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新品种‘茶-20’出菇评比试验

2021-10-15 06:23陈新淇黄黎红刘叶高黄书文张文华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树菇工厂化出菇

陈新淇 黄黎红 刘叶高 黄书文 张文华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茶薪菇、杨树菇、柱状田头菇,隶属于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1]。其菌盖肥厚、菌柄脆嫩,味道鲜、香气浓、口感好,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真菌多糖、矿物质等,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珍稀食(药)用菌[2]。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3]。目前,全球能够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种类为数不多。其中,茶树菇由于产量、出菇周期和病虫害等原因,工厂化生产发展缓慢,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相比双孢蘑菇等要低很多。茶树菇育种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公司在野外发现一株野生茶树菇,将其采回进行分离提纯和培育,并命名为‘茶-20’。本研究对新品种茶-20和3个常规品种进行出菇试验,测量并记录菌盖直径、厚度,菌柄长度、直径,观察菌盖颜色等,统计各品种的生物学效率,以比较评判该新品种的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4个供试菌株分别为:茶-20、杨-3、杨4、杨-5。其中,茶-20是本公司选育的新品种,杨-3、杨4、杨-5也由本公司提供。

1.2 栽培料配方

木屑56%,麸皮22%,棉籽壳20%,糖1%,碳酸钙1%。

1.3 新品种的分离和选育

将野外采集到的茶树菇菌株进行子实体分离,具体方法: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针挑取一小块菌肉,放入试管内培养,共接10支试管。选取菌丝长势旺盛、色洁白的试管进行转管,培养后保存。

1.4 菌袋制作

将培养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用装袋机装袋,人工塑料盖封口,高压灭菌,冷却至28 ℃,移入无菌接种室内,在无菌操作台内接种,每袋接种3匙麦粒种。平均每袋培养料湿重1 kg,含水量约60%,折干料重约400 g。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每重复20袋。

1.5 出菇管理

各菌株接种日期均为4月19日,开袋时间为6月22日。菌丝满袋7天后移入出菇室,放置3天让其适应环境。期间早晚往空间喷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温度20~24 ℃。3天后开袋,扒去表面的老菌种块,盖上无纺布,喷水保湿。待菌丝恢复生长再揭开无纺布,每天通风2~3次,适当照射散射光,5~7天后即有原基长出。第一潮菇采摘完毕,清理菌袋表面,自然放置一周,期间不用喷水保湿。一周后喷重水,温度控制在20~24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可出第二潮菇。第三、第四潮菇管理方法相同。

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污染菌袋。观察记录子实体的颜色、大小、出菇时间,计算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1.6 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品种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由表1可知,杨4的产量较高,与杨-3、茶-20和杨-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学效率为56.5%;茶-20产量低于杨4、杨-3,与杨-3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学效率为52.9%;杨-5的产量显著低于杨4、杨-3和茶-20,生物学效率为45.3%。平均单袋产量由高到低为杨4>杨-3>茶-20>杨-5。

表1 4个茶树菇菌株的单袋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第一潮菇的单袋产量以茶-20最高,为94.8 g,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次为杨4和杨-3;最低的是杨-5(表2)。第二潮菇单袋产量以杨4最高,为89.0 g,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茶-20居第二位,但与杨-3的差异不显著;最低的仍是杨-5。第三潮菇单袋产量由高到低为:杨-3>杨-5>杨4>茶-20,茶-20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第四潮菇平均单袋产量以茶-20和杨-5较低,显著低于杨-3和杨4两个品种。表明茶-20的产量主要集中于前3潮,尤其以前两潮为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茶树菇的生产周期。

表2 4个茶树菇菌株不同潮次的单袋产量(单位:g)

2.2 不同品种的子实体性状

由图1、表3可知,菌盖直径以茶-20最大,平均为4.3 cm,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菌盖厚度也以茶-20最大,与杨-3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杨4和杨-5;菌柄长度,茶-20、杨4和杨-3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大于杨-5;菌柄直径以茶-20最大,平均为1.2 cm,显著大于其他3个品种;茶-20的菌盖为深棕褐色,比其他3个品种颜色深。

图1 4个茶树菇品种子实体照片

表3 4个茶树菇菌株的子实体大小与颜色

4 结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茶树菇新品种茶-20菌盖扁圆,肉厚,颜色较深,菌盖直径和菌柄直径大,其外观品质优于目前主栽品种杨-3等,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其4潮菇总产量略低于杨4、杨-3,显著高于杨-5。值得一提的是,茶-20前两潮菇总产量与杨-4相当,显著高于其他2个主栽品种,说明生产中可将其产量集中安排在前两潮,缩短出菇周期,适合于工厂化生产模式,既能保证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又可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因此,茶-20是一个适于在工厂化周年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优质、高效新品种。

猜你喜欢
茶树菇工厂化出菇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茶树菇菜谱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什么水煮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