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殖放流的中华绒螯蟹质量和形态特征测定实验

2021-10-15 05:16○张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8期
关键词:水生性状物种

○张 涛

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近些年不少省市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向天然水域投放鱼、虾、蟹、龟鳖、贝类等水生动物,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有的天然水域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再现鱼翔浅底。

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的要求,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对增殖放流的物种选择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放流单位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放流品种的来源、数量证明文件,需经第三方公正机构或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确保放流物种来源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的要求。按照“SC/T 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的要求,增殖放流物种须经具备资质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由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文件。放流物种需经有种质鉴定资质的专业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种质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不同的物种形态特征不同,形态结构也是物种遗传特性的外化,通过观测放流物种形态特征可以最简便、最直观的从形态学角度对其进行初步种质鉴定。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成蟹必须由淡水进入咸淡水中繁殖、孵化,幼体再重新进入淡水中生长和育肥。长江口是中华绒螯蟹蟹苗的主要产地,曾经因为过渡捕捞、工程建设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恶化,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一度枯竭。为修复和改善中华绒螯蟹种群结构和生态多样性,一些地方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活动。笔者对拟放流的中华绒螯蟹样本进行了质量和形态观察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用的中华绒螯蟹采自华东地区,所有样本均鲜活,爬行有力。对雌雄分开暂养,随机抽取雌蟹34只,体重23.16±5.58 g;随机抽取雄蟹39只,体重22.14±7.41g。

1.2 实验方法

1.2.1 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样本蟹的外形特征并拍照记录。

1.2.2 可量性状的测量

为便于测量,测定之前将样本蟹放4℃冰箱里30分钟以减缓样本蟹的爬行,立即用电子天平(精度为0.1 g)称重和游标卡尺(精度为0.02 mm)测量头胸甲长、第一额齿间宽、第二额齿间宽、第一侧齿间宽、第二侧齿间宽、第三侧齿间宽、第四侧齿间宽、体高、第四步足长节长、第四步足掌节长、第四步足指节长和第四步足指节基宽等12个可量性状,各参数测量方法如下:

头胸甲长:头胸甲背面前缘内额齿间的凹窝至头胸甲后缘端部的长度;

第一额齿间宽:左右第一额齿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第二额齿间宽:左右第二额齿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侧齿间宽:头胸甲前缘左右第一侧齿两端点的距离;

第二侧齿间宽:头胸甲前缘左右第二侧齿两端点的距离;

第三侧齿间宽:头胸甲前缘左右第三侧齿两端点的距离;

第四侧齿间宽:头胸甲前缘左右第四侧齿两端点的距离;

体高:头胸甲背面至腹部腹面的垂直距离;

第四步足长节长:第四步足长节的长度;

第四步足掌节长:第四步足掌节的长度;

第四步足指节长:第四步足指节的长度;

第四步足指节基宽:第四步足指节最宽处的距离。

1.2.3 可数指标

参照SC/T 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中的要求,确定以下可数指标:

死亡率:死亡个体数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伤残率:发育畸形或肢体残缺、损坏的个体数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体色异常率:体色异常的个体数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挂脏率:体表挂有附着性纤毛虫以外的附着物的个体数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头胸甲明显隆起,额缘具4个额尖齿,额齿间缺刻深,居中一个特别深,呈“U”或“V”形。第4侧齿小而明显。背面黄褐色或青褐色,腹部灰白或银白色。腹部覆以腹甲,腹部扁平,雄性呈三角形,雌性腹脐宽大,呈卵圆形或圆形。

头胸部两侧有5对胸足,第一对为螯足,后4对为步足。螯足钳部与钳趾基部内外均有棕褐色绒毛,步足刚毛呈金黄色。第4对步足前节狭长,趾节呈尖爪状。雌雄样本蟹外观见下图:

图1:中华绒螯蟹雌蟹背部

图2:中华绒螯蟹雌蟹腹部

图3:中华绒螯蟹雄蟹背部

图4:中华绒螯蟹雄蟹腹部

2.2 可量性状

所测样本的可量性状见表1:

表1:中华绒螯蟹可量性状

2.3 可数指标

所测样本的可数指标见表2:

表2:中华绒螯蟹质量可数指标

3 结果与讨论

该样本外部形态特征检测结果与“GB/T 19783-2005中华绒螯蟹”中“外形特征”相符,至于可量性状,本研究对中华绒螯蟹雌雄蟹分别测量,而“GB/T 19783-2005中华绒螯蟹”中可量性状并没有分雌雄,两者选取的指标也有差异,如“GB/T 19783-2005中华绒螯蟹”中选取了背甲后半长/头胸甲长、第3步足长节长/头胸甲长和第3步足前节长/头胸甲长。不少水生动物雌雄个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有差异,相应的在雌雄个体可量性状上存在差异,如“GB 21044-2007中华鳖”。此外,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可量性状上存在差异。

参照“GB/T 26435-2010中华绒螯蟹 亲蟹 苗种”中对亲蟹、蟹苗和蟹种的规格质量要求,该样本达不到亲蟹规格要求,但又不超出蟹苗和蟹种的规格范围,属未性成熟成蟹,放流该规格中华绒螯蟹后尚需加强亲本培育,以达到更好恢复种群数量的目的。

参照“SC/T 9401-2010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中“感官质量”和“可数指标”的要求,该样本符合以上两项指标。至于放流物种的质量要求,还需要从疫病和农兽药残留等方面进一步检验。

关于放流中华绒螯蟹的物种鉴定,笔者认为需尽快制定有关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的标准,同时需组织技术专家研讨是否必要对中华绒螯蟹种质标准进行修订。

(通联:430023,湖北省武汉市武大园1路8号电话:027-81780168)

猜你喜欢
水生性状物种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互助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