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肺栓塞大鼠SIRT2/NF-κB通路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1-10-19 09:18梁蔚繁李朝锋
河北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性反应动脉血阿托

梁蔚繁 李朝锋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由外源性或内源性血栓堵塞肺血管引起,起病隐匿,早期难以及时诊断,病情发展迅速,且致死、致残率较高[1,2]。APE后的肺血循环障碍可导致患者肺组织缺血、缺氧,引发严重的炎性反应,使得肺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破坏肺部换气功能,造成肺功能障碍[2,3]。SIRT2/NF-κB是机体调控炎性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APE引起的肺组织缺血、缺氧可下调SIRT2表达,抑制NF-κB蛋白去乙酰化,促使其向核内转移,激活促炎因子表达,引发炎症并加快其进展;激活SIRT2信号,可增强NF-κB的去乙酰化,抑制其核移位,进而阻止炎症的发生发展,改善APE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和肺功能衰竭症状[4-6],表明SIRT2/NF-κB是治疗APE的作用靶点。阿托伐他汀是一类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能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微栓塞导致的心肌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还可降低APE患者肺动脉平均压,抑制肺血管重构,改善其临床症状[7,8]。但阿托伐他汀对APE大鼠SIRT2/NF-κB通路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目前还未见明确阐释,本文通过建立APE大鼠模型,对此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无锡珊瑚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苏)2017-0009,雄性,体重200~240 g。在本院动物房中饲养,温度25℃,相对湿度50%,12 h/12 h交替照明,保证室内环境达到清洁级,且安静、通风良好,具体按照《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进行饲养,1周后进行实验。

1.1.2 试剂与仪器: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规格0.6 ml),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10 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大鼠IL-18 ELISA试剂盒、大鼠IL-6 ELISA试剂盒、兔源Anti-GAPDH、Anti-SIRT2、Anti-NF-κB、Anti-PCNA一抗、羊抗兔二抗—货号ab206386、ab100772、ab100768、ab115681、ab38515、ab18197、ab86299,美国Abcam公司;HE染色试剂盒—货号RS3390,北京金克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CA试剂盒、蛋白裂解液—货号P0011、P0013B,上海碧云天公司等。DHX-300动物呼吸机:成都仪器厂,中国;ABL80血气分析仪:雷度米特公司,丹麦;2.7F微导管:泰尔茂株式会社,日本;YP100压力换能器:上海益联医学仪器发展有限公司,中国;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上海然哲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中国;Elx800酶标仪、1658033小型蛋白垂直电泳转印系统:Bio-Rad公司,美国;RM2035轮转切片机:Leica公司,德国;SMZ745光学显微镜:尼康公司,日本;GelSMART凝胶成像仪:北京大龙兴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中国。

1.2 方法

1.2.1 大鼠模型制备及分组给药:参照文献[9]制备APE大鼠模型:经SD大鼠尾静脉取血约1 ml,静置使其凝固,置于70℃水浴锅内,加热10 min后,倒入平皿中,将凝固的血液切为小血栓颗粒,直径约0.5 mm,以2.5%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剂量为45 mg/kg,颈部备皮、消毒,分离右颈静脉,以5 ml注射器吸取剪好的血栓27~30个及1 ml 0.9%氯化钠溶液,排除气泡后,刺入颈静脉,循静脉回流方向缓慢推注血栓,用时约5 min,然后缝合伤口,消毒,4 h后,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法测量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和右心室压力(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RVP),当其明显升高,且大鼠呼吸加深加快、两肺出现弥漫性干湿啰音等症状时,表明建模成功。共建模64只,成功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 mg/kg)、阿托伐他汀中剂量组(2 mg/kg)、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4 mg/kg)、速碧林组(0.01 ml/kg),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分离右颈静脉后不输注血栓,只输入1 ml 0.9%氯化钠溶液,其他操作相同,设定为假手术组。参照文献,以0.9%氯化钠溶液溶解阿托伐他汀钙片[10],制备为0.1、0.2、0.4 mg/ml的溶液,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以10 ml/kg的剂量灌胃,速碧林组以0.01 ml/kg的剂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1],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同时以10 ml/kg 的剂量灌胃,1次/d,持续14 d。

1.2.2 大鼠mPAP和RVP测定:末次给药结束24 h后,将2.7F微导管经肺动脉、右心房插入右心室,连接压力换能器,测定大鼠mPAP和RVP。

1.2.3 标本采集:大鼠mPAP、RVP测定结束后,参照1.2.1中的方法麻醉大鼠,开胸,钝性分离气管和股动脉,经股动脉取血2 ml备用;剪断股动脉放血,以2 ml注射器刺入气管下段,向其中缓慢注入1ml 0.9%氯化钠溶液,当左肺膨隆,并变苍白时,缓慢回抽,然后再次缓慢注入后回抽,重复3次,所得液体离心5 min(4℃,3 000 r/min),收集上清,可得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储存在-80℃备用;解剖取出双肺,剪取约0.5 g肺组织,储存于液氮中备用;其余肺组织以生理盐水漂洗、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梯度乙醇溶液(由低到高)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后,以切片机做连续病理切片备用,厚度为5 μm。

1.2.4 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测定: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1.2.2中的股动脉血中血气指标: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具体操作步骤参照其说明书进行。

1.2.5 大鼠肺部病理形态检测:选取1.2.2中完好、典型的切片,进行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从高到低)浸泡处理,参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进行HE染色,以蒸馏水漂洗后,再次脱水、透明,采用中性树胶封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肺部病理形态,每个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拍照。

1.2.6 大鼠BALF中IL-18、IL-6含量测定:中BALF放置在冰水浴中,缓慢解冻,参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测定其中IL-18、IL-6含量。

1.2.7 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取出1.2.2中肺组织,剪碎后置于含有1 ml蛋白裂解液的干净试管中,以匀浆机制备为匀浆液,离心20 min(4℃,3 000 r/min),收集上清液,得蛋白样品液,以BCA法测定其中总蛋白浓度,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煮沸5 min变性,各组分别取含20 μg 总蛋白的样品液上样,电泳分离蛋白,湿转转移全部分离蛋白至PVDF膜上,然后以5%的脱脂奶粉室温孵育2 h,进行封闭处理,根据蛋白分子量截取目的蛋白条带,放置在小盒中,做好标记,分别加入兔源Anti-GAPDH、Anti-SIRT2、Anti-NF-κB、Anti-PCNA一抗溶液,稀释比例分别为1∶1 000、1∶2 000、1∶2 000、1∶2 000,4℃冰箱中孵育过夜,TBST漂洗3次,加入羊抗兔二抗溶液,稀释比例为1∶2 000,室温孵育2 h,TBST再次漂洗3次,以增强化学发光法显色,使用凝胶成像仪对蛋白条带拍照,以Image-J软件分析图像,获得各组蛋白相对表达量。

2 结果

2.1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mPAP和RVP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AP、RVP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及速碧林组大鼠mPAP、RVP降低(P<0.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与速碧林组相比,大鼠mPAP、R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组大鼠mPAP、RVP比较

2.2 阿托伐他汀处理对大鼠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aCO2明显增高(P<0.05),PaO2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及速碧林组大鼠PaCO2降低(P<0.05),PaO2增高(P<0.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与速碧林组相比,大鼠PaC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组大鼠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

2.3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假手术组肺泡结构完整清晰,肺泡间隔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肺血管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呈现肺泡结构损环,间隔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血管管腔变窄,动脉内膜明显增生等病理损伤,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及速碧林组大鼠上述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且病理损伤随阿托伐他汀剂量升高而逐次减轻;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与速碧林组相比,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见图1。

2.4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肺BALF中IL-18、IL-6水平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BALF中IL-18、IL-6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及速碧林组大鼠肺BALF中IL-18、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与速碧林组相比,大鼠肺BALF中IL-18、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SIRT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核内NF-κ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及速碧林组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SIRT2表达水平增高(P<0.05),核内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阿托伐他汀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与速碧林组相比,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图2。

图2 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A 假手术组;B 模型组;C 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D 阿托伐他汀中剂量组;E 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F 速碧林组

表4 6组大鼠肺组织SIRT2/NF-κB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APE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因肺部血流循环障碍,APE患者可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膜增生、肺不张、气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一系列病理症状,其中缺血缺氧引发的肺部炎性反应是主要的致病基础[12-14]。本文以自体血栓回输法构建APE大鼠模型,结果显示,建模大鼠肺组织呈现肺泡结构损环,间隔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血管管腔变窄,动脉内膜明显增生等病理损伤,肺部mPAP、RVP、动脉血PaCO2、BALF中IL-18及IL-6水平明显升高,动脉血PaO2明显降低,表明血栓回输后,大鼠肺血管栓塞后,大鼠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压力明显升高,促炎因子IL-18、IL-6大量表达合成,引发严重的炎性反应,造成肺组织损伤及肺血管增生,导致肺脏换气功能障碍,使动脉血中CO2潴留,O2减少,揭示模型建立成功。

APE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抗凝,低分子肝素能降低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是治疗APE的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可作为研究APE的阳性对照药[15]。阿托伐他汀作为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性反应过程来减轻乙醇诱导的肝毒性,并可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APE导致的肺损伤,改善肺功能[8,16-18]。本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mPAP、RVP、动脉血PaCO2、BALF中IL-18及IL-6水平降低,动脉血PaO2升高,且阿托伐他汀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表明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促炎因子合成分泌,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压,减轻肺组织损伤,缓解肺血管内膜增生,改善肺脏换气功能,进一步证实阿托伐他汀对APE具有治疗作用。

SIRT2/NF-κB作为机体调节炎性反应的主要信号,在AP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在APE的病理反应过程中,SIRT2表达受到抑制,降低NF-κB蛋白的去乙酰化水平,增强其向细胞核内的转移,促使炎症进展,加重了肺部损伤;通过上调SIRT2表达,可增强NF-κB蛋白的去乙酰化,抑制其核转移,进而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减轻APE引发的肺损伤[4,19,20]。本文结果显示,APE模型大鼠肺组织SIR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核内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大鼠肺组织SIRT2蛋白表达升高,核内NF-κB蛋白表达降低,表明SIRT2/NF-κB参与介导APE大鼠的肺组织损伤过程,阿托伐他汀可上调SIRT2表达,抑制NF-κB蛋白的核转移,缓解肺组织损伤,改善APE大鼠的动脉血气指标,减轻其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可激活SIRT2信号,降低NF-κB蛋白核转移,阻止炎症发生发展,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力,减轻肺部病理损伤,恢复肺泡正常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中氧气含量,减少CO2潴留,改善APE临床症状。上调SIRT2表达,抑制NF-κB信号激活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治疗APE的药理机制之一,后续还需通过上调及下调SIRT2表达来进行对照验证。

猜你喜欢
性反应动脉血阿托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循环Micro RNA在缺血性卒中炎性反应通路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