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背后的社会阶层差异

2021-10-27 11:24黄西蒙
南风窗 2021年22期
关键词:赘婿彩礼女婿

黄西蒙

谈起中国婚姻与家庭的种种现象,很多人都会从自身出发,结合个人经历来分析与评论。但是,它作为一个社会现象,相关难题不全是个体选择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要面对的结构性难题。仅仅谈到当前很多人关注的结婚率低的现象,就与人口问题、社会心理问题密切相关,要想改变现实,还需要从文化观念上进行调整。

最明显的结婚难的现象,大多体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的男性,以及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女性身上。某些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说法,并不合理。虽然二者都“没得选”,但前者往往是想结婚而没有条件结婚,后者是宁可不结婚也不想被迫结婚。至于一些“经济适用型”的单身者,反而更容易进入婚姻。

与之相关的,就是一些令人揪心也会引起巨大争议的问题:彩礼与赘婿现象。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沉重的彩礼是导致男性无法结婚的直接原因。而且,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越看重彩礼的价值:面对彩礼的内卷趋势,动辄十几万的花费,这让很多贫穷的男性难以支付,所谓的“光棍现象”由此产生。

对此,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当然还是提高他们的经济实力,但这绝非一日之功,更何况,即便让一些男性脱贫,也会在“水涨船高”之后,彩礼的攀比现象依然不会消失。这是植根于人性与文化中的问题,因此,国家最近在一些地区设置了移风易俗试点,尽量减少沉重彩礼对农村男性结婚大事的困扰。虽然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起码已经作出了难得的尝试。

与此同时,一些男性选择赘婿之路,成为社会上并不多见却能引起不小争议的现象。近期电视剧《赘婿》热播,也让不少观众产生了白日梦式的观念,认为条件不好的男性靠当上门女婿来实现“逆袭”是一条坦途大道。但是,影视剧与现实毕竟是不同的。在古代,赘婿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有些朝代明确歧视上门女婿,将其视为异类。

因此,只有那些靠自己无法安身立命的男性,才会放弃尊严与人格,委屈自己去女方家里“吃软饭”。尽管确实有人依靠赘婿身份实现了“华丽转身”,但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上门女婿生存处境十分糟糕。

当然,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已经能更加包容地看待赘婿,多元的观念也让很多赘婿的心理压力变小,不少人甚至主动想当上门女婿。但婚姻背后存在的阶层问题,毕竟一直客观存在。从社会层面看待婚姻问题,绝不是个体的爱情选择那么简单,对此我们还需审慎思考,不要轻易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

猜你喜欢
赘婿彩礼女婿
“赘婿文学”火了!
左宗棠也体验过赘婿“凄凉”?
出嫁女与入赘婿的角色“困局”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出嫁女与入赘婿的角色“困局”
天价彩礼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亲“女婿”莫丢“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