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2021-10-23 11:39赵玉玲章成智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8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经营管理

赵玉玲 章成智

【摘要】许多高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会使用各种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软实力的提升,但实际上高校进行资产经营管理也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当尝试进行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使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的资产经营和资产管理,让学校的科研以及教育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校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4

高校进行资产经营管理是保障高校日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经营管理不仅能够使高校的存量资产得到维系与运行,还能够使相应资产的潜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挖掘,让高校的竞争实力得到增强,更容易获得额外资本幫助。进行资产经营管理,可以让学校自身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高校的未来建设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期待。

一、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原有的基础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已经难以匹配日益增长的招生规模,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资产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除去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外,资产管理还欠科学、有失妥当,这也是现阶段高校日常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提升的最重要阻碍。

尤其是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部分高校的管理部门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权责不清的现象,相应的资产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要,这就导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通过现有的制度来解决,各部门不会主动承担自身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最终导致资产管理的漏洞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弥补。除此之外,资产在现阶段的利用率始终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高校已经尝试将固定资产通过信息数据存储的方式,在相应的数据系统中进行记录,但由于进行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甚熟练的弊端,故而无法很好地使用相应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资产的网络化管理,最终导致相应信息数据丢失,这样一来资产的利用率就会逐步降低,相关资产效益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二、提升高校资产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高校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资产能够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相关管理者应当尝试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来促使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现阶段的时代发展趋向,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期待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只有如此,在资产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高校各部门才能够各司其职,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有关资产使用问题的善后,确保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不会因突发情况而中断。

(二)提升工作人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学校负责进行非经营性资产网络化登记的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才能够使未来的资产信息记录和存储与实际情况更贴合,重复进行资产购入,降低资产使用效率的现象才能够得到有效规避。与此同时,相应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应当从学院扩至整个学校,这样各学院才能够通过统一调配来进行相应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得高校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资产利用压力不断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需要盲目进行资产的购置,应通过深入基层考察来对有关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然后再进行相应资产的合理购置,确保高校的各项资产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倘若有些学院的某些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短缺现象,而其他学院仍有富余,应通过统筹规划,才能够使高校的资产管理变得更为科学合理。

(四)进一步管理科研成果等资产

在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将上文所提到的有关资产的进一步管理之外,还需要对科研成果、科研创新理念等无形资产进行研究与管理,但在高校的日常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忽视对这类无形资产的管理。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研制科研成果和提出科研创新理念的过程中,仍然担任着学校的教学职务,因此这类无形资产也应当划分在国有资产的范畴内。但许多高校对这类无形资产缺乏应有的认知,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来对这类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在管理方面的漏洞,会使学校的名誉受到损害,也会使相应科研成果的使用受到负面影响。有些科研成果和专利的发明者和研发团队为了谋取私利,很可能会进行相应成果的私自转让,这其实是一种无形资产流失的方式,损害了高校资产的利益。因此高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管理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

三、高校资产证券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逐步加大,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无法使高校日常的运行资金需求得到满足的。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想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要尝试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充,同时使用各种方式进行融资成本的控制。相应专业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高校的建筑物和土地以及相应的固定资产是能够取得大量经营收入的优质固定资产。倘若能够将有关优质固定资产通过合理的方式,使用证券化的手段进行价值沉淀,那么便能开辟出全新的融资路径,帮助高校进行投资渠道的扩充。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优质固定资产较为特殊,不能盲目地选择证券化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考虑到现阶段高校资产安全性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可以尝试以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进行资产管理。这不仅能够为高校带来一定的增值收益,还能够提升高校的市场竞争力,使高校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日常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建设。从这个方面来看,高校进行资产证券化,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不动产抵押和SPV机构的设立

高校的优质固定资产存量丰厚,因此在使用资产证券化管理方式获取收益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其本身所具备的优质固定资产以及各类不动产以抵押的方式转换为货币,向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发出融资的申请。除了这种方式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合协作或与其他高校的联合协作组建SPV机构。当然,倘若高校本身的实力较为可观,那么高校也可以尝试独自设立SPV机构,帮助高校进行资产证券化有关环节和流程的推进。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之所以成立SPV机构,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风险,通过联合进行相关机构的成立能够共同分担相应风险,使整体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所谓的SPV机构,需要委托专业的信托机构来对目标资产进行证券化的一系列操作,然后再由有关机构向传统持牌金融机构购买抵押债券,通过这样的资产交割方式高校便解除了破产隔离的风险,能够使高校的资产证券化道路走得更为稳健。

(二)进行证券化产品的设计以及信用评级的启动

不同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为了使债券型的资产证券化方式在高校运用得当,高校可以尝试通过证券化产品的设计来进行SPV债券的发放,有关债券的付息方式和到期还本类型可以按照高校本身的条件和特色来设计,有关债券的期限可以设置成较长的年限。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证券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信用评级,这样一来高校便能够通过此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使高校的日常收益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如果高校的信用评级无法达到理想等级,但高校又希望通过债券化产品的设计来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一方式的使用,那么高校可以尝试让第三方来进行担保,这也是一种提升信用等级的方式。

(三)进行运营与清算服务的提供

倘若有关高校将日常的资产证券化运营具体事宜委托给了信托机构,那么信托机构就应当自受到委托即日起负责高校证券的日常运行与日常经营,并按照相关的证券合同来进行相关资金的还付。在定期结算的过程中,如果账户上存在余额,高校可以将其提取出来作为日常的运行费用来进行使用,或者高校可以将每年所获得的学杂费用作为覆盖收入来进行当前本息的覆盖。这样一来高校便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自身发展的进一步规划与创新,同时保障资产证券化的合理运作。倘若证券到期,而投资者已经完成了相应资金成本和利息的偿付,那么债权和债务关系会随着债券到期而及时解除,在这一情况下,如果信托机构的专项账户中仍然存在余额,那么所有余额都将划归高校所有,当证券到期后,高校之间联合设立的SPV机构也会随着证券到期而及时解散,此时的资产证券化清算已经完成。

四、设立高校产业园区

高校不仅有大量的优质固定资产,还有许多可供经营运作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这些资源与优质固定资产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能够通过实体产业园方式来进行生产运行的高校产业园区。由于高校本身会从事科学研发和开展专业高精尖技术创新类项目,所以许多高校本身便是企业孵化器,也是企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有生力量。因此,通过构建产业平台进行产业园区的搭建,让企业通过园区桥梁与高校取得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同时让高校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从这个方面来看,在高校进行产业园区的设立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进行管理模式的规范

高校产业园区与普通产业园区有所不同,它本身受到高校资源限制,通常不会有过大的规模,因此适合采用混合型的园区管理模式来进行日常的园区运行管理,这种灵活明确的管理模式,能够让高校产业园区的日常运行变得更为高效。由于高校产业园区的日常运行涉及企业、政府和学校三个方面,所以高校应当设立与三方进行接洽和沟通的行政岗位专职人员,来负责进行园区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争取使园区的日常运行更符合社会发展期待,在平衡好各方关系的同时,帮助高校进行科研的进一步创新与扩展,为高校的资产经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二)通过产业运作方式的完善来进行资产增值

高校一旦成立产业园区,那么就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来进行高校园区产业链的构建,使高校周边区域以园区为中心进行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产业园区就能够通过地缘经济来取得日常经济活动的优势,从而进行运行成本的压缩,而高校产业园区的整体盈利能力将会随着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的日益深化而不断提升,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高校资产的价值,使得高校的资产经营管理迸发出新的活力,让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也使得高校在经济利益获取方面达到了更为理想的状态,这能有效地改善高校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过高的状况,让高校通过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资产利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怀忠.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8):37-38.

[2]周刚,阮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存在问题与发展探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8):74-75.

[3]周瑾.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20,(9):56-58.

[4]林辉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4):33.

[5]罗维铨.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现代治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8,(9):71-74.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经营管理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如何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