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对策研究

2021-10-17 17:15张靖庚卫路兵
甘肃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甘肃省科技期刊编辑部

张靖庚,卫路兵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1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

1.1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概况

基于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 年全国期刊年检数据,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号)中的中图分类号为划分标准,选取中国科技期刊相关数据,结合2017-2019 年国家新批期刊、刊名变更以2016-2020年注销期刊数据,并与2017-2019 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得出,截至2019 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 种。出版地数量分布前5 位的为,北京(1625种,32.78%)、上 海(355 种,7.16%)、江 苏(254 种,5.12%)、湖北和四川(均为208 种,4.20%)。另外,有11 个省区市的科技期刊数量位于100~200 种;有10个省区市的科技期刊数量位于50~100 种。

1.2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分为10 类,包括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博客类应用、在线音乐、网络动漫、移动出版、网络游戏、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书、报、刊是传统出版单位的主营业务[1-3]。近几年,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业务均在逐年提升。期刊数字出版主要指互联网期刊,其中还包括电子书、数字报纸。《2019-2020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9 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的总收入为89.08 亿元,相比2018 年的85.68亿元,增长幅度为4.0%,见表1。

表1 2010-2019 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 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

2.1 甘肃省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截至2019 年底,甘肃省共有科技期刊65 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31%,占甘肃省期刊总数的51.1%。从全国科技期刊总数占比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科技期刊总体发展水平缓慢。

2.1.1 甘肃省科技期刊基本情况

1)科技期刊出版地分布

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按照出版地划分。甘肃省兰州市有59 种科技期刊;北京有2 种科技期刊(《膜科学与技术》《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甘肃省天水市2 种科技期刊(《电气传动自动化》《凿岩机械气动工具》);上海有1 种科技期刊(《石油化工自动化》);甘肃省白银市有1 种科技期刊(《甘肃冶金》)。从期刊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期刊出版地分布相对集中,排名第一的地区为甘肃省兰州市(59 种,占90.7%);排名第二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和甘肃省天水市(各2 种,占6.1%);排名第三的地区分别是上海和甘肃省白银市(各1 种,占3.1%),甘肃省兰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在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宣传力上集中度高,其余北京、上海3 家期刊已经进入发达省份,甘肃天水、白银市3 家期刊由于地域性所办的“特、专”刊物。

2)科技期刊出版周期分布

在65 种科技期刊中,按照出版周期统计,半月刊(3 种,占4.6%)、月刊(14 种,占21.5%)、双月刊(40 种,占61.5%)、季刊(8 种,占12.3%)。从表2 可以看出双月刊数量最多,半月刊数量最少。截至2019 年底,全国科技期刊出版周期分布,期刊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双月刊为38.81%、月刊为37.11%、季刊为14.34%。甘肃省科技期刊与大多数省区市一样,出版周期为双月刊数量最多。

表2 2019 年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单位:种)

3)科技期刊办刊人员状况

(1)甘肃省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分析。据2019 年全国期刊年检数据统计,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办刊人员共有356 人,其中专职编辑人员为299 人,占总办刊人数的83.9%,甘肃省办刊人数是北京的2.61%、是上海的15.1%、是江苏的22.7%。从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科技期刊办刊人员较少,与发达省份办刊人数相比差距巨大,科技期刊发展重视力度不足。

(2)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信息分析。大多数编辑部为3~8 人(有57 家),占总期刊数的约87.6%;10 人以上的编辑部有6 家;2 人以下的编辑部有2家,见表3。1~2 个人办刊显然不能满足编辑和出版需要。可以看出,部分期刊编辑部在人员配比上很欠缺,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建设,缺少期刊长期发展构想,只安于现状。

表3 甘肃省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统计

2.1.2 科技期刊统计指标分析

1)科技期刊学科占比

甘肃省共出版期刊127 种,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65 种。根据期刊CN 号中的学科信息统计,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中,除《游戏机实用技术》外,其余64 种科技期刊学科分布为:基础科学类(S)34 种,占比53.1%,(包含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林业,综合性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类(T)24 种(包括工业技术总论,交通运输,航空,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占比37.5%;医药卫生类(M)6 种(医药、卫生,综合性医药卫生),占比9.3%,如图1 所示。

图1 甘肃省科技期刊学科分布情况

2)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情况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和中国知网数据,对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中61 种期刊进行影响因子的现状分析(游戏机实用技术、甘肃林业、电气传动自动化、数学教学研究4 种期刊无数据支持)。目前,甘肃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岩性油气藏》影响因子为2.691,综合影响因子为2.43。影响因子最低的期刊是《移动电源与车辆》影响因子为0.069,综合影响因子为0.057。影响因子排名前五的都在2.0 以上,均为核心期刊,如图2 所示。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最后5 位的都在0.15 以下,均为省级刊物,如图3 所示。

图2 甘肃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前五家的期刊

图3 甘肃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后五家的期刊

2.2 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

2.2.1 微信自媒体平台

《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 月20 日,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89 亿,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有70.6%的网民。其中,超过50%的网民年龄在40 岁以下,21%中大部分是学生。手机上网获取信息达99.1%,人均周上网时间达29.7h。

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甘肃省65家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目前拥有微信公众号的期刊有27 种,占总期刊比例为41.5%。没有开设微信公众号的38 种,占总期刊比例为58.5%。在这些开通公众微信号的期刊中,19种开通了服务号,23 种开通了订阅号,5 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投稿,25 种设置了自定义菜单,主要包括过刊浏览、会议信息、稿件查询等。而开设微信公众号的27 家期刊中从微信公众号总订户数和微信公众号篇均阅读量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 所示。

图4 27 种期刊微信公众号总订户数和微信公众号篇均阅读量对比

2.2.2 自建网站

官方网站建设情况采用网络检索的方法,以期刊名称为关键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对我省科技期刊进行了调研分析,截至2020 年12 月底,65 种科技期刊中有43 种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占比为66.1%。仍有22 种期刊采用E-mail 投稿。

2.2.3 移动阅读平台出版

甘肃省期刊在移动阅读平台出版上相对滞后,还没有一家期刊进行过尝试。期刊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能更好地拓宽期刊市场的占有率,在盈利能力上也能进一步提升,期刊市场与电信增值业务平台的联手让期刊市场多元化发展。

3 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体制格局、盈利模式的限制

从目前甘肃省的期刊数字出版情况上看,虽然数字出版的产业形势良好,但是传统期刊在数字出版这项业务上依旧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体制格局”“盈利模式”是甘肃省期刊数字出版最大的“ 绊脚石”。

体制格局限制数字出版的创新。从65 种甘肃省科技期刊调查问卷,可以得知,甘肃省非法人编辑部与事业单位的出版单位占据85%以上,这些期刊大多数的受众单一,营利模式也单一。在相关的培训会和座谈会中,就有部分学报和协会主办的期刊编辑不同视角提出,他们的经费来源与去向固定,无法抽出更多的经费进行试验和创新,且期刊的受众局限,并不特别需要数字化出版,这使得数字化出版变成一块鸡肋。这个问题在国内其他省份也存在,地方期刊尤其是受众更局限的一部分学报与协会期刊中尤为明显[4,5]。

3.2 数字化整合的局限性

甘肃省科技类期刊的构建结构多数都是隶属关系,大部分期刊社和编辑部由自己单位主办,期刊社和编辑部之间联系较少,各自为营。目前,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是以自建网站和第三方数字化出版商承办两种形式。期刊与期刊之间“多而散”的局面呈现结构性弊端,期刊的规模效应不明显,有多少种期刊就有多少种网站,相互直接信息共享闭塞,网络信息利用率低,传播力和影响力极为有限。

3.3 网络媒体的雷同现象

通过百度检索对甘肃省65 种科技期刊的网页或网站进行浏览,发现自建网站和他建网站在很多功能上具有雷同现象。大部分网络期刊是纸质版基础上大量发行的网络版本。

4 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发展策略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

跨出“体制格局”,争取“政策扶持”是科技期刊改革发展重要环节,甘肃省政府相关机构应通过分析本省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关于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政策,带动甘肃省期刊业的整体体制改革,推进期刊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制定现代化企业经营制度,组建期刊集群化出版公司,实现集群化管理,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品牌效益的出版公司。从而整体改变期刊市场呈现的“小、散、滥”结构性弊端,科学有效地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2 数字化期刊资源整合,探索出版盈利新模式

目前,期刊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会不断受到期刊市场的冲击。竞争和冲击不仅来自国内优秀的数字期刊,而且还有国外数字集群发展的先进期刊出版公司[6]。针对如此,甘肃省必须改变期刊传统的出版理念,在开展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上,整合数字期刊资源,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结合,带动传统出版模式转型,探索数字化盈利新模式。需将甘肃省科技期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初步的资源整合,期刊资源整合有利于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主体的分工与合作,提升产业效益。

4.3 建设科技期刊网络系统,优化数字化出版标准

建设科技期刊网络系统方面:打破网站雷同现象,呈现各期刊特色,发挥每个期刊编辑部的科技网络优势,有效应用网络技术组织编辑活动,完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程序信息化,促使相关编辑业务更快捷、方便与高效。一方面,应密切跟踪全球数字出版的最前沿技术,大力推广编辑流程工作现代化,进一步更新与健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监管系统、自动化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监管相关过程。另一方面,相关期刊机构,应有效运用网站功能,开展各种读者服务。创建期刊与出版网上互动交流平台,促进与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猜你喜欢
甘肃省科技期刊编辑部
科技期刊的分类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