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2021-10-19 07:51王桂荣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会计专业

【摘要】高职院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不仅应当教授学生会计理论知识,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爱岗就业”,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具有会计职业素养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和青睐。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随后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针对性的培养途径,希望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会计专业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03-02

会计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之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会计工作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传统会计人才更侧重于经济业务的核算,而现代会计人员更侧重于经济事务的预测与分析。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更重视培育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其除了要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能够按照相应的要求和规范从事会计工作,在开展会计工作时候表现出的良好素养就是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提高自身岗位胜任力,较好应用会计知识的基础是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介绍

(一)诚信意识和严谨作风

无欺、践约、守诺等诚信品质是当代所有行业工作者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1],尤其是涉及到金钱利益的会计人员,更应当具有较强的诚信品质。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从业道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具备的诚信意识,诚信意识不但影响内部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同时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形成。会计学生应当秉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与严谨作风对待本职工作,能够仔细完成各个步骤与细节上的工作任务,沉心静气、脚踏实地地做好最普通、最简单的工作,将工作精细化,避免粗心大意给工作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二)沟通协调和坚持学习的能力

会计并非是“孤军奋战”的岗位,会计人员需要对内对外沟通和协调。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和内部基层单位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会计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需要和仓储、生产、采购、销售、预算等人员沟通[2]。这种沟通交流是会计人员处理、分析与汇总经济活动和经济数据的基本,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所获取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另外,会计人员需要和对外的审计、银行、税务、工商以及供应商等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其支持和协助。知识经济时代下,所有行业的知识都以较快的速度在变化,會计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并不能支撑其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工作之余多学习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信息的相关知识,运用全新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解决工作问题。

(三)敬业精神

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不是因为其业务能力不强,而是由于其工作态度存在问题,换言之,其缺乏敬业精神,对工作过于敷衍,遇到“累活”或是责任第一想法不是迎难而上和主动承担,而是逃避和推脱。所谓敬业精神,即对自身所从事工作要抱有敬重的心理[3],能够用心对待本职工作,敢于挑战有难度的工作,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敬业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理念较为滞后

传统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够重视,其将会计和大众两种职业素养之间划上等号[4],未能考虑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院校一般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向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或者用职业规划课程代替职业素养教育,单调的理论知识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抵触,在这一教育过程中,院校的教育不具备针对性,并未体现出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很多高职院校通常会让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或是党政管理干部进行会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其在职业素养教学和培育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和体系,比较分散,未能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听得比较茫然和混乱。比如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多体现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育和提升上;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更多体现在思想品德相关理论讲解上,并未在实际操作中体现职业素养,其所讲授的职业素养更多属于通识教育任务。这种和会计专业契合度不高的职业素养教育,并未真正意义上在学生思想中渗入职业素养,学生在未来从业中也难以在行动上体现职业素养,不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会计职业素养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一些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秉承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其认为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领悟职业素养[5],学校更为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和考核,同时其职业素养讲解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并未将职业素养和工作实务紧密融合在一起,没能有效思考两者的关联性。学校“重视技能忽略品德”的培育思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学生会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只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会计知识即可,认为职业素养可有可无,学生会形成“职业素养并非用人单位的必备选人标准”的思想。一些学生对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过于敷衍,在实践中未能深入了解企业精神与文化,体会不到企业精神、文化和职业素养两者的关联,难以意识到职业素养对实际工作的较大影响。另外,因为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限制,该专业产教融合以及工学结合存在一定难度,企业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顶岗实习机会,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学生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清楚认知。

(三)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未能融入职业素养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职业素养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态度,学生会认为会计专业只需要注重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敬业、严谨、诚信等职业素养无关重要,对其自身发展以及未来工作的影响不大。有些高职院校用学工、团队以及宣传部等有关管理部门的活动或讲座代替职业素养教学活动,职业素养教育过于随意,不够持续和系统。会计职业素养属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这属于摸不着、看不见的一种软性指标。学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展示职业素质知识时一般需要借助对应的载体,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会计专业技能,两者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个体[6],而是紧密联系的关联体。可目前高职院校通常将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会计职业素养培养两者分隔开,两者在师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设置与安排上毫无关联。比如职业素养适用于所有专业,专业课教师单纯只讲授会计专业技能与知识方面的内容,未能在专业体系中融入和体现职业素养。学生在这种学习思想和模式影响下,也更为侧重于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未能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联系在一起。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策略

(一)更新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实际教育中应当重视培育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意识到在高职会计教育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结合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将职业素养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基于职业素养展开会计教学活动,让职业素养渗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中,让学生具备改革创新、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应当让学生先明白如何做人,然后再通过理论教学促使学生成才,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品行优良的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关怀,让其能够领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诚实负责等品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后期可以较快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团队中。

(二)在实践教学中渗入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会计专业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有些学生感觉这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通过实际应用去理解知识,增加了学习难度。企业需要的并不是高谈阔论的人才,企业在人员储备中青睐能够帮助企业办实事、解决问题的人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除了校内必要的实践教学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可以综合考虑会计专业的职业特点,围绕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将实践导向确定为就业,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能够让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让学生可以更为灵活地应对职场中的会计问题,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识,能够明白团结合作和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

(三)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更多是借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开发学生会计学习中的专业潜力,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依照相关的培养目标,联系当前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优化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构建和学生发展相契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不仅侧重学生会计职业技能与会计职业知识的培育,而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在会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人文素养课程,同时将会计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紧密联合在一起。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将会计职业素养逐渐渗透在实际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能够将学生的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有效衔接在一起。

(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课堂时间大多都是理论授课,所以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课余时间的应用,能够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让课后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专家讲座、社团活动、网络教学、辩论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各种活动参与,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理论学习很重要,但是同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更好完成岗位工作,所以学校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也极为必要。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发展,也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丽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17(17):124-125.

[2]侯红英,林青.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实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3):34-37.

[3]李玉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20(7):106-107.

[4]胡伟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问题浅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19(34):40.

[5]朱迪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9(8):113.

[6]周浩.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221-222.

作者简介:

王桂荣(1982年2月-),女,汉族,山东青岛人,讲师,会计学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会计专业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