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021-10-22 04:45王建庭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防性医疗发生率

王建庭

(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542700)

医疗设备是目前医院一项重要管理部分,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质量,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升当前医院的工作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1-2]。但现阶段医疗设备使用较为广泛,如何在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3]。传统医疗设备维修模式,主要方式为故障性维护,对设备隐患无法进行有效排除,设备质量较低,所以选择合理的医疗设备维护模式,具有重要意义[4-5]。本文对医疗设备管理中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作用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将本院2019 年7 月-2019 年12 月未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20 年1 月-2020 年9 月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模式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选取医疗设备150台,包含呼吸机10 台、CT1 台、婴儿培养箱5 台、彩超3 台、血透机20 台、监护仪80 台、牙片机1 台、DR1 台、除颤监护仪10 台、微量注射泵19 台。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设备维护。第一,医护人员自行进行简单维护,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种类、结构、运行功能有全面了解,在出现故障后,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加强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逐一查看,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处理。第三方公司进行维护,医院购买第三方公司的维护服务,维修人员定时对医疗设备实施检查,保障医疗设备可以正常运转。第三,返回原厂维修,或授权相关公司进行维护。将出现故障的设备返回原厂,或附近原厂所授权的公司进行维修,对出现问题的配件进行更换。

观察组:预防性维护。(1)宣传培训:在使用设备前,应对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进行相应培训,需保障其上岗时,手持相应证书,对维修以及检测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后,实施考核,只有考核通过人员才可使用或对设备进行维修,若考核未通过,应对其再次进行培训,再次考核,避免出现不良操作问题。维修人员,应建立完整档案,对相关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及操作方式、维修要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2)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当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采购:在采购设备时,应对相关部门的设备工作进行协调,对相关工作划分具体职责,确保权责到人,工作不会出现冲突。第二,记录以及核算。医院设备科在对相关设备进行统一记录时,应对设备购置、引进、培训以及维护工作进行相应处理,并且对于相关成本和预估设备维护成本进行核算,并且在进行集体讨论之后,对购置以及维护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保障设备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第三,制作相关管理手册。医院相关科室应依据相关设备的结构特点,制作医疗设备管理手册,对设备当前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控,统一管理医疗设备,对于需维护的内容、次数、时间进行明确,并且应加大巡查,明确相关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在实施维护时,对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记录,例如故障次数、维修成本、时间以及次数等内容。第四,维修渠道:医院应招收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实施培训,建立专业的维修团队,从而提高医院当前的维修质量,减少医院维修成本。同时还需加大投入资金,保障专业维修团队为医疗设备能够进行全面的维修。(3)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医院若只采取一次预防性维护,并无显著意义。因此医院应定期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才能保障目前医疗设备得到全面维护,避免存在维护死角问题,能够保障相关医疗设备得到定期维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问题。所以,现阶段医院应定期展开预防性维护工作,其中不常用设备,可在统计后适当地减少维护次数,但不能1-2 月都不进行1 次维修,而若该设备为经常使用,则需要增加设备的维修次数,延长设备的维护周期。若医疗设备为抢救患者生命的设备,半年可以进行1 次维护,但每次维护应进行全面检查,保障隐患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若医院具有条件,可以配备专业的检查设备,定期对医疗设备性能进行相关检查。除此之外,还应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清洁以及测试,其中清洁属于日常所做的维护工作,需对过滤网、散热孔等部位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对设备的运行遭受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属于正常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是否出现变化,从而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4)电子档案建设。当前三级以下的医院绝大多数都使用纸质建立维修档案,但纸质档案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在时间,或外界因素下,导致档案内容出现模糊或缺损问题。所以医院应采取信息化技术,建立专业的电子档案,对医疗设备IDE 相关信息、使用、维护、更换等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后期管理及核查。另外,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评价,并建立奖惩制度,对负责任或预防隐患事件进行奖励,而若出现无法及时维修设备的情况,或短时间内出现事故的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惩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设备故障发生率:记录两组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2)维修费用。记录两组维修平均费用。(3)院内感染发生率。记录院内出现感染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设备故障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设备故障发生率比较(n,%)

2.2 维修费用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少,(P<0.05),见表2。

表2 维修费用(,元)

表2 维修费用(,元)

2.3 院内感染率择2019 年7 月-2020 年9 月200 例患者,依据实施前后时间,各100 例,分析院内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3。

表3 院内感染率(n,%)

3 讨论

当前医疗设备种类较多,在实施维修时,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但由于医疗设备较为专业,而医院维修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有所限制,因此在实施维修时,常会出现各类问题[6-7]。另外,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的重视度不足,在操作时缺少专业能力,经常会出现使用不当情况,产生医疗设备故障,从而导致设备使用时间较短,工作效率较低,甚至会出现医患纠纷等问题[8-9]。

另外,医院部分大型设备在维修时需要一定专业能力,医院自主维修的难度较大,而若依靠第三方公司或原厂返修实施维修,不仅无法保障维修质量,在安装配件时使用以次充好,导致设备出现损伤,时间、空间受到限制,维护的成本还会较高。所以当前应使用科学的方式,对医院设备进行管理控制,尽可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实施预防性维护措施,其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专业管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能够保障设备在合理的情况下得到高效利用。另外,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后,定期对设备采取性能测试,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及时更换劣质或出问题的配件,排除维修故障,可以降低设备的损耗,从而预防出现不良事件。其次,在对设备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实施应急方案,能够提高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质量,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第三,进行医疗设备管理时,采取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用户管理档案,录入相关信息,便于后期查询,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有效率,另外使用智能化设备,对质检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设备故障发生率、维修费用以及院内感染情况均较优。因此不难发现,可知医院在采取医疗设备管理时,实施预防性维护措施,能够提升医院维护效率,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减低维护成本。

因此不难看出,临床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中实施预防性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1)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传统在采取医疗设备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重视度较低,因此对医疗设备检修与维护次数较少,便会使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问题,直到临床使用时,才发现设备产生故障,严重影响管理质量。而实施预防性维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检修人员定期对设备实施维护,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因此和传统管理方式相比,实施预防性维护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并且对设备可以采取预防性检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出现为题的配件进行更换,降低影响,(2)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在采取维护性维护管理时,工作人员会记录设备正常的运行参数,从而使维修人员对正常数值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尽快找到异常数据,从而发现故障位置,进行针对性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医院在实施医疗设备管理时,利用预防性维护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进一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预防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猜你喜欢
预防性医疗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