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护理

2021-10-22 04:44林晓樱谢珍兰黄敏丽邓安琼易月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静脉炎胺碘酮

林晓樱 谢珍兰 黄敏丽 邓安琼 易月

(平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广西 贵港,537300)

盐酸胺碘酮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适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内科疾病,如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但药物会对血管造成较大刺激,经外周静脉途径用药时会增加静脉炎风险[1-2]。胺碘酮诱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发现与药物、血管、穿刺技术、静脉输液系统、穿刺部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因此临床静脉输注胺碘酮的患者积极采取护理干预预防静脉炎发生意义重大[3-4]。

文章纳入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间收治的110例静脉留置针泵入胺碘酮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评价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预防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全部内容整理后作以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2020 年9 月-2021 年5 月间;研究样本:110 例静脉留置针泵入胺碘酮的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55 例,甲组中男女比例为38/17,年龄平均为(50.1±8.0)岁,胺碘酮剂量平均为(3618.2±165.1)mg、输注速度平均为(1.05±0.02)mg/min、输注时间平均为(36.1±5.3)h。乙组中男女比例为36/19,年龄平均为(50.8±7.8)岁,胺碘酮剂量平均为(3620.5±167.0)mg、输注速度平均为(1.09±0.02) mg/min、输注时间平均为(36.7±5.0)h。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2 组均选择粗直血管穿刺留置针,均1 次穿刺成功,确保输液正常无外渗,甲组在穿刺点上方行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干预,利用3M 敷贴固定留置针,取三层纱布,大小为5cm×12cm,各取1 支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5%硫酸镁,将混合液浸湿纱布,湿敷在穿刺点上方2cm 处,再使用保鲜膜覆盖包裹穿刺部位,确保湿润,每隔6h 更换1 次纱布继续湿敷,泵入药液完成后2h 停止湿敷。乙组应用常规护理,利用3M 敷贴固定。

1.3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技能、服务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及并发症预防共4 个方面,分为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越高,满意度越佳,其中90~10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一般,小于70 分为不满意。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判断患者舒适度,评分标准:0 分为舒适;1-3 为轻度;4-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术后疼痛感,VAS 评分总分为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3 分为轻度;4-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病人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 19.0 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数据资料用卡方分布来检验,P<0.05,证明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

2.1 两组比较疼痛持续、愈合时间甲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4.51±0.40)d、愈合时间平均为(6.00±0.30)d,乙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6.10±0.52)d、愈合时间平均为(8.12±0.60)d,(t=17.974、23.437,P<0.05)。

2.2 评价疼痛程度甲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P<0.05;见表1。

表1 比较疼痛程度(分)

2.3 评价两组舒适度甲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n=55,分)

2.4 评价满意度甲组满意度98.18%,高于乙组83.64%,P<0.05;见表3。

表3 比较满意度(n=55,例)

3 讨论

正常健康人体血液正常PH 值为7.4,如药液PH 值超出此范围则视为过酸或过碱,均会对血管内膜正常代谢造成干扰,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6],而胺碘酮药物PH 值偏低,药液具有酸性特点,输注过程中会对外周血管产生较大刺激,如发生静脉炎会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增加治疗成本,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实际应用胺碘酮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采取防范措施[7]。

胺碘酮药物PH 值为2.5-4.0,碘与酸性溶液均会刺激静脉血管,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诱发炎症表现,另外如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3mg/ml 时也会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临床建议应用微量泵输注胺碘酮,但微量泵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药液外渗与回血风险;此外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也会损伤静脉,增加静脉炎风险[8];护士选择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如血管管径过小,则会出现血管局部血流量少、速度慢,药物进入血管后存在局部堆积情况,增加静脉炎风险;此外下肢静脉穿刺发生静脉炎风险明显高于上肢静脉[9]。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4.51±0.40)d、愈合时间平均为(6.00±0.30)d,乙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为(6.10±0.52)d、愈合时间平均为(8.12±0.60)d,(t=17.974、23.437,P<0.05)。甲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P<0.05;甲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低,P<0.05;甲组满意度98.18%,高于乙组83.64%,P<0.05;分析原因发现,甲组应用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其中利多卡因药物属于局麻用药,用药特点包括具有稳定性质、较好的穿透性,局部湿敷后可阻断局部对神经反射的不良刺激,阻断传导至血管内膜的信号,降低血管脆性,减轻损伤血管壁的程度,改善疼痛表现[10]。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作用包括抗过敏、抗感染、抗中毒等,可发挥明显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药物湿敷可发挥减少炎症渗出液、改善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11]。硫酸镁湿敷药物作用机制指经药液经湿敷后可直接进入皮下,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促进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表现,扩大毛细血管径,纠正微循环不良表现,改善疼痛,解除局部炎症反应。同时护士加强预防静脉炎意识,重点监测胺碘酮用药不良反应风险,护士不断提高自身对胺碘酮给药注意事项的认知能力,给药前向患者解释胺碘酮用药的必要性与不良反应,解释用药注意事项与静脉炎转归,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12]。同时用药过程中注意调节输注浓度、PH 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选择管径粗直的血管注药,帮助减轻药液刺激,降低静脉炎风险;同时重视护理巡查,密切监测穿刺点局部反应,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增加巡视次数,巡视时认真监测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表现,警惕条索状红线,一旦发现异常征象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静脉留置针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患者应用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湿敷可缩短疼痛持续、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状态,提高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静脉炎胺碘酮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