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案对肾脏疾病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2021-10-22 04:44黄茜琳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案医护人员下肢

黄茜琳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000)

肾脏疾病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的纤维蛋白原和炎症因子水平都有上升,同时也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激活凝血系统[1]。目前普遍认为,肾病内科住院患者因疾病需长期卧床、肢体长期制动,或因疾病治疗过程中导致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机体静脉血瘀滞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针对肾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显得尤为关键,而传统的临床护理表现不佳,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科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是护理领域的当务之急。应用护理专案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作用[2]。本文提出应用护理专案对肾病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样本资料从我科选取2020 年1 月-6 月肾脏疾病患者86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65 例,尿毒症并留置下肢血透导管21 例。于2020 年7 月-12 月实施专案改善,选取肾病疾病患者89 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67 例,尿毒症并留置下肢血透导管22 例。专案改善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组建护理专案改善小组:护理专案改善小组人员由5 名成员构成,其中组长1 名,职称为主管护师,负责血栓管理、督导和改善项目实施与考评。护士4 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1 名,护士2 名负责评估、调查、改善和项目实施。肾脏病内科医生2 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 名,主治医师1 名,负责评估方案可行性及调整预防方案。分析原因:护理专案改善小组成员于2020 年4 月应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对“肾脏疾病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管理效果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9 条原因。2020 年1 月由专案组长及1 名护士对肾病内科28 名医护人员及86 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访谈,修订为以下原因:①人员:医护人员方面,对专业血栓知识掌握率低,主要表现为血栓高风险患者未评估、评估不正确。患者方面,患者对血栓预防知识知晓率低,患者对血栓预防依从性差。②物品:健康宣教资料品种单一,内容简单,物理预防器械不足。③制度:未建立血栓管理小组,缺乏规范的VTE 管理模式与统一的血栓管理保障方案,无血栓风险评估指引与规范统一的血栓风险评估单,无血栓预防常规。④方法:尚未建立完善的血栓管理小组架构,科内缺少VTE 有效的监控体系,包括执行、监督环节。改善对策:①成立医护一体血栓管理小组,制定血栓管理标准化流程、考核标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将评估结果告知主管医生,共同实施和评价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护士长每月监控、评价健康教育质量。②完善Caprini评估表,具备专科针对性,确保评估全面、准确。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24h 内使用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第1 次血栓风险评估与记录,并与主管医生根据风险等级筛选高危患者,对血栓高危患者启用血栓风险告知及预防指导单,告知患者为发生血栓高危患者并指导患者血栓预防措施,双方同时在指导单上签字,确保评估结果与预防措施有效落实。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系统化培训及考核,确保医护人员掌握DTV 相关知识。④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健康宣教方式,利用宣讲课件及宣传片,每周二和周四组织健康教育大讲堂,邀请医生对下肢DVT 临床表现、危害与后果、预防措施、配合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制作个性化的宣教视频、手册等。⑤完善预防血栓流程,加强血栓风险管理。制作《清单式预防深静脉血栓监管表》悬挂在床头,指导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便于高年资护士及护长进行督查。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对下肢DVT 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知识讲座从不缺席,能够完整描述出自我预防的注意事项,记为掌握程度高;每次学习预防知识都不缺席,但无法完整复述知识点,记为掌握程度中等;无法达到上述两个标准的患者,记为掌握程度差。②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为生理机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和精神健康8 个维度,按照0-100 分评估标准,评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③记录护理后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④采用自制考核问卷,评估护理专案实施后,医护人员血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假设在n 个样本中,病人的下肢DVT 发生率属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且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该随机变量服从自由度为n 的χ2 分布,因此运用SPSS22.0 软件,采用χ2 检验,当检验水准α=0.05,P<0.05 时,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对下肢DVT 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对下肢DVT 的预防知识掌握度更高,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患者对下肢DVT 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n(%)]

2.2 SF-36 评分对比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大幅提升,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F-36 评分对比(±s,分)

2.3 护理后下肢DVT 发生率护理后,86 例患者中,仅1 例患者发生下肢DVT,占比1.16%,该例患者防护措施均到位,系长时间卧床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生,但病情在可控范围内,经处理后DVT 症状得到缓解,患者恢复良好。

2.4 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分析护理专案实施后,科室24 名医护人员中有16 名医护人员掌握血栓临床表现,21 名医护人员掌握血栓风险评估方法,19 名医护人员掌握血栓风险预防知识。

3 讨论

护理专案改善是一种自下而上、自我管理的方法。此案例中小组成员及科室人员利用护理周例会及小组会等机会针对改善措施进行了多次循证与讨论,挖掘个人潜能,强化参与意识,发挥了团队优势护理专案改善利用多种科学管理方法[3-5],整个过程融入PDCA 循环模式,在不断循环中发现问题,使其具有针对性本研究通过护理专案制定护理流程,对护理人员培训血栓风险评估、选择预防措施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均进行了规范,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血栓知识掌握率及护士参与血栓管理的积极性,为预防VTE 工作提供了指导。也可以使医护人员在日常的预防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掌控程度,加深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管理的意识。全员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专案讨论 制订的共识和护理安全的建立是保障护理专案成功的重要原因。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同时护理专案改善转变了传统护理质控小组职能,提高了管理水平[6-7],使落实者参与到改善、落实的全过程中,任何改善措施的制定均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证了改善措施落实的有效性,提高了护理品质善措施落实的有效性,提高了护理品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专案实施前相比,患者对DVT 预防知识的掌握度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5),可见护理专案的实施不仅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同时丰富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此外,护理专案实施后,患者DVT 发生仅1 例,医护人员护理技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可见此护理模式实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赢,既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同时也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的整体能力。

综上所述,在肾脏疾病住院患者中实施护理专案,能够有效减少下肢DVT 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及知识储备。同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识别能力及护理技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专案医护人员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继续强化DTS Play-Fi功能,给予客户更好的听觉体验 专访XPERL专案经理罗建豪先生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某市某工业园多家企业违法信访举报案专案稽查
某市某企业信访案件专案稽查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