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不可为,“觉醒”正当时

2021-10-26 07:29策划新作文执行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躺平年轻人

@策划/新作文 执行/明 灯

“躺平族”正迅速成为2021年的热词。所谓“躺平”,就是面对房租、房贷等生活压力,职场竞争、家庭关系这些难解的“谜题”时,一些年轻人选择瘫倒在地,一概不管。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比,“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一躺了之。对于“躺平”,有些人认为是一种消极人生观,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目前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呐喊。无论如何,如果你选择了“躺平”,生命中的种种美好注定将与你绝缘。

概念解读

解读一“躺平”的定义

“躺平”,网络流行词,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来源:百度百科)

解读二“躺平”的来源

“躺平”最早源自百度贴吧内一则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帖文。帖文作者自述自己如何在不具有稳定工作与收入来源的条件下,通过不断地“打零工”与践行低消费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从而免受高强度工作压力与竞争化工作氛围所扰。之后,该词引发大量网民共鸣。(来源:界面新闻)

解读三“躺平”的原因:“过得舒服”

“过得舒服”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舒服包括但不限于对物质的要求,更侧重的是内心:更加理性看待成功,不再执着于“升职加薪”“有房有车”,更加追求舒适,这也是一些选择“躺下”的人的共同点。(来源:长城评论)

解读四“躺平”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

其实“躺平”的大火,反映了年轻人的生存焦虑。说明当下的生活环境、生活成本等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够舒适。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厌倦。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躺平”的时候,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来源:长沙政法频道点评)

解读五“躺平”是一种情绪宣泄

“丧”“佛系”“躺平”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放弃自我,更多的是他们纾解焦虑的一种途径。放开视野,“躺平”其实也是一种调侃,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正如国外有一批年轻人曾被贴上“垮掉的一代”的标签,但事实证明,那个年代、那些人并未垮掉,恰恰是对生命、对梦想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叛逆的尝试,推动着社会继续前进。一代代人在经历过一个阶段的迷惘探索后,最后还是回到积极向上的生活轨道上。从这个角度讲,“躺平”亦不过是这一段经历的注脚吧。(来源:大众日报)

解读六普通人最难“躺平”

其实,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赶“躺平”时髦的年轻人只是过过嘴瘾,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敢真的躺平的。身为普通人,也最难“躺平”。我们要有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职场的大多数境遇是不进则退的,奋力前进是逆水行舟时的基本功。我们都要结婚生子,自己躺了,我们能要求孩子在起跑线上也躺了吗?还有父母,我们常常对他们报喜不报忧,不就是想让他们放心、觉得我们在外漂泊得还不错吗?如果我们仅仅是个自然人,自己做自己的主,躺就躺了,问题是马克思在一百几十年前就说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源:环时锐评)

解读七面对“躺平”青年,说教不如换位思考

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理应有多元的自我实现可能。因此,面对“躺平”青年,与其耳提面命地要求他们积极、乐观、向上,不断奋斗,倒不如换位思考,去体会一下他们正面临着的学业、职业的双重压力,了解其需求并鼓励他们通过对生活的回归来超越工作的“内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抚平青年的焦虑和不安,避免趋同、重复的内耗,追求更加独特而丰满的人生,让社会的发展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来源:川观评论)

延伸

国外的“躺平”现象

“躺平”现象也非中国独有,英国有尼特族,日本叫低欲望族,美国也有归巢族。大体上,一个经济体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经济机会选择相对多元,加班加点的边际效益降低,自然会产生一批“扶不上墙”的年轻人。

英国尼特族

英国的尼特族是中国“躺平族”的鼻祖,指的是“16-24岁不接受教育、没有工作也没有接受培训的年轻人”。2013年,英国1/5年龄为18至24岁的青年无工作。其中,伦敦有12万名16岁至24岁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业,是30年来最高纪录。

那么,尼特族为什么不工作呢?有英媒总结了两类“尼特族”。第一类是出身贵族或者上流社会的富二代。他们通常家境富裕,继承父母辈的财产就足够过完下辈子;或者通过买卖投资房地产就可过活而不需外出工作。与其说这类人是“躺平”,不如说他们“躺赢”。

不过,更多的英国尼特族属于第二类,他们出生于低收入工人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大概率经历过失业,对教育不够重视。与此同时,这些年轻人也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或者自身有残疾。当经济发展及政策不如预期时,这些尼特族由于没有过硬的学历背景,便面临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日剧中的“躺平”

2019年热播的日剧《凪的新生活》中,女主角大岛凪是性格“认真、懦弱、温柔”的好人代表,因来自职场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而“过呼吸”昏倒。醒来后的她反省自己的人生,决定从头再来。她从公司辞职,与男友和其他熟人都断绝联系,放弃了网络社交和手机,并搬到城郊的小公寓居住。从此不再为了令其自卑的天然卷发而每天花一个小时熨直头发,一心要就这样活下去,过上了没有工作、没有计划、不被任何人束缚的“躺平”生活。

美国归巢族

原本美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是,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应脱离父母;然而美国人口统计学家研究社会变化的报告显示,这恐怕已经成为往事。近几年,美国青年失业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和父母一起居住。一些人在成年离家后又不得不返回父母身边,在英语中被称为Boomerang Generation,直译成“飞镖族”等,意译往往叫作“归巢族”。

时评解读

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汪星余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什么是“躺平族”,第一段进行了简要的解释】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这一段介绍了其他国家出现的类似现象,拓展了“躺平”潮的世界背景,“躺平”现象并非哪国独有,往往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紧密相关】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内卷”也是近来热度很高的一个词,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随着竞争门槛日渐抬高,人们付出得越来越多,却未必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劳动陷入自我空转的状态】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躺平”也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但有的人“躺平”,是因为他们有“躺平”的资本,依靠前人或者前期的财富积累,有条件做到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本段分析原因】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本段从社会整体发展来分析负面影响,最后一句过渡引出后文的建议】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对于“躺平族”,表示理解并尊重】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本段还是在过渡,综述总体的建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尊重劳动,弘扬勤劳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虽然社会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虽然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躺平”不等于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社会“内卷”不能单纯靠“躺平”来消极抵抗。我们有所不为,更要有所为】

奋斗的机会最终来源于经济发展本身。个人奋斗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国家采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政策举措,是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相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机会。而打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个人奋斗的良性循环,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打破制约企业积极性的制度壁垒,释放行业发展空间,推动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平等地进入创新领域,把握创新机遇,收获创新成果。【对策建议一,其实社会发展和个人奋斗应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为年轻人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开放包容、和谐轻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反过来,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会更有意愿为了自身的理想奋斗,进而改造时代与社会】

奋斗的动力离不开积极理性价值观引导。以积极的价值观增强青年奋斗的动力,社会和媒体应更多关注平凡中的伟大,宣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身边人,推崇在普通岗位上做出可贵成绩的工匠们,赞美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价值的劳动者;企业应充分重视各类型工作岗位的价值,在合理安排薪酬和晋升机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青年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动机,让不同岗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让奋斗者收获满意的成果。而作为思想引领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强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同劳动本身的价值,促进在青年当中达成劳动光荣的共识,引导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对策建议二,社会媒体、企业、学校教育等不同主体要做好价值引导】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19日)

总评: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优化,个人的奋斗努力始终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被时代的潮流裹挟,或许无法控制外在的压力压迫,无法排除外界的负面干扰,但至少大家要无愧于自己的青春韶华,起而行之,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加丰满。

高考直击

写作一悟

2021年高考作文“不能躺平”的写法

曹 林

高考作文题出来了,有人说,2021年各卷作文题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不能躺平。仔细分析,确实如此啊:可为与有为,指向“不能躺平”;实现理想必须付诸行动,“躺平”可不行;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强弱会互相转变,不能自诩强弱就可以“躺平”;人逆锋起笔,缓缓出头,两边撑起来,不可“躺平”;经过时间的沉淀,不可“躺平”,价值才能被认识;得失不是终点,是奋斗的过程,不能“躺平”。——高考作文题体现着时代的声音,贴近着时代的脉搏,体现着鲜明的问题意识:那些“好价值”都是拼出来的,不是躺出来的。如果考生对当下的热点时事和舆论水温有认知,对“躺平”相关讨论比较了解,能更好地在文中找到破题的角度。

当然,光知道一句“不能躺平”还写不好2021年的作文题。我想说的是写作思维上的“躺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论点切忌太平滑,平淡、平滑、平凡,很难拿到高分。

平常看学生作文,看得最多的就是那种被命题者“一维主题”所套牢的文章,观点很平滑。你出个“要有奉献精神”的题目,我就围绕“要有奉献精神”“奉献成就人生”“奉献让我快乐”“奉献的人生更有厚度”写一堆大道理。

这就叫“一维思考”,过于简单粗暴地在“奉献”平面,平滑地论证奉献的重要,很像论述题答题。缺乏问题意识和论证张力,没有把“二维层面”的冲突写出来。要让“奉献”的价值在冲突中凸显出来,那才有论证和思辨的张力。

好评论要能够体现驾驭冲突的能力,如果全是正确的话,没有争议的观点,你说的话我都认同,没有任何冲撞感,那这样的观点就没有质感价值。

所以,我欣赏的评论是那种“过山车式”的评论:建立——冲突——消解。建立“冲突”,制造“矛盾”,埋下包袱,形成反衬,然后通过你的论证消解这种冲突,形成一种跌宕效果。也就是说,不要简单直接地去肯定一种价值,而要善于通过“否思”去彰显一种价值。

就拿全国甲卷的题目来说,给出了党史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落脚点肯定应该是“大有可为”,但怎么让观点更有质感?就“大有可为”写“可为”会很空洞、单薄和套路,很容易沦为正能量材料的堆砌和奋进口号。这时候就应该启动批判性思维,为“可为与有为”找到“对手方”,在与另一面的对话中凸显可为与有为的价值。

“可为与有为”的对立面是什么?是不为,无为、乱为。想到这些,思维可能就启动了:那个晦暗的年代,民不聊生,政府黑暗,兵荒马乱,年轻人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去不为,“躺平”,躲进小楼成一统,埋怨生不逢时。

先辈们没有,事在人为,他们的积极作为创造了时代。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我怎样,中国便怎样。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我有所作为,国家和时代才有所作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时代大有可为,是我们都在奋斗和作为,才有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时代是人创造的,我们不是躺着等着时代滋养我们,我们就是这个时代,就像那些先辈就是他们那个时代。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朵推动另一片云,一个时代成为另一个时代的丰碑,一个民族就是这样生生不息。这不,思维就打开了,观点在思辨中有了质感,还可以由“可为与有为”延伸到“敢为与智为”。

否思,就是思考相反的一面,用相反一面彰显某种价值。“否思”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就是善于用否定性概念去挖掘深层内涵,否定性的观念批判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当下的虚假观念的束缚。全国乙卷的“理想”,新高考Ⅰ卷的“体育之研究”,天津卷的“纪念日”,都可以采取否思的方式去拓展,体现对问题意识的驾驭。

素材集萃

从《觉醒年代》中学习拒绝“躺平”的名言警句

◆陈独秀篇◆

1.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xíng)。

2.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3.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4.天生我材,不敢担当,就是失职。

5.我们就要做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不怕天罚,敢于盗火,为苦难的中国照亮前程。

◆李大钊篇◆

1.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2.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3.凡是不劳动、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4.当牛做马不是咱的命啊,命,得咱自己个儿定!

5.为了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鲁迅篇◆

1.宁流额上汗,毋染手中血。——俭洁食堂门口对联(鲁迅题)

2.南北夹击,万箭齐发,来势汹汹,是可忍,孰不可忍!

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蔡元培篇◆

1.初衷不改,坚定不移。

2.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这正是我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

3.我已经是退避三舍、一忍再忍,然斯人却步步紧逼,不依不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那就让我这个所谓的蔡大龟,只好披坚执锐、上阵厮杀吧!

◆辜鸿铭篇◆

1.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2.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3.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范文引航

◇真题回放

从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范文学习拒绝“躺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教师下水

从“躺平”到“踏平”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 王安濮

“躺平”不幸成为热搜词,其含义套用扬雄的格式就是“无求以为弓,不争以为矢,以活着为的,无所事事,终日得过”,大意是只要把生存欲望追求压到极处,得过且过,把“活着”为确定的目标,就能适应社会。

的确,高房价、高失业率给人们尤其给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们以无限的焦虑,面对楚囚困境,偶尔发“躺平”之叹,可以理解。但凡事不思进取,以“躺平”之态遁世法则不可取。

从“畏行”到“躺平”,固然有种种理由,但在应该奋发的时代选择退隐,绝不是新时代青年的主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树立起理想之帜,选择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有出路。

从“躺平”中奋起,在坎坷中踏平,我们会远胜于扬雄,成为新时代的掌握自己命运的真心英雄。

自古成大事者先立大志,无大志者必无立锥之处。北上广深固然房价高高高几许,但我辈不能望高房价而“自残”或“避世”,而应该立足自身实际发展自己。北上广深留不住,体制内进不去,亦有广阔天地,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中原崛起;无论是西部开发,还是东北再造,社会主义新时代涌卷起的复兴之曲处处有用我之处。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从容,在这个有所作为的时代奏响用武之歌,因为机遇从来都偏向有准备的进取者,而不会垂青于慵懒的“躺平”者。

踏平者,需有恒心、有毅力、有动力、有办法、有落实、有抗打压能力,甚至还要付出血之代价。华为企业被美国举一国之力打压,孟晚舟女士被无理拘羁,华为产品以种种莫须有的理由被所谓自由国家下架,可谓受尽欺压。然华为以一企之力,执民族工业牛耳,造芯片,开发鸿蒙新系统,最终以实力打赢了5G之战。我们学习华为的骨气和傲气,需要耐得住寂寞,使自己强起来,成为不可或缺的那一个,而不是甘愿落后自愿服输的那一个,更不是放弃奔跑原地躺平的那一个。

事实上,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年轻的“踏平者”。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90后”早已挺起脊梁成为默默无闻的朴实工作者,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发出什么哀叹,只是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观点。

也应该看到,高房价、经济不景气所带来的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国家也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比如说扩大廉租房、公共产权房,设立创业基金,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推出一系列面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岗位等等,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内循环所拉动的强大动力就会显现。但我们不能坐等宏观环境的改善,也要自己振作起来。

奔跑还得靠自己!

猜你喜欢
躺平年轻人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我反对这样的“躺平”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