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黑煤球”

2021-10-20 05:30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旬阳县煤球角落里

你見过有26个面的印章吗?没见过?不奇怪,因为这枚印章的发现者也没有想到,自己无意中捡到的这个像黑煤球的东西竟然是枚印章,而且还是稀世国宝!

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37年前的一天说起……

一脚踢出个“黑煤球”

1981年11月9日下午,陕西省旬阳县旬阳中学放学了,蜂拥走出校门的学生里有一个名叫宋清的男孩。和大多数青春期男孩一样,宋清也是个手脚闲不住的。走着走着,路边的一堆碎石头让他脚痒了,他飞起一脚踢过去——咕噜噜,一个黑煤球似的东西滚了出来。

宋清捡起来,拂去表面的土一看。哇,

“黑煤球”居然有棱有角,上面似乎还有字,有点儿像玩游戏用的骰子。这一带靠近明代旬阳县署遗址,这个“黑煤球”会不会是什么文物呢?想到这里,宋清一把将“黑煤球”塞进书包,直奔旬阳县文化馆而去。

奇怪的“黑煤球”

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把“黑煤球”接过来一看,觉得它像是一块炭,上面还有很多裂纹,看上去不像什么文物。可宋清很执着,一个劲儿央求人家再仔细看看。

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得又拿起了“黑煤球”

用尺子量了量,又数一数,发现上面有很多棱,居然有26个平面,其中三角形的平面有8个,正方形的18个。在这18个正方形平面里,有14个平面上都刻有文字。奇怪的是,这些文字都是反的。

难道这是一枚古代印章?但是,古代的印章大都是用贵重材料制作的,比如金银、美玉,谁会用一块煤炭来做印章呢?再说,谁的印章会有这么多个面呢?工作人员有点儿吃不准了。他告诉宋清,这有可能是一枚古代印章,但它的主人是谁,有什么重要价值,还有待专家考证,希望宋清能把它留在文化馆。

无意中捡到了一个宝贝,这可把宋清高兴坏了,他连声答应。工作人员当场奖励了他一支钢笔和一个笔记本。这个“黑煤球”呢,就留在了县文化馆,被放在一个不起眼儿的角落里。

角落里的宝贝

1984年,旬阳县博物馆成立。刚成立的博物馆,条件非常简陋,没有专门的藏品库房,文物展览和藏品保管都在同一间屋子里。

一天,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一批专家到访旬阳县博物馆。在展柜后面藏品保管处的角落里,一位老专家发现了这个奇怪的“黑煤球”。他拿起来左看右看,又戴上老花镜琢磨了半天,突然一声惊呼:“啊!这可能是独孤信的印章!”

这位老专家是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研究员王翰章,一位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印章的老学者。起初,他也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黑煤球”没有太重视,只是随手拿起来翻转着看了看。可是当其中一个印面上的“独孤信白书”几个字跳入眼帘的时候,他惊讶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身份大揭秘

独孤信是何许人也?他原名是独孤如愿,在北魏时期赫赫有名。

北魏末年,各少数民族踏入中原,天下大乱,北魏政权内部也混乱不堪。这却让独孤如愿有了用武之地,他被北魏朝廷委以重任。独孤如愿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官越做越大,担任的职务也越来越多。人们都称赞他是个诚信之人,宇文泰就赐他一个名,叫“信”,于是独孤如愿就成了独孤信。

可是王翰章想不明白,独孤信为何会刻这么一枚奇形怪状的印章呢?他到处查阅古籍文献,结果还真查到了这枚印章的来历。

原来独孤信因为担任的官职太多,每次要批阅或回复各类公文,都得在一堆印章里扒拉来扒拉去,才能找出需要的那枚,让人很烦。那怎么办?独孤信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点子:把自己的各类身份全部集中在一枚印章上,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枚集14种身份于一身的独特印章。

至于这枚印章的材质,还真跟煤有关系。那叫煤精石,又称煤玉,是褐煤的一个变种,也是黑色有机宝石,形成于约300万年前。独孤信会选煤精石作印章材料,也许和他的家乡有关。他的老家紧靠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而平城正是煤精石的主要产地。

这样的独特印章可不是独此一家,不信你们瞧!下面出现的印章是不是也很特别呢?

西周时的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印,非常特别!

起于东汉的子母印,可以套在一起,形成母怀子的形状。

当然,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特别的印章,像秦汉的带钩印、烙马印等等,各种玺印的精美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的印章也越来越便携,没必要像独孤信一样制作多面印来处理工作啦!

猜你喜欢
旬阳县煤球角落里
哲理漫画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煤球换出人心
帮角落里的孩子寻找光亮
含煤球团直接还原热失重及动力学分析
角落里的小星座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