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1-10-20 17:48李心萍
党员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劳动者

李心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奋斗。如今,亿万百姓牢牢端稳就业“饭碗”,9.98亿人拥有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医疗保险,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功能完备,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今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安稳、踏实。

就业稳定,生活越来越甜美

福建三明,凭着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53岁的唐富娥唱山歌、卖土特产,脱贫致富有了直播带货这一“新农具”;河北邯郸,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独臂小伙韩鑫宇在筒子楼里当起“云客服”,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头。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许多城镇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看今朝,亿万劳动者手上有“饭碗”,生活越来越甜美。

就业稳定,“饭碗”多起来。就业规模从1949年末的1.8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7.5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就业稳中向好,“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收入增加,“腰包”鼓起来。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79854元。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提低、扩中、控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挺直“腰杆”,就业质量高起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出台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全年法定休息日从新中国成立时的59天增加到现在的120天,工作生活更加平衡,劳动力市场活力更足,劳动者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

保障有力,日子越过越踏实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不断为百姓扎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全面发力,参保范围扩大,待遇稳步提高,服务日趋便捷。保障越来越有力,普通百姓日子越过越踏实。

——圆安居梦,住有所居挺舒心。

2016年,天津市民朱丽英告别10平方米的棚户“小黑屋”,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阳光房”,“新房子有自来水、暖气,多亏棚改好政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推行公租房等。仅“十三五”期间,全国棚改就累计开工超过2300万套,帮助5000多万居民实现安居梦。

——老有所养,养老待遇节节高。

“退休20多年,养老金涨了三倍多,现在每月养老金3000多元,生活很宽裕。”提起养老待遇,福建省南安市市民李西芳直竖大拇指。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启动新农保试点,我国从无到有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覆盖面从1993年的9848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9.98亿人,近2.9亿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病有所医,看病就医不再愁。

1966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杜家村,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诞生;20世纪90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建设拉开序幕;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建设;2007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启动试点……中国人迎来了全民医保的可喜变化。

这张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达13.6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异地报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好药纳入报销范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困有所助,政策“礼包”送温暖。

“每月500元真是雪中送炭!”领到失业补助金,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56岁居民孙顺十分感动。疫情防控期间,像孙顺这样的大龄劳动者有时不好找工作。“多亏党和政府想着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让我们可以领六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一项项有力措施的支撑下,我们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底线”刻度接连抬升,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

深化改革,舞台越来越广阔

2012年,徐亮放弃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选择返回家乡湖南省益阳市创业。短短四年间,员工就发展到50人,“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我国就业形势长期稳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的背后,是改革的不断深化。

——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创业者享受政策红利。

不断降低申办企业门槛,简化登记注册手续……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举措接连推出,让更多人想创业、敢创业。仅2020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就达2500万户左右。

设立创业担保贷款、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一项项落到实处的支持举措,为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使其能创业、创好业。

——改革打破體制机制束缚,让更多就业形态不断涌现。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多跑单。”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小伙李松,在网上注册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如今每月收入超8000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彻底打破“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建立完善市场就业机制。1987年,成立第一家人才市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4.58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职、兼职、自由职业、新就业形态……一些岗位不再有硬性的工作时间、地点限制,新职业不断涌现,就业渠道越来越宽。

——改革进一步增强社保体系可持续性,最大限度消除劳动者后顾之忧。

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困难群体帮扶政策,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间的基金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为劳动者筑就了幸福底线。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蓝图,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有梦想、有奋斗,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劳动者
劳动者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