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关系企业“共享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21 03:46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计师事务所杠杆

王 婧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财务会计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一、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共享经济在各行业间得以应用和发展,促进了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成为经济模式中常见的一类。在此背景下,“共享审计”被提出,在审计工作中成为特有的经济现象。所谓“共享审计师”,指的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两家上市公司共同聘用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现象,而非同一位注册会计师。

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很大程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披露,为资本市场监管充当强有利的保护盾牌。我国审计市场高度集中造成共享审计师现象的频繁出现,对审计质量、审计风险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待做进一步探索。在此研究范围内,大多会研究企业间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的后果,却很少关注审计师变更背后的推手——企业之间基于什么原因选择“共享审计师”。本文以持股企业之间的“共享审计师”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因素,研究影响持股企业之间选择聘用“共享审计师”时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伴随共享经济的发展,学界提出“共享审计”这一概念并对其开展研究,从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学界对共享审计层面的研究多从并购企业之间、竞争企业之间、供应链企业之间和持股关系企业之间等企业关系角度开展研究。

目前对企业并购层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共享审计师”对信息效应、审计质量的影响等。研究表明,“共享审计师”可以促进信息传递,缓解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并购方的信息获取成本,提高审计质量[1](Cai Yet al,2016)。有学者在该层面进行拓展研究,提出“共享审计师”仅对主并方有利,但会损害被并方的利益[2](Dhaliwal D S,2016),并购方更倾向于聘请被并购方原先聘请的事务所,因为“共享审计师”能促进信息在并购双方之间传递,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并提升并购方股票回报率[3](姚海鑫,2018)。

竞争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形成两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竞争企业之间会选择“共享审计师”,主要原因在于审计师对该行业信息的综合掌握不仅有利于风险识别和提高审计质量,还会节约审计成本[4](Brown S V,2016);部分学者则认为竞争企业之间选择“共享审计师”带来的信息外溢风险远远高于其带来的益处,为避免企业核心信息泄露,企业不倾向于与同行竞争者选择同一审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5](陈丽英,2020)。

供应链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基于知识溢出效应和经济纽带效应分析选择“共享审计师”会产生哪些益处[6](姚静怡,2016)。部分学者认为,“共享审计师”能够显著降低财务重述[7](杨清香,2015)、审计风险[8](王芸,2020)和分析师预测偏差[9](蔡利等,2018)。

持股关系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享审计师”的选择会对企业造成哪些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持股企业选择“共享审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持股方投资收益[10](孙龙渊,2020)、审计收费等产生影响,造成税收激进[11](曾姝,2016)。

可以看出,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多在“共享审计师”引发的后果上,而对于持股企业之间选择共享审计师的起因关注较少。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资本市场中更为常见的投资持股关系中,什么因素会影响持股双方选择聘用“共享审计师”。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持股企业和被持股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经营中做出决策时易造成分歧,进一步加剧持股企业和被持股企业之间的代理冲突。依据代理理论,持股企业将会加强对被持股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体现之一便是持股企业倾向于将对被持股企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为与自身长期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便较为快速和全面地获取被持股企业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约束被持股企业。基于信息共享效应,选择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会简化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持股企业也会倾向于为被持股企业选择相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保证投资质量,这种倾向会随着持股企业所占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假设1:

H1:持股企业所占被持股企业的股份比例越高,双方越可能选择“共享审计师”。

社会各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会给予更多关注,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要求更高,促使持股企业和被持股企业选择行业内审计质量较高、认可度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规模与事务所的选择呈正相关。

然而在我国集中度较高的审计市场中,行业认可度高的事务所数量有限,可选择空间并不大,且这些事务所在审计市场中具有一定话语权,掌握一定的定价主动权,审计收费相应比其他事务所偏高。为了摊薄审计费用溢价,提高信息分享所带来的超额效益,持股企业和被持股企业倾向于选择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基于此,提出假设2:

H2:持股企业公司规模越大,双方越可能选择“共享审计师”。

财务杠杆和公司代理成本呈正向关系,财务杠杆越高,代理冲突越强。对于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而言,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水平也高,为避免财务风险和资金链断裂,吸引优质股权融资,企业倾向于聘请规模较大的事务所进行审计。由于“共享审计师”可以促进共享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降低代理成本,并给共享双方和被共享的事务所带来诸如提升财务报表质量、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并购股票回报率、提升被共享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等一系列好处。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财务杠杆越高的持股企业越可能选择“共享审计师”。

审计质量关乎国家经济良性发展,决定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事务所规模的大小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12](邱强和洪文杰,2019)。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更加严慎,对企业舞弊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审计质量普遍高于小规模事务所。规模较小的事务所采用低价揽客手段和提供更高非审计服务满足相关需求,对客户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持股企业而言,如果规模较大事务所给企业带来的信息共享效应超出规模较小事务所给企业带来的低价诱惑,则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会计师事务所,反之亦然。因此,持股企业追求信息共享效应选择规模较大会计师事务所时会选择“共享审计师”以达到更大程度的信息共享,而对于持股企业选择规模较小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影响“共享审计师”选择决策而言,影响程度并不大。基于此,提出假设4:

H4:聘请较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持股企业会选择“共享审计师”。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数据库”2016—2021年具有持股关系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数据,选取相关数据13685条,将持股关系企业某方非上市公司、标记为“ST”的上市公司、标记为“退市”的上市公司以及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共计8674家剔除后,得到5011个样本,其中持股企业选择“共享审计师”的共637个样本。相关指标多从国泰安数据库获取,部分指标通过巨潮网和查阅公司年报而获取。

2.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本文以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作为因变量,以被持股企业的持股比例、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审计师是否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自变量,以被持股企业是否盈利、总资产收益率、上市年头为控制变量构建“共享审计师”的研究模型:

其中,p代表选择“共享审计师”为1的概率,1-p代表选择“共享审计师”为0的概率。具体变量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五、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pss对2016—2020年的相关变量作了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共享审计师”影响因素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可以看出,当share=1时,持股比例的均值为40.48,显著大于当share=0时的均值37.36,表明持股企业在选择“共享审计师”时所持被持股企业的股份比例较高,H1得到初步验证。当share=1时,企业规模的均值约为24.33,大于当share=0时的均值22.96,表明选择“共享审计师”的持股企业企业规模会较大,初步验证H2。当share=1时,财务杠杆的均值约为0.56大于当share=0时的均值0.46,表明选择“共享审计师”的持股企业财务杠杆较高,初步验证H3。当share=1时,事务所规模的均值为0.24,大于当share=0时的均值0.12,说明选择“共享审计师”的持股企业倾向于选择大型事务所,与假设相符合,初步验证H4。

2.相关性检验

本文对“共享审计师”选择与自变量及相关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和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由此可以看出,“共享审计师”选择与Scale、SR、Big、Profit和Age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持股企业在公司规模越大时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财务杠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盈利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上市时间越久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审计师”。“共享审计师”选择与Leverage和RO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持股企业的财务杠杆较小时倾向选择“共享审计师”,持股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较小时倾向选择“共享审计师”。

3.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对本文假设进行验证,具体见表4。

表4 持股比例和审计师选择的回归分析

将本文指标体系各变量进行Logit回归分析,分析可知:

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值为0.428,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表明企业规模会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验证本文假设H1。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值为0.01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表明持股比例会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验证本文假设H2。财务杠杆的回归系数值为-0.799,但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表明在控制了其他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之后,财务杠杆并不会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影响。审计师是否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回归系数值为0.032,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表明审计师是否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影响关系,验证本文假设H4。

此外可知,总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值为-2.728,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意味着总资产收益率会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上市年头的回归系数值为0.05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表明上市年头会对是否选择“共享审计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可得出:企业规模、持股比例、审计师是否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年头会影响“共享审计师”的选择,并且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总资产收益率会对“共享审计师”的选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但是财务杠杆、公司是否盈利并不会对“共享审计师”的选择产生影响关系。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持股关系企业应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合规范围内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效应。会计师事务所应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团队职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信息利用率,保护客户利益,完善信息保密制度。监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监管机制,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提高大数据分析应用率,加强信息披露。

猜你喜欢
审计师事务所杠杆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