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延续护理效果观察

2021-10-22 04:44梁映秀蒙少清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脑梗康复护理人员

梁映秀 蒙少清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537100)

脑梗是又被称之为是缺血性卒中,产生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导致患者脑组织产生缺氧性病变,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进而产生神经性应激障碍等[1]。脑梗主要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脑栓塞等。脑梗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对较为脆弱,常出现供血不足等症状,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患有脑梗,就可能会产生突然晕倒、半身不遂、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脑梗患者治疗工作完成之后,需要予以患者合理的护理,保证患者快速康复。康复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是提升脑梗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本文主要以NIHSS、BI、治疗有效性为研究参数,对比分析常规护理方式与康复护理+延续护理的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科收治的脑梗患者共80 例(收治时间:2019.1-2020.12),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40 例,男性患者为23 例,女性患者为17 例,其年龄集中在37-65 岁之间,均值(47.6±2.1)岁。观察组40 人,其中男性患者为21 例,女性患者为19 例,其年龄集中在35-64 岁之间,均值(49.2±1.6)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治疗完成并出院之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延续护理护理。(1)组织延续康复护理小组。有较高经验的医师、护师、康复师共同合作,共同对患者予以康复指导,为患者讲解出院后需要注意的工作。同时,延续康复小组工作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严格的康复计划,让患者以计划为基础实行技巧以及运动训练,促使患者运动水平快速恢复。延续康复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在严格的指导下才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2)康复护理:训练患者认知功能:脑梗患者的认知功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各种生活物品刺激患者神经,提升患者认知能力。护理人员能将生活常用物品分类归纳,并针对不同的物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认知能力。护理人员还能通过定向训练的方式引导患者对物品的摆放位置、空间属性等记忆力提升,为患者建立空间能力。注意力也是患者认知能力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能积极引导患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中,提升患者的专注能力。肢体功能训练:脑梗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肢体障碍,在患者发病初期,护理人员能采用按摩的形式对患者予以治疗,让患者缓解关节负担。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严格的运动计划,让患者适度运动,在恢复患者行动能力的同时防止患者过度疲劳。语言训练: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初训练患者使用生活常用语言如“谢谢”、“你好”等,之后加大训练难度,利用卡片、图片等训练患者语言能力。(3)延续护理: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上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患者实行护理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还需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让患者在精神与身体上同时得到护理。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监护人予以正确指导,让其监护人学会护理患者的基本方式,对患者予以支持。

1.3 观察指标NIHSS:分析评价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精神功能,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精神功能越高。BI:分析对比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有效率:显效:患者病症基本好转,能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病情稳定,能基本实现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导致病情加重等。[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 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与计数内容应用()、%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 表示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BI 评分对比观察显示,患者护理前NIHSS 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参照组患者评分与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护理后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患者护理前BI 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后评分与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BI 评分护理前后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BI 评分护理前后对比(,分)

2.2 护理有效率研究实验数据表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对比(%)

3.讨论

脑梗的发病原因是血管壁、血液等流动力学在血管阻塞作用下产生变化,导致患者产生脑供血不足、动脉缺血等症状[2]。该病症产生病变以及对患者产生功能性障碍的程度取决于患者产生脑供血不足时间的长短以及脑组织受到压迫区域的大小以及其负责的功能[3]。该病症在检查过程中可见患处产生血管硬化,呈现乳白色或者黄色不均匀状态,同时受到压迫部位血管壁变硬,血管产生弯曲或者伸长。部分血管还会产生粥样硬化斑块。脑部在这一作用下会变窄,脑沟变深,脑膜增厚透明度降低等。脑回表面还会产生颗粒状物质,形成虫咬状萎缩。在这一过程中,从切面上看,患者伴随脑室扩大的症状。患有脑梗患者会产生大脑前动脉综合征、大脑中动脉综合征、颈内动脉综合征、大脑后动脉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椎-基底动脉长旋分支综合征椎、基底动脉旁中央分支综合征等症状[4]。

脑梗根据其临床分类能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坏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四种,不同的脑梗形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5]。完全性循环梗死会对患者的视野、面部、上下肢中至少两个部位的运动情况以及感知能力造成影响。部分前循环梗死会对患者产生高级功能障碍。

患者发生脑梗疾病之后,有10%的机率会导致患者死亡,有50%以上的机率能导致患者残疾[6]。存活患者对该项疾病的复发率能达到40%。脑梗死疾病的复发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大于初次产生脑梗死。患者一旦产生脑梗复发现象,就会削弱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复发脑梗患者死亡率也较大。

康复护理指的是以综合性、协调性的方式运用社会学、医学内容,对残疾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形式,能有效降低脑梗患者致残的机率,减轻残疾对患者生活以及其社会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恢复行动力,让其重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康复护理除了包括基础护理内容之外,还能运用各种专业的护理技术,对患者产生残疾的机能予以恢复。

延续护理指的是通过各种护理设计,让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以及同一健康照顾场所接受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以及连续性照顾。通常来说,延续性护理指的是从医院转变到家中的护理延续。其中包括医院针对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出院计划,为患者实现转诊、让患者回归家庭,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予以持续性的随访以及护理指导。传统观念中大部分人认为对患者实行护理工作仅限于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阶段,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截止于患者出院之后。虽然患者的大部分健康问题能在住院期间得以解决,但是部分患者在回家之后仍存在部分健康问题。为此,这部分患者在出院之后仍需要接受护理。延续性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是对住院护理的延续,让患者能在出院期间得到持续性的护理,让患者早日康复,防止患者由于病情恶化等原因再次住院。

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信息的延续、对患者管理的延续以及与患者关系的延续。延续性护理并不是对患者予以长期护理,而是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对患者病情以及帮助患者康复的相关问题深入了解,并指导其对患者予以正确护理,让患者以正确的服药方式、饮食方式、运动方式辅助患者康复,促使患者病情得以好转。同时,护理人员还能予以患者个性化指导,让患者家属能识别患者病情恶化症状以及相应的应对方式,防止患者产生病情复发的问题,一旦患者产生任何健康问题,也能及时予以应对,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NIHSS 评分明显降低,(P<0.05),参照组患者经过护理NIHSS 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BI 评分明显提升,(P<0.05),参照组患者经过护理BI 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综上,老年脑梗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延续护理后,其精神功能损伤指数明显下降,生活活动指数明显提升,同时康复护理+延续护理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故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梗康复护理人员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