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2021-10-14 06:10覃洁萍冯旭刘雯林瑜
高教学刊 2021年27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

覃洁萍 冯旭 刘雯 林瑜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仪器分析是许多理工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探索性、综合性问题为导向,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的质疑、析疑的动态发展过程,不仅可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还可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加深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堂教学;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158-04

Abstrac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modern education.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many colleg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ded by exploratory and comprehensiv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and treat problems dialectically in teaching. Through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uestioning and analyzing doubts, students can not only form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nowledge, but als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ubject knowledge.

Keywords: instrumental analysis; classroom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理性的、反省的思维,它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依据证据给出结论,并且做出明确的判断[1]。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知、探索的精神,是每个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在每个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学会批判性思维, 才能学会有依据地判断问题、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整个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知识爆炸”的高度信息化时代,特别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剖析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需要人才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许多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面对充满许多真假难辨信息的、多元化的、开放的世界,如果培养的人才不具有批判精神,不具备对各种不同信息的独立判断和筛选分析的能力,就会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就会被各种似是而非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所迷惑[2]。因此,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未来社会,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跟上高科技发展的变化趋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还要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知识经济阶段,国家对创新型、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国家来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辩证地分析处理信息并具有创新思维的知识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保证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及培养模式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国内外专家学者均有许多研究报道,但由于文化差异、学科特点及表述不同,并无统一答案[3]。综合来看,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不盲目接受现成的观点,不主观臆想,也不墨守陈规。批判性思维服膺理性、逻辑和真理[4]。批判性思维的目标是增加知识和合理决策。其特征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就是求真、公正和反思[5]。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6]。目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与标准,途径也是各式各样。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辨析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特征,不然可能就会走入误区,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否定,而是谨慎反思和创造,这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研究和教学所必须了解的[7-8]。根据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建立批判性思维。“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问探索性的问题[9]。”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导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索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围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和对话等环节,并注意控制引发知识的底层思想和隐含预设,从而为学生提供辩证思考的空间,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10]。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批判性思维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