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宽:当好火车头里的“火车头”

2021-10-14 09:36|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蒸汽机车火车头徒弟

文 | 史 鑫

杜海宽(左)带着徒弟进行列车巡检

“火车司机作为火车头里的‘火车头’,要争就要争第一,要站就要站排头,要当就要当尖兵!”这是杜海宽给自己的职业定位。

从青丝到白发,从司炉到“首席机车司机”,杜海宽在35年的职业生涯里累计安全运行5500多趟、安全行驶160多万公里,创造了零违章、零违纪、零机破、零晚点、零投诉的“五零”纪录。他把安全镌刻在心里、紧握在手里,坚持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把不息的奋斗当成了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勤学苦练,争当行业尖兵

在铁道边出生长大的杜海宽,打小就爱坐在自家的田埂上看着火车从眼前驶过。日子久了,一个梦想如同春天的种子在他心底发芽——要是能亲手驾驶隆隆飞驰的铁马在千里铁道线上驰骋,该有多威风啊!

高中毕业,杜海宽报考了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蒸汽机车驾驶专业。1985年,他被分配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机务段工作。上班报到第一天,他就傻了眼。因为是少有的专业科班出身,杜海宽直接被安排到段技术室任技术员。眼看“火车司机梦”要破灭,他的倔脾气一下子上来了,坚决申请改职成为蒸汽机车司炉。看到杜海宽接连交上来的4份改职申请,段领导很是不解:“别人打破头都想挤进技术室,你却主动放弃,可别后悔!”

蒸汽机车上的司炉是个苦差事,杜海宽身材又瘦又小,一个班下来常常胳膊又酸又肿、腿发麻发抖,但他选择咬牙坚持。除了苦练烧煤技巧,杜海宽还认真观察司机作业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刨根问底,退勤后还要待在机车上反复练习动作要领。凭着这股求知若渴的钻劲,杜海宽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不仅在单位举办的技术表演赛上获得投煤组第一名,还如愿考上了机车司机,在短短3年内完成了从司炉、副司机到司机的三连跳。

上世纪90年代,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杜海宽又顺利拿下了内燃机车驾照。他一面在值乘中实践摸索,一面捧着书本钻研机车构造、电气部件、电路图,想方设法提升业务水平。当时刚换装不久的东风4C型机车,风源净化装置在冬天常因转换阀动作不到位出现漏风现象,这是司机们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杜海宽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琢磨试验,总结出“关闭控制器电源、手动转换的20秒快速处理法”,在全段得到广泛推广。

2009年,电力机车首次配属到包头西机务段,单位鼓励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努力考取电力机车驾驶证。当时已46岁的杜海宽主动请缨备考,最终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平稳的操纵技术,顺利考取电力机车驾驶证,再次成为新机型的业务尖子。

2012年,年过半百的杜海宽参加全局“三大活动”技术比武,在电力机车组拔得头筹。2013年,他又获得了全局平稳操纵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杜海宽常说:“人不能没有梦想,有了梦想就要奋斗,奋斗的人生才最幸福。”或许,正是这个信念给了他在工作中始终葆有激情、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力量。

精益求精,只为旅客舒心

坐在火车头里,杜海宽眼里时刻盯着前方的路,心中常想着身后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2010年起,杜海宽开始承担包头至榆林间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这段303公里的线路可谓“跌宕起伏”,有4个隧道、18个分相区,不计其数的曲线、坡道间有近30处11‰以上的高坡地段、2处长大坡道,平稳操纵列车的难度不言而喻。

为了给旅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杜海宽结合线路纵断面和新机型特点反复试验,不断完善之前总结出的平稳操纵法。他还自创了一个土办法:在机车操作台立一支铅笔,列车行驶中,如果这支笔倒了,就让徒弟把区段和时间记下来,退乘后认真分析行车记录,不断改进优化操作手法。渐渐地,本子上的记录从最初的一趟几十条减少到了三五条,到后来几次往返才记录一条。就这样,凭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精益求精的磨练,杜海宽练就了“起车客不知,停车客不晓”的操作手法,还总结出“三固定、两测速、一对标”的平稳操纵法和“察、检、验”三字故障处理法,这些都成为同事们争相学习的“宝典”。

言传身教,当好安全代言人

对于火车司机来说,行车安全是核心。杜海宽认真践行“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的安全理念,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徒弟也要求严格。

杜海宽认为,只有日常养成干标准活的好习惯,才能确保安全长久。每次联控发车时,他都会进行一次后部瞭望,列车起动前再看一次,等列车起动后喊后部注意时还得看一次。运行途中,他要求必须采取立体瞭望,眼睛要关注上部接触网和运行前方的线路、信号。每通过一架信号机,他都要扫一眼仪表是否正常。

杜海宽自己较真,带徒弟同样较真。每趟跑车,他都要求徒弟做到“标准化作业一项不差、呼唤应答一句不落”。有徒弟不解:“咱俩连比划带喊折腾一路,谁看呢?”杜海宽严肃告诫:“标准化作业是做给安全看的、喊给安全听的。”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出勤前给徒弟留一道题、退勤后给徒弟考试。在他看来,让每一个徒弟成为业务尖子是师傅的职责。

一次暴雨天值乘,杜海宽的徒弟小王巡检汇报时漏了项,杜海宽严肃指出小王的错误,接着展开了一系列“惩罚”措施:从小王家到单位大约8公里,杜海宽每次都让小王跟他步行上下班,边走边背规章制度;作业中,他坚持让小王作巡检汇报,有遗漏随时提醒、强化记忆;退乘后回到公寓,他又拿起规章追着小王“喋喋不休”,直到小王记得滚瓜烂熟。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小王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多次成功处理机车故障。小王说,师傅的这种“全程陪练”模式,好多师兄弟都领教过。到现在,杜海宽这位严师已先后带出50多名业务强、水平高的火车司机,其中8人走上了管理岗位。

35年来,杜海宽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殊荣和集团公司内部的众多荣誉。面对这些荣誉,他并不自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把安全装在心里,坚持工作不降标准、尽责不讲条件、带徒不存懈怠,努力发扬好劳模精神,为铁路事业奉献光和热!”

猜你喜欢
蒸汽机车火车头徒弟
收了一个小徒弟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社区少先队的“火车头”
Mark Twain
老火车头的故事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火车头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
最后的蒸汽机车
中国最后一批蒸汽机车今年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