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低能耗的寒冷地区建筑本体节能设计

2021-10-25 03:36崔佳亮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30期
关键词:低能耗中庭能耗

崔佳亮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我国北方地区季风气候明显,建筑采暖与制冷能耗较高。为响应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理念,基于超低能耗的设计要求,在满足建筑基本的采暖与制冷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平面布局和改良内部空间设计等措施,尽可能降低能耗。近年来,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理论和配套技术日益成熟,在具体设计时还要结合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布局,在达到预期节能效益的基础上,兼顾建筑的实用性。

1 建筑工程概况及平面布局设计

本文以某综合性办公建筑为例,该项目地处我国北方,占地位置地势较低,其功能要求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其中内向型功能有行政办公、试验科研,外向型功能负责公共服务、会议接待培训及成果展示。在设计室内热环境时,根据办公及活动需求,可分为采暖房间与非采暖房间两类,办公及实验房间采用采暖房间,展会及会议室可采用非采暖房间。该建筑要求采暖房间的温度维持在20-25℃的恒定水平。考虑到墙体之间的热传递效应,因此为避免采暖房间热量过度散失,应将采暖房间集中布置。在寒冷地区,采暖区应靠近建筑的南面或东南面,这样冬季可充分借助外部的太阳光为室内升温。而对于活动较少的卫生间、公共通道等,应设置在背面。另外,通过合理的房间布局,将开敞式大空间更改为封闭式小房间,也能够减少热能损失,进而达到超低能耗的设计目标。

2 建筑形体设计

2.1 建筑平面形式的设计

对该项目进行建模,基于建筑常见的四种平面形式: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其他一些比较复杂的形式(如回形),也可以看作是由这4 种基本形式演化形成。在Designbuilder 软件中分别建立4 个高度为10m、体积为1000m3的三维建筑模型。其中,长方形建筑的底面尺寸为20m×5m;正方向的底面尺寸为10m×10m,三角形的边长为15.2m,圆形半径为5.64m。4 个模型的窗墙比均设定为0.3,然后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所得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平面形式下建筑能耗模拟结果(单位:Wh/m3)

结合表1 可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圆柱体建筑的总能耗最低。所以该项目建筑平面形式的设计采用圆形,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节能效果。

2.2 建筑形体高宽比的设计

使用Designbuilder 软件设计不同高宽比的圆柱体建筑模型。输入该建筑总体积V=10862.69m3,并保持该数据不变,分别调整其高度的直径,对比不同高宽比下建筑采暖能耗、制冷能耗,以及总能耗的变化情况。共设计了5 组模型,1#模型的高宽比为3:1,即高度225.63m,直径75.21m;2#模型的高宽比为2:1,即高度173.40m,直径86.7m;3#模型的高宽比为1:1,即高度为108.45m,直径为108.45m;4#模型的高宽比为1:2,即高度为68.37m,直径为136.74m;5# 模型的高宽比为1:3,即高度为52.13m,直径为456.39m。具体能耗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高宽比下圆柱体建筑的能耗情况

结合表2 数据可知,采暖能耗随着高宽比的增大而增加,制冷能耗在高宽比为1:1 时最低。总能耗方面,高宽比1:1 时最低,为94750.6Wh/m2;高宽比为1:2 时次之,为95542.6Wh/m2,两者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对于圆柱体建筑,建筑形体的高宽比宜控制在1:1-1:2 之间,能够达到超低能耗的目标,结合周边地势较低,考虑通风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1:3的高宽比设计。

3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针对该建筑,应充分发挥优化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的作用,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3.1 中庭空间设计

中庭空间设计需利用热压通风原理进行优化。夏季高温热气上升,能够将建筑中的热空气排出,而室外的凉爽空气会因为压力差而吸入室内,实现了通风散热的效果。要增加天窗或者有利于导风的斜窗,提高热压通风效率。天窗应使用遮阳膜覆盖,阻挡太阳辐射,避免室内空气过快升温。在该项目设计中采用垂直型的剖面设计更能够提升采光效果,中庭的高宽比设计也应首先考虑采光需求,本文主要采用光井指数WI 代表中庭体量,并计算出在WI 不同的数值下中庭周边各房间的平均采光率,具体如下图1 所示。

图1 平均满足率与光井指数WI 关系图

结合图1的房间平均采光率来看,当光井指数>0.68 后,平均采光率下降的比较明显,因此该项目的设计应将光井指数控制在0.68 以下,WI的计算公式为:

通过计算公式(1),其中庭的高度应为4.2×3+1.8=14.4m,而其宽度应大于21.5m,再结合整体建筑设计,该项目最终确定的中庭宽度为24m,能够保证采光,又可以兼顾通风散热。

3.2 办公室及会议室设计

主要利用风压通风原理进行优化,当室外自然风吹向建筑时,受到建筑阻挡,自然风从建筑两侧吹过,在建筑正后方形成“负压区”,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自然风吸入室内。通过优化室内布局,取消隔墙,形成南北通畅的通风廊道,利用“穿堂风”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有明显效果,室内布局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风压通风原理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4 建筑窗墙比设计

窗户是建筑中热损失最为明显的部分。现代建筑通过使用中空low-e 玻璃在降低热损失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仍然达不到超低能耗的设计要求。通过优化窗墙比,对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效果有明显作用。为了验证建筑不同方向上窗墙比对能耗的影响,使用Designbuilder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得到总高度为10m、共两层的长方体建筑模型。分别在东、西、南、北4 个建筑立面上,以0.1-0.7的窗墙比设计1 个窗户。通过对全年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观察4 个方位上不同窗墙比下的能耗情况。以建筑南部立面为例,在窗墙比从0.1-0.7的情况下,采暖能耗、制冷能耗以及“采暖+制冷”的总能耗如表3 所示。

结合表3 可知,对于长方体建筑,窗墙比越大,其能耗越高。窗墙比为0.1 和0.7 时,总能耗差距达到了2498.2 Wh/m3,差异明显。为了进一步验证各个立面采暖与制冷总能耗的变化速率,从而计算出超低能耗建筑的窗墙比限值,绘制了建筑4 个立面上总能耗与窗墙比的关系曲线,如图3 所示。

表3 建筑南部立面不同窗墙比下采暖、制冷及总能耗变化(单位:Wh/m3)

图3 建筑4 个立面总能耗与窗墙比的关系曲线

结合图3,以建筑南向立面为例,在0.4-0.5的后半段以及0.5-0.6的前半段,能耗变化率有明显的突增现象,即建筑总能耗突然增加。因此要想达到建筑超低能耗设计,必须要将窗墙比控制在0.4 以下;同样的,建筑东向立面,窗墙比控制在0.3 以下能够使总能耗维持在较低状态。通过图3 所示的变化曲线,得出长方体建筑4 个方向窗墙比的限值,为后续建筑节能施工提供了依据。其中建筑南向立面窗墙比采用系数0.4,其具体尺寸如图4 所示。设立该建筑某一层楼板的距离为χ,单侧采光系数最远距离为2.5χ,经测量办公室的进深为8.8m,再减去1.1m的走廊距离,可得知最远的工作距离为7.7m,由此反向推出该办公建筑楼的窗户高度应>7.7÷2.5-0.9=2.18m。

图4 窗墙比0.4 时窗户尺寸(单位:mm)

5 结论

现代建筑设计中,追求更低的能耗是一个核心目标。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较多,除了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外,建筑本体的节能设计也十分重要。结合建筑的功能需要和建造要求,在满足实用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建筑布局,选择合适的高宽比、窗墙比,达到超低能耗的目标,进一步降低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能耗,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节能发展。

猜你喜欢
低能耗中庭能耗
“装配式”“新材料”助力建筑超低能耗
低能耗建筑和绿色,节能建材会再上层楼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天窗方位对长春高校教学楼中庭光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
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外维护设计研究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建筑中庭排烟系统设计探讨
水下飞起滑翔机
河北今明两年符合条件的项目,原则上至少要建1栋超低能耗建筑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