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10-22 04:44邹万霞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共情维度护士

邹万霞

(梧州市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546700)

抑郁症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和遗传、精神、体质、心理及社会等因素有关。伴随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压力也在相应升高,使得精神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尤以抑郁症最为多见[1]。抑郁症主要表现包含思维迟缓、心境低落、认知功能损害、悲观厌世甚至会有自杀行为,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给其家庭带来较重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治疗同时辅以有效护理措施能提升患者疗效,使其尽早回归到社会中。共情护理模式作为一类新型护理模式,其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主张护士通过患者倾诉掌握其内心最真实想法,并对患者开展正确引导,促使其感觉到自身被关爱,主动积极配合治疗[2]。据有关研究显示[3],予以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模式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就予以抑郁症患者共情护理模式的效果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01-2020.12 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8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34 例归为对照组,两组男女比例依次是22:12、21:13;年龄依次是15-40 岁、15-42岁,均值依次是(18.65±3.60)岁、(18.70±3.58)岁;有自残行为、无自残行为比例依次是26:8、25:9;病程依次是1-15年、2-15 年,均值依次是(5.68±1.20)年、(5.70±1.15)年。两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数据之间可行比对。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相符。(2)能自行或者在家属陪同下完成问卷调查。(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有严重病者。(2)依从性不佳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3)存在药物滥用史或者重度酒精依赖者。(4)伴双相情感障碍或者自杀倾向者。(5)存在严重躯体疾病或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著异常者。

1.2 方法两组入院后均予以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单次口服剂量是20mg,每日用药1 次,用药2-4 周之后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单次用药剂量应在50mg 内,总共用药12周。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案开展护理,包含给患者提供出舒适的住院环境,予以心理辅导,同时做好其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等。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加以共情护理模式,内容涉及以下方面:(1)护理培训:护士需要一同接受共情护理有关理念、流程和方法等方面培训,充分认识到这一护理模式对于人性关怀、交流沟通以及认知方面的重视程度,同时培养护士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主动关心,理解患者的性格;定期进行护理交流会等活动,使护士针对共情护理模式的优点缺点、特征等开展讨论,提出与抑郁症患者需求更符合的护理内容;定期进行护理考核以及护理质量评估,使护士能够主动学习。(2)积极倾听:护士主动和患者开展交流沟通,给患者详细说明病情和内心的真实感受,注意倾听时应摆正态度,尽可能不打断患者诉说;于倾听过程中能经手势和表情等予以患者鼓励,使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于倾听时,注意患者情绪改变,积极寻找到影响患者情绪改变的原因。(3)详细归纳:结束倾听之后,整理并归纳患者诉说的有关内容,结合倾听期间收集的信息梳理患者的心理状态。若之前记录内容凌乱无法汇总,能再次或者多次和患者交谈,同时交谈期间能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暗示,逐渐对材料进行完善。(4)换位思考:和患者和其家属结束沟通后,应站在患者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体验患者主观感受,同时总结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5)共情体验:经语言交流及询问得到的信息反馈,积极引导患者对自身状态进行思考,评定其对于自我感觉及外界各项事物的理解,后结合反馈信息和综合评估结果,予以心理上的支持;并询问患者能否感受到自身得到他人理解,能否认知到自身矛盾情感等,协助其不断接受自己的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抑郁情绪:分别在干预前后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开展评定,涉及项目20 个,采取4 级评分方法,得分范围20-80 分,得分越高,即抑郁越为严重[5]。生活质量:分别在干预前后经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开展评定,内容涉及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维度,各维度得分均是100 分,得分越高,即生活质量越高[6]。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关心和爱护、服务和技术、环境和指导共3 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均是100 分,得分越高,即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经SPSS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代表,行t检验,将P<0.05 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SDS 得分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SDS 得分分别为(70.28±5.48)分、(70.36±5.32)分,差异不显著(t=0.061,P=0.951);干预后,观察组SDS 得分是(58.20±6.75)分远远比对照组(65.42±7.10)分低(t=4.297,P=0.001)。

2.2 两组SF-36 得分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SF-36 各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 各维度得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SF-36 得分比对结果(分,n=34)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结果观察组关心和爱护、服务和技术、环境和指导方面的满意度得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结果(分,n=34)

3 讨论

伴随当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应增加,使得精神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已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有资料表明[7],抑郁症于国内的发病率在4.4%左右,且女性群体的患病率通常比男性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以往采取看管式的护理模式效果多不理想,伴随护理学技术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理念逐渐变成当前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抑郁症患者开展护理期间,如何经有效交流沟通方式减轻患者压力、改善其病情属于临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共情护理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类护理模式,是于人文关怀前提下开展护理,需要护士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患者与其家属之间加强交流,获得患者信任,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换位思考,并予以患者正确引导,使其感受到自身被关爱和理解。为抑郁症患者开展共情护理,通过掌握患者信息,感受其价值观及世界观,同时经倾听方式和其生成情感上的共鸣,充分拉近护患双方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其开展针对性疏导,引导其建立起正确价值观,使其采取正常思维面对和理解生活上的压力,维持积极向上心态。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开展共情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其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共情维度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