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用于磷石膏堆场植被覆盖可能性的初步研究

2021-10-20 03:00苟万里梁婷婷杨敏刘先桥朱忠亮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化工管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改良剂稻壳堆场

苟万里,梁婷婷,杨敏,刘先桥,朱忠亮(贵阳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0 引言

磷石膏是湿法制磷酸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产1 t磷酸约产生 4.5~5.0 t磷石膏),在我国的排放量异常庞大[1]。尽管国内的企业及科研工作者研究了多种综合利用方法,但我国磷石膏的利用率依然很低[2]。未利用的磷石膏只能露天堆放,对环境带来多种风险[3],因此,有必要用植被覆盖磷石膏堆场,以减小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利用植被覆盖磷石膏堆场的前提是找到成本低廉的方法,这包括合适的植物品种、成本可接受的栽培方法,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国内外一些学者[4-5]针对生物修复磷石膏做了一些研究,给植被覆盖磷石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如黑麦草、白三叶、高羊茅、狗牙根、刺槐、艾嵩等能在经过改良的磷石膏上生长,将磷石膏与赤泥、粉煤灰、活性污泥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有利于植物生长,将磷石膏与废铁屑、粉煤灰和过磷酸钙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减少磷石膏中重金属的淋出,玉米、小葱、烟叶等经济作物可种植于含有一定量磷石膏(40 g·kg-1)的低硫缺磷土壤中。

该论文添加尽可能少的不同改良剂于磷石膏中,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大蒜,观察大蒜的生长表现及其对基质的影响,以期找到能在磷石膏上良好生长的物种及改良剂最小添加比例,为植被覆盖磷石膏堆场做一点粗浅的探索。现将相关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该研究所用的磷石膏来源于贵州省西洋实业集团的废弃磷石膏堆场,采挖自堆场表面30 cm以下。该研究所用营养土、花盆均购自当地花鸟市场,花盆为方形,长×宽×高为50 cm×40 cm×20 cm;所用大蒜种子购自淘宝自然之灵旗舰店。该研究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仪器主要有真空冷冻干燥机FD-1A-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100。

1.2 大蒜在混入不同改良剂的磷石膏上的生长情况研究

1.2.1 实验分组

以全磷石膏为对照组,以磷石膏混入不同改良剂为实验组,每组6个花盆。各实验组所用改良剂及其添加比例分别为:磷石膏:稻壳(30:1)、磷石膏:稻壳粉(20:1)、磷石膏:油菜杆粉(30:1)、磷石膏:纯白沙(20:1)、磷石膏:粉煤灰(10:1)、磷石膏:玉米秸杆粉(30:1)。

1.2.2 实验过程

种植前将所需各材料充分混匀并装满各花盆,用自来水浇透后置于塑料大棚内架子上过夜。次日播种,每个花盆播20颗大蒜种子。播种后每日17:00浇水,浇水量视基质湿润程度确定。每日记录各花盆的发芽率、存活率,共记录60天。

1.3 大蒜在混入不同比例稻壳粉的磷石膏上的生长情况研究

实验共有5组,磷石膏:稻壳粉分别为15:1、20:1、25:1、30:1、35:1,每组6个花盆。每个花盆播40颗大蒜种子。

每日记录各花盆的发芽率、存活率,共记录60 天。至60天时离基质表面1 cm收割植株,称取每个花盆全部植株的鲜重,然后取一部分植株测总叶绿素含量,剩余植株冷冻干燥后备用。

分别于种植前和种植结束后,将每个花盆的全部基质混匀后取样100 g存于4℃冰箱中备用用于测定基质的pH和TP。

1.4 主要指标检测方法

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出苗数/播种数)× 100%。大蒜的成活率(%)=(某天的成活植株数/出苗总数)× 100%。大蒜的株高用皮尺测量。总叶绿素的测定按照张志良等的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6]。植株MDA含量的测定按照李玲的方法进行[7]。

测定基质pH用酸度计法,测定TP用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8],

1.5 数据处理

文中的图表、数据分析主要用Origin8.5、Excel 2010处理,所有值均为组内各花盆数值的平均值,发芽率、存活率及株高的数据保留一位小数,其余指标保留两位小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蒜在混入不同改良剂的磷石膏上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除磷石膏:稻壳(30:1)组外,其余各组的发芽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全磷石膏组;发芽率和存活率都比较高的是磷石膏:稻壳粉(20:1)组和磷石膏:油菜秆粉(30:1)组;虽然磷石膏:粉煤灰(10:1)组和磷石膏:玉米秸秆粉(30:1)组的发芽率高达97.5%,但存活率分别只有25%和20%。综合判断,用稻壳粉或油菜秸秆粉作为改良剂加入磷石膏中,更适合大蒜的发芽和生长。考虑到原料获得的方便性,选择稻壳粉做后续实验。

图1 大蒜在添加不同改良剂的磷石膏上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2.2 大蒜在混入不同比例稻壳粉的磷石膏上的生长情况

如表1所示的数据可知,各组的发芽率均超过98%,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存活率以磷石膏:稻壳粉(30:1)和磷石膏:稻壳粉(35:1)相对较高;各组的株高、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各不相同,均以以磷石膏:稻壳粉(35:1)的数值最高,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表1 大蒜植株的各项指标

2.3 栽培大蒜前后各组基质TP和pH的变化情况

如表2所示的数据可知,各组基质TP含量在栽培后均有所减少,减少率最大的是磷石膏:稻壳粉(35:1)组。各组基质的pH栽培后均比栽培前显著提高。

表2 栽培前后各组基质TP和pH

3 结语

本研究表明,大蒜在添加了不同比例稻壳粉的磷石膏上的发芽率率均超过98%,其存活率、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则以稻壳粉添加最少的一组(磷石膏:稻壳粉(35:1))最高,因此,可考虑以此比例向磷石膏中加入稻壳粉用于磷石膏堆场的覆盖,既节约成本,又能改善大蒜的生长表现。

磷石膏颗粒细小、透气保水性能差、酸性强,不适宜于植物生长[9],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磷石膏改良剂应当疏松多孔、吸水率高、偏碱性,且含有一定量的氮。本论文的结果表明,大蒜在添加了稻壳粉、油菜秆粉或玉米秸秆粉的磷石膏上具有更高的存活率,而在添加了细白沙或粉煤灰的磷石膏上的存活率相对低得多,这说明在选择磷石膏的改良剂方面,疏松多孔可能是重要的指标。基于这一点推测,疏松多孔的材料添加越多,对磷石膏的改良效果应该越好,植物在其上的生长表现也会更好,但本文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推测,本文的结果中,大蒜生长表现最差的一组是磷石膏:稻壳粉(25:1),稻壳粉添加量比该组更少或更多的组,大蒜的生长表现均更好。可见稻壳粉改良磷石膏有更复杂的机理,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改良剂稻壳堆场
稻壳兴衰史
堆积燃烧清洗稻壳制备SiO2特性
砂质潮土施用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滴灌条件下条施钙基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石灰和水泥改良湿陷性黄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共享堆场协议下海铁联运集装箱堆场分配优化
大地调色板
扮演一天稻壳猫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