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1-10-20 05:14谢洁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培养幼儿

谢洁

摘要:在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幼儿行为良好地教学引导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教育工作,引入示范教育元素,加强家庭教育,来实现对幼儿全方位、立体化地教学引导。本文简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学;行为习惯;培养

引言:

在幼儿阶段的实施行为教学引导工作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幼儿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在其更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采取定向化的教学管控策略,结合多种教学元素渗透到行为习惯教学工作中,以此来起到对幼儿有效地行为教学。

一、创建趣味教学情景、渗透行为习惯教学培养

在当今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于幼儿在后续更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趣味情景来实现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学培养工作。而在对趣味情景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设置儿歌情景,幼儿在歌唱相应的儿歌时容易形成相对较为深刻的学习印象,凭借儿歌朗朗上口的节奏、韵调,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地掌握儿歌的演奏技巧,同时相关教学工作还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设置儿歌教学情景,来实现对幼儿学习行为地渗透教育。虽然幼儿在歌唱儿歌的过程中,可能不能够领悟儿歌中所具备的实际内容寓意,但是儿歌中所渗展示的语言、词句在经历过幼儿往复地歌唱练习,待到幼儿心智稍微成熟之后,便能够领悟儿歌中所具備的实际学习价值,实现对幼儿潜移默化地教学引导[1]。

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为了让幼儿遵循课堂纪律,幼儿教师可以将现有的儿歌进行改编,融入更多的课堂元素,例如铃声、课堂、起立、坐下、听讲、举手等相关歌词,将相应的歌词进行定向化地排配组合,来创建出优美的旋律,帮助幼儿在儿歌情景的练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记忆,教师再结合定向化地教学引导,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结合相应的儿歌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设计出对应的趣味情景之外,音乐教师也可以结合手绘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结合趣味、形象、生动的手绘稿件,在其中结合多样化的表现内容,以此来实现对幼儿良好地行为教学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手绘稿件中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如植树、浇花、修剪树木的形象,来传递相应的德育教育元素。幼儿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幼儿教师为其展示的手绘稿件内容,帮助幼儿自觉地遵守相应的规则,以此来实现对其行为习惯进行有效引导。

二、开设实践教育课程

在当今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除了需要结合对应的儿歌以及手绘稿件进行理论教育,还应当结合实践教育来实现对学生进一步地教学引导。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幼儿实际的活动体验,同时还应当引导幼儿进行高效率的动手操作。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幼儿身心发育的状况,为其制作相应的劳动工具,如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小铲子在幼儿园的花园内教会幼儿清理杂草,并且幼儿教师也可以制作小型的扫帚,以碎纸屑作为垃圾,教会学生打扫卫生。教师在设计实践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当考量现阶段幼儿的能力范围,同时还应当注重相关实践教育的实际劳动体验,尽可能让幼儿在经过劳动学习之后能够收获到喜悦,以此来实现对幼儿良好地教育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2]。

三、幼儿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自身的形象,做好对幼儿的教学示范作用,帮助幼儿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比如幼儿教师在幼儿上课时会要求幼儿必须要保持坐姿端正。同理,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当注意自身的坐姿和站姿。其次,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多使用文明用语,例如“谢谢”、“对不起”等词汇。此外,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遵守习惯,在课堂上布置作业时,对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给予表扬,而针对抢答问题的幼儿则不给予表扬,以此来起到对幼儿有效的行为教学示范作用。

四、加强家庭联系,实现共同教育

对于幼儿的教学工作,不应当完全由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来承担,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工作也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承的教学格局。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让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工作中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园教师也需要向家长传递基本的幼儿教学技巧,让家长掌握与幼儿沟通的策略。因为不少家长往往缺乏幼儿教育的经验,在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教育过度,或教育不充分的现象,从而使得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此外,家长也需要向幼儿教师积极反应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状况,以便于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规律对其采取定向化的教学引导措施,如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内容等。

五、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很容易受到周边其他幼儿的行为影响,从而使得幼儿产生与其他幼儿相类似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引导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当有效地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征,对表现良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奖励,使得具备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幼儿能够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从而实现对其他幼儿的示范引导。

六、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今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培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应当保持耐心,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行为习惯,及时地引入情景教学、示范教学,来起到对学生有效地教学引导,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促进幼儿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香. 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4).

[2]陈晶晶. 试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63):195.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培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