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老龄友好社区建设初探

2021-10-22 01:57王艺睿石惠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7期
关键词:承德市老龄居家

王艺睿 石惠

(1.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2.中华路街道办事处中华路社区,河北 承德 067000)

一、承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承德市统计局2020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年底,承德市常住人口为358.2万,60岁及以上人口为65.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18.3%。全市拥有公立卫生健康机构2843个,其中医院34个。养老机构120个,床位1.5万张。城市社区服务中心177个,覆盖率达到100%。2000年我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36.5万人,占总人口的10.98%,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现行“9073”养老模式,即90%老人居家自我照护,7%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我市约有46万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扶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如何建设老龄友好社区提高承德市居家与社区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是我市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承德市友好社区建设概况

根据2020年承德市民政局印发的《承德市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规定明确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规划布局以及服务功能。按照“重特色、强覆盖”的要求,增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能力。2020年我市将建3所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改)建7个日间照料服务站、改造提升培育20家星级示范养老院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例如我市窝瓜园社区正在建设中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总投资预计达到100万元,建有残疾人康复中心等设施。不仅仅是窝瓜园社区,我市中心城区将新建3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双桥区2所,双滦区1所,兼具全托、日托、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功能。新建日间照护服务站7所,根据社区居家养老人群需求提供休闲娱乐、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重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

近年来,承德市先后出台了《承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2011-2015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进一步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城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原则,在全市推行居家养老“一键通”呼叫系统和“96096”服务咨询热线,解决老人在健康、饮食、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在全部社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大部分社区建立了医疗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服务。在农村,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逐年增多的特点,积极探索“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农村互助幸福院。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落实老年优惠政策。为高龄老人发放养老补贴金,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3600元,90-99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720元,80-89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360元养老补贴。

老龄友好社区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完善,对缓解目前社区养老压力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实地对承德市双桥区四个社区(中华路社区、竹林寺社区、钟鼓楼社区、凤凰山社区)进行调研,发现我市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老龄友好社区建设存在不同意见与建议。 老年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从这四个社区来看,我市老龄化程度远高于河北省老龄化程度(19.85%)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承德市抽样社区年龄老年人口数

由表2可知,承德市抽样社区助老设施分布情况,凤凰山社区机构数量最多,中华路社区最少。此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社区规划陈旧有一定的关系。从本次抽样社区数据显示,老年人约占各社区的3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逐渐出现生理性和病理性衰退,尤其是感觉器官衰退明显,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尤其是独居、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对生活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也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

表2 2021年承德市抽样社区服务设施配备情况 单位:个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老年人对老龄友好社区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医疗支持、生活照护以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健全,老年人更多关注于生活的照护的便捷化,专业化、多元化以便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在满足就医需求、生活需求之后,老年人更多追求精神层面的慰藉,充分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精神需求。降低社区生活障碍因素,更有利于提高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由表3可知,老年人对社区老龄服务项目需求略有不同。

表3 2021年承德市抽样社区服务项目需求 单位:%

从不同抽样社区来看,老年人对入户诊疗需求最高,这说明我市低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情况比较关注同时对上门家政服务需求较为突出。老龄友好社区更应注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按照《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2007)规定,居住小区应配建老年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老年服务中心与日间照料中心半径宜控制在步行距离之内,一般5分钟以内为宜。通过对抽样社区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目前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使用情况欠佳。活动中心老旧、健身器材缺失、私家车乱停乱放占据活动场地,只有对社区进行合理规划和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我市老龄友好社区建设应积极推进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包括对自有住房适老化改造以及对社区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活动场所。从本次调研结果可知,抽样社区老年人对自有住房适老化改造最迫切的需求是“紧急呼叫系统”的建立。由表4可知,老年人对住房适老化改造需求主要集中在“紧急呼叫系统”的建立、室内灯光昏暗、卫生间无扶手及座椅等问题。老龄友好社区建设与适老化改造可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可有效减少室内外危险因素,减少诱发老年人摔倒的因素。城市老年人摔倒室内外比约为1.3 :1,女性略高于男性。

表4 2021年承德市抽样室内改造项目需求 单位:%

三、结束语

通过笔者对抽样社区实地调查发现,目前社区道路与适老化改造相对滞后,其中中华路、钟鼓楼及竹林寺社区正在进行旧房改造工程,为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及保温外墙。建筑材料挤占了老年活动场所以及一部分小区活动空地,增加了老年人摔倒的风险。老龄友好社区建设不仅包括为自理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及活动场所,也应包括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无障碍通道服务。同时应增加公共卫生间、公共座椅、场所指示牌的数量,增设公共照明设施,铺设社区活动场所防滑路面,安装墙面扶手。老龄友好社区建设及适老化改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政府、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居民共同努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智能化服务的快捷与便利,特别是网上挂号、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活动,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我市建立老龄友好社区应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外部环境,对室内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既保持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又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积极老龄化”。

猜你喜欢
承德市老龄居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承德市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