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中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分析

2021-10-20 05:27陈阿虾
考试周刊 2021年75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陈阿虾

摘 要:统编教材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脱颖而出,是由于其注重学生阅读、重视语文要素的渗透,对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后习题作为教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从课后习题出发,分析课后习题中蕴含的语文要素,总结落实语文要素过程中的问题后,依托课后习题,明确了教学目标,加强了学生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阅读方法,扎实了学生实践基础。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低年段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紧扣课后习题进行教学探索,落实语文要素,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系统培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认识语文应用的价值,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生在课后习题练习中,会熟悉拼音、生字等知识点,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

一、 语文要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展示的学识、能力和情感思维等的综合素养,不仅涉及学生的技能发展,还涉及学生的思想进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要素,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知道怎样结合场景的变化来应用语言,构建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美。学生在语文要素的熏陶下,会了解自己学习的短板,知道怎样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实施,为师生带来了便利。

二、 统编教材低年段包含的语文要素

小学低年段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统编教材意识到了学生的学情特点,明确了以读为主线,围绕“人文精神”和“单元要素”展开探索的课文安排,让学生能够在识字写字、汉语拼音、课文阅读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统编教材低年段部分涉及语文要素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水平的具体措施,明确了教材编排的框架,从语文整体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入手,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

三、 统编教材低年级课后习题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低年级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编排主旨的具体体现,能够强化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阅读记忆,让学生更好地加入语文探索中来,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统编版语文低年级教材单元设计丰富,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始终将汉语、汉字摆在第一位,而拼音则是服务于识字教学的。低年级教材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关联性较强,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文艺性、适切性等特点,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写作、口语等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训练中,会及时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短板,进行下一步的针对性学习和优化训练。

四、 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误区与困惑

统编教材革新与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首先会因为理解不足的问题导致落实的方向出错,落入刻板教学的窠臼,难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为学生指出学习的重点,认为这样能够做到主次分明,却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惰性,不利于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再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阅读,只注重学生习题的正确率,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再再次,部分教师实施阅读教学容易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最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干涉学生实践,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学习,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五、 统编教材低年段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一)依托课后习题,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要素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教师教学的准确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综合课后习题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在课堂学习中应该优先掌握哪些部分,应该熟悉课文的哪些内容,将学生带出学习的迷雾。学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会找到前进的方向,开启系统学习的道路。由此,小学语文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可以依托课后习题,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在分析教材之后,发现教材课后习题中出现了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等内容,便先将目光凝聚在了学生对课文生字拼音、书写的掌握上,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新生字,诸如“披、鼓、露、甩”等,知道它们的读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其他学生配合有感情地进行分角色课文朗读;掌握“蝌、蚪”等生字的写法,能够在田字格中练习“两、就、哪、宽”等生字,知道它们的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接着,笔者又准备了多媒体视频资料,记录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方便学生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学习课文,观看视频,了解青蛙是如何由小蝌蚪变化而来的,熟悉小蝌蚪在长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能够顺利地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除此之外,笔者还为学生准备了青蛙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青蛙能够保护庄稼,是有益于人类的,明确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热爱自然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知道了小蝌蚪的形状特点,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动物,利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又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训练中,知道了自己课堂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找到了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统编版教材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想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后习题的点拨下,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要求,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会熟悉语言表达的特点,知道语言是怎样組合起来的,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自己的练习态度。由此,小学语文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语文要素统编教材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