为“金标准”[9]。但这种侵入式的病理检查不宜在术中反复明确,且对手术的拟定已无较大意义[10]。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作为重要的诊断技术,有助于医生清晰查看患者病灶变化情况[11]。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有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可通过1个通道的数据产生一层图像,最终可产生多层图像系统,便于临床诊断[12-13]。同时,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分辨率高,能够通过组织密度,清晰显示组织的病变范围、大小等情况[14]。此外,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可通过增强手段准确查看各组织的血供情况,利于临床诊断[15-16]。

为指导脑垂体瘤患者不同分级的术前准确评估,本研究为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垂体瘤患者术前均给予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区CBF、CBV及PMB值均大于对侧正常区;且六组中,五级脑垂体瘤CBF、CBV及PMB值最大,其次为三、四级脑垂体瘤,对侧正常区CBF、CBV及PMB值最小。表明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可显示出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病变情况。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且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新生血管的产生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均是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17]。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内不成熟的新生血管基底膜具有不完整、内皮间连接不紧密等特征,进而可导致肿瘤组织内血流量、血容量及血管通透性发生不同改变[18]。故通过观察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各个参数表现,可能对术前脑垂体瘤患者分级情况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为了更进一步明确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与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绘制ROC曲线发现,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诊断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且以联合诊断五级脑垂体瘤的价值最高。上述结果证实,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与不同分级脑垂体瘤有关,可作为鉴别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重要成像技术。

综上所述,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经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表现出不同的成像特点,临床可采用经多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通过观察相关成像特点及参数变化,鉴别诊断不同分级脑垂体瘤,以提高不同分级脑垂体瘤的诊断准确率,指导疾病早期合理诊疗方案拟定。

猜你喜欢
全脑螺旋分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奇妙的螺旋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