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PICC 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2021-10-22 04:45梁彩泉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静脉炎导管化疗

梁彩泉

(桂平市人民医院,广西 桂平,537200)

血液肿瘤为临床常见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等,危害性巨大。通常患者需行静脉化疗,以延长生存期限。但患者在接受静脉化疗时,周围血管反复穿刺,可能会严重损伤静脉,造成组织坏死[1]。为保护静脉,减少穿刺次数,可采取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方式。但是经临床研究发现,PICC 置管容易并发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辅以针对性护理对策,以保证患者安全,确保化疗顺利[2]。基于此,笔者以血液肿瘤PICC 置管患者为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值探究两组应用效果和组间差异。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血液肿瘤PICC 置管患者10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21 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9 岁,平均(54.59±5.34)岁。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19 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70 岁,平均(54.67±5.41)岁。两组组间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符合血液肿瘤疾病诊断标准;⑵无PICC置管禁忌症;⑶资料完整;⑷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⑴语言障碍、神志不清;⑵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⑶心脏病或严重心律不齐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遵医嘱予提供对症治疗,加强病情监测,保证饮食清淡且多样化。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即:⑴护理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关系,积极与之沟通、交流,强调PICC 置管应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以对患者身体状况予以了解,以方便选择穿刺位置佳、弹性好、直粗的血管。通常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置管操作轻柔、缓慢,送管不可强行。血管条件不佳时,需在置管前,用热毛巾热敷,热敷15min 后再置管。置管完成后,应马上对患者拍摄胸部正位片,以保证PICC 管末端接近上腔镜面,确保置管成功。⑵冲管操作需严格遵循:输液前,先冲管(肝素液25U/L+生理盐水:10ml),若化疗药物高渗透性、刺激性强、黏稠药物,应每隔4h 冲洗1 次。⑶输液结束后,先冲管(生理盐水:15ml),再封管(肝素液25U/L+生理盐水:10ml),肝素帽封闭导管,并对导管进行固定。⑷置管成功后,加大巡视力度,对两侧臂围进行测量,以便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置管操作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选透气性好的敷贴。指导多饮食,每日饮水量2000ml。置管1d 后,手臂活动度可恢复至置管前。置管2d 后,置管侧手臂用湿毛巾热敷,tid,30min/次。⑸置管期间,需开展健康宣教,以避免肢体长时间机械性压迫,不可负重活动,可适当进行握拳、放松等动作,以改善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静脉炎(深静脉炎、浅静脉炎)发生率、生活质量(SF-36 量表评定,总分100 分,分数高,生活质量高)、护理满意度(自拟量表,包括操作技能等内容,总分100 分,分数高,表示护理满意度高)。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25.0,静脉炎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表示:百分比(%)表示,检验:χ2检验;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计量资料,表示:均值±标准差()表示,检验:t检验,以0.05 为比较参数,当两组数据相比,较0.05小,即: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9.23%(10/5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7%(3/5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308,P=0.038),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分)

3 讨论

血液肿瘤,为临床危重疾病,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危害性巨大,可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临床对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方式较多,如:静脉化疗。在静脉化疗治疗中,患者因需输入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加上患者遭受反复穿刺,容易对其静脉产生巨大影响,静脉容易受损,容易出现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严重并发症,加重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经济负担[3]。

因此,加强PICC 置管管理,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具有时效性。笔者经自身临床经验,对PICC 置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静脉炎原因,主要有以下8 种。具体为[4,5]:(1)导管因素:若患者管腔大小与所选导管大小不合适,容易出现摩擦,造成血管内膜撞击,刺激静脉壁,引发静脉炎。其次,导管过硬、滑石粉(无菌手套)等会诱发静脉炎。(2)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受病情影响,患者体内白细胞水平较高,在化疗药物刺激作用下,患者胃肠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等症状,机体代谢速度较快,容易出汗,汗多,血液黏稠瘀滞等。其次,患者普遍存在骨髓抑制情况,自主活动减少,血流速度缓慢,存在较为明显的血流瘀滞现象,故容易出现血栓,因此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频率较高。(3)血管粗细:血管粗细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有关,血管越细,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其原因为:血管越细,血管承受力差。在进行PICC 置管时,加上药物的冲击力、渗透压等,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因此,在为血液肿瘤患者PICC 置管前,应先对患者血管状况予以评估和了解,再选择型号适宜、符合患者血管的导管置管,以保证导管适宜,以免导管过粗造成血流速缓慢,引发血管内刺激,进而引发静脉炎。其次,对于弹性越差的血管,患者静脉炎发生概率越高。(4)患肢活动量少:受病情影响,患者患肢活动量减少,血栓概率大。同时,静脉炎发生率高。反之,若患肢剧烈活动,肌肉更易挤压血管,刺激导管、血管间的摩擦,进而提高静脉炎发生率。通常,针对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发生率,经对比概率为4 倍。(5)护士因素:若患者在接受多次发穿刺后,导管多次撤回,若送管阻力过大或强行送管,则血管内炎症易扩散,进而对血管损伤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影响置管成功率的因素较多,如:持针、进针速度、进针角度等。(6)穿刺部位:所选穿刺血管不同,其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也存有较大差异。通常,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这个原因是贵要静脉粗、直,且静脉瓣少。(7)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免疫力低,存在贫血现象,是感染、肺部感染、肾脏疾病等发生高危患者。(8)其他因素:患者因情绪过于改变,极易出现紧张、敏感,由此造成血管痉挛,极易出现静脉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PICC置管后,患者容易出现静脉炎。通过对静脉炎进行分析,发现,常规护理形式、内容单一、不全面,较难避免静脉炎发生。而分析静脉炎的原因,制定预见性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并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同时,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预防静脉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血液肿瘤PICC 置管患者,分析其静脉炎原因,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推荐使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究预见性护理对血液肿瘤PICC 置管患者的其他作用,以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静脉炎导管化疗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