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

2021-10-22 04:44覃心慧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头颈部螺旋动脉

覃心慧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000)

在临床中多应用影像学检查辅助,其较好服务于临床诊断,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数据,从而提升治疗效果[1]。CT是采用X 线射线束对人体某个部位进行扫描,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 射线,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并且由光电转化为电信号,经由数字转换为数字,将数字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进行处理。图像处理完成后将数字传入磁盘中,经由数值模拟转化。其工作程序为根据人体不同组织,以及X 线吸收和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随后将取得的数值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依靠电子计算机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从而获取患者检查部位的断面或者立体图像,发现患者人体中病变组织[2]。本研究通过对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的不同剂量对比剂剂量对静脉伪影的效果进行探究。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甄选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在本院门诊接受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拍摄的患者45 例,根据门诊就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常规组20 例和实验组25 例。实验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在50-80 岁,平均年龄(65.0±5.0)岁。常规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在51-78 岁,平均年龄(64.5±4.5)岁。两组一般资料互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患者满足临床中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病症。②患者无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通过对比剂过敏实验。剔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疾病。②患者合并为颅内肿瘤疾病。③患者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两组检查机器为G1 公司128 排螺旋CT 检查,选用高压注射器、以及留置针。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检查。检查中应用对比剂为碘海醇(生产厂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327)规格为50mL,17.5g,医务人员应从患者肘静脉处注射,并从患者的主动脉开始进行扫描,至患者椎体平面处,机器初始参数应设置在120千伏电压,220 毫安电流,对患者的进行扫描,扫描层厚、距应控制在1mm,64×0.6mm 为准直器数值参数。常规组:患者应用70 毫升的对比剂量+氯化钠(0.9%)。实验组:患者应用45毫升的对比剂量+氯化钠(0.9%)。对患者实施扫描,应选用主动脉作为检查位置,在对患者图像扫描完成后,对强度投影进行分析,容积再现后处理,应对图像设置适宜的窗宽与窗位,经过微调得到最佳质量图像。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大脑动脉处等其他位置对显影CT 值和图像质量进行评选,图像质量评分应以血管清晰显影血管壁良好,未发现有骨残留为5 分;血管清晰显影显影,但血管壁存在模糊,有少量骨残留情况记3.5 分,患者血管显影在50%以下,骨残留情况较多,为2 分;患者血管存在骨残留,血管观察不能明确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表示对大脑中动脉M1 段、颈动脉分叉处以及上腔静脉和颈内静脉等数值变量展示,t 检验,使用%对图像质量评分等计数资料展示,X2 检验;0.05 为中界点,P 在中界点之下,代表数据差异明显,软件工具:SPSS25.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动脉CT 值显影对比在动脉CT 值中,大脑中动脉M1 段、颈动脉分叉处,以及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弓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显影中CT 值对比()

2.2 两组患者静脉残留显影CT 值对比在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以及颈内静脉和上腔静脉指标方面,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残留显影CT 值对比()

表2 两组静脉残留显影CT 值对比()

2.3 两组患者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质量对比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质量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质量对比()

表3 两组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质量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具体指的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是由血管阻塞引发血液不能正常循环,进而引发患者脑组织损伤。其包含两种病症,一种为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其中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发生闭塞和狭窄会引发缺血性卒中,并且这种病症多在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严重者可引发患者有死亡风险。由于此病症死亡率较高,及时接受治疗,也会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此,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降低对患者治疗后的影响有重要价值。在对患者检查时,由于人体脑部结构较为复杂,影像学检查应用较为广泛,当图像采集完成后,应用计算机处理,得到精确的患者血管图像。在检查时,通过对血管中发生病变的位置定位与观察,进而探究血管图像,以及对发生病变的范围进行确定。应用头颈部CT 检查,可对患者脑动脉狭窄进行检查,由于此种检查方法为无创性,为及时发现患者血管中的病变,检查其颅内情况有重要价值。并且此种检查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的安全不会造成威胁,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式,但由于人体头颈部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具有多样性,所以应在检查过程中,使用对比剂机量数,多与成像质量明显存在较大的关联性[4]。当对比剂用量较大时,会引发患者静脉中残留量较多,导致图像质量有明显得下降,影响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因此,在对患者检查时,以及在保证诊断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应减少对比剂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患者进行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检查时,根据对比剂用量的不同,发现小剂量对比剂(45 ml)拍摄图像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头颈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检查。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对比剂使用量分别使用70 ml、45 ml,并均以30 ml 的0.9%氯化钠进行冲刷,并且其推进肘关节静脉处的速度为5ml,每秒。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1 段、颈预动脉分叉处,以及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弓显影中的C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动脉CT 强化值主要与对比剂剂量、对比剂注射速度正相关。当医务人员向患者体内注射速度加快时,其峰值也会随之变化,并且患者动脉的强化值,其产生和周围组织的对比越明显。本研究发现各组使用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一致,但对比剂的毫升数不同时,结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当人体内注入小剂量对比剂时,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由于增强扫描,在体内对比剂数量较多,造成伪影存在。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残留显影CT 值分别为(698.17±72.33)、(73.03±10.55),低于常规组的(793.98±73.19)、(121.77±1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残留显影CT 值,(103.22±8.29)、(117.36±7.68)高于实验组(78.24±4.15)、(91.2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在患者检查时,使用小剂量对比剂,降低其在静脉中的残留量,同时降低检查中出现伪影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检查图像的质量,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因为本研究在使用45 ml 对比剂时。对比剂通过扫描层的时间在5s 以内.均能通过静脉扫描层,而使用70 ml 对比剂时,其通过扫描层的时间明显延长,故检查中应用45ml 对比剂,可明显减少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残留的伪影,更高效的进行三维重建,提升图像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头颈部多层螺旋CT 检查时,剂量小的对比剂剂量可有效对静脉中伪影进行控制,图片质量较高,从而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头颈部螺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螺旋变变变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