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1-10-28 08:46
人民与权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老社区农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江苏省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据调查,截至2020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50.5万,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72.7万,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21.8%、16.2%。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比例为77.4%,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约130万。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让老人安享晚年,一直都是人大代表们的心头事。

加强养老从业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尽管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服务水平仍有明显差距。这些问题除了有涉老法规政策、社会投入、管理体制等原因外,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加快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老服务的质量。为此,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设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岗位体系,并在教育培训、工资待遇、人才保障等多领域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为他们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二是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制度,完善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技能补贴,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三是将医院医师晋升职称前到护理院提供服务作为下基层服务的一个方面。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任职,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院医护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对退休返聘医护人员与在职医护人员的财政补贴上应一视同仁,取消领取补贴的人员比例限制。

四是安排部分福彩公益金引导、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和课程。通过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吸收一批学历层次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要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培训课程体系、扩大培训规模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 李楠楠)

规划建设社区养老场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农村、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空间,依托农村养老院、社区就近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符合中国现有国情和传统风俗。但由于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缓慢,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软件投入缺乏,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但无后续运营资金继续投入迫使停止运营。所以加快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是必然趋势、迫在眉睫。建议:

开展“两大”宣传,力促养老观念有效转变。一是积极宣传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每年举办“孝老敬亲月、在学校开展感恩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敬老模范典型,营造敬老爱老氛围。二是积极宣传正确的养老观念,切实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树立积极的消费意识,开启老年消费市场,切实改变群众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促使全社会正确看待并积极接受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

强化“三项”保障,力促养老阵地提档升级。一是加强资金保障。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对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以奖代补建设经费的补助比例,完善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运营的奖励办法。二是加强用地保障。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相应指标,确保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需求。明确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指标的新建小区必须配置1 个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在新建小区内,开发商须同步建设1 个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三是加强用房保障,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列入城市社区配套用房,明确新建居住区、老旧小区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具体标准,由市住建部门统筹,指导各县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建好“三支”队伍,力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是建好养老工作人员队伍,各地养老服务中心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提高工资待遇和保障,鼓励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就业,在养老服务业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纳入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建好养老护理员队伍,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与人社部门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经培训鉴定合格后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坚持专业化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扶持培育一批居家养老专业组织,积极发展一批志愿者队伍。由政府统筹,民政部门落实,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委托给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可考虑通过市场竞争模式,政府适当扶持补贴,为社区老人就近提供便捷、基本、价格可承受的养老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泗洪县分公司归仁支局支局长 殷勇)

加快乡村养老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但缺口仍然很大。相关资料显示,城区有86%的老人有到附近农村或郊区养老的愿望。然而,由于在引导、鼓励农村发展养老产业上的扶持政策不明确,投入机制、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难以解决。为此,建议:

加强政策引领。农村工厂少、污染小、用工成本不高,本身就是最理想的养老之地。为缓解日益突出的“养老难”,建议将发展乡村养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在全省选择一批村庄进行农村养老试点,选择一些条件较好、适合发展乡村养老的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先行扶持,形成示范效应,为面上推广提供经验;要邀请专家学者编制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养老项目规划,推进乡村休闲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强化政策扶持。要研究出台加快推进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资源配置、土地供给、项目招商、建设经营等环节上给予扶持。要研究并落实支持乡村养老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根据建设规模、床位数量、投入规模和档次,给予补助、税费减免及减免相关收费。探讨解决乡村养老用地指标问题,明确村集体可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和闲置的乡村学校等国有(集体)房产,兴办乡村养老机构。

吸纳社会资本。要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养老产业的格局,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产业的建设。要完全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参与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养老产业发展中。要出台鼓励农民闲置用房改经营用房的意见。要通过建立农村养老产业协会,帮助参与农村养老产业的个人创新经营理念,建立行业标准,统一服务规范。

(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 丁雪其)

推广乡居养老新模式

乡居养老模式是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享受自然之美的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主张优化新乡村现有自然资源力量,吸引城市高素质、高收入老年人到乡村养老,以求回归他们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不仅充分利用了农村闲置资源,满足都市人回归田园的需求,也引导老龄化高素质人才回归农业农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潜力,同时也激励着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说集合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优点,是目前大城市周边养老开发的最佳模式。建议:

做好结构建设,打造新农村,对接乡居养老基本需求。要认真研究乡居养老的内在需求动力,做好结构建设,做好环境治理,做好资源配套,从饮食、出行、文旅、康养、医疗等多个结构完善养老体系建设,对新农村的建设打造进行政策性指导,打造“农业区、生活区、文化区、休闲区和服务区”多模块的综合体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保底线、高水准、文旅化、专业化”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做好资源整合,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创新经营模式。乡居养老模式是对农村空置资源进行提升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给外来老人提供养老新场所。该模式需要社会资本提供统一运营管理,提供专业的餐饮、医疗、照料、休闲等服务,可以整合农村资源通过“企业+公司+农户”的模式,让乡居养老人员和当地农民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引导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打造成一种休闲养老度假酒店的经营模式。

完善土地配套政策、顺应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

经分析,目前推进乡居养老的困难点是土地配套政策的完善工作,依据《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内部流转,或者退给集体组织。但城市居民不能买农村宅基地,只能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养老等。租住农民的房子,面临着房价上涨、房屋搬迁、邻里纠纷等不确定因素。

做好乡居养老需要遵循现在的土地管理政策,利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发展乡居养老。首先要创新土地开发政策,保障增量、激活存量。通过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利用现有民宅,构建农村新型养老载体。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用地的政策,通过社会资本的联合、进行建设用地的申请,采取联合开发的形式,进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资本引流,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也要优先安排养老土地利用计划,给那些具有养老功能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配套良好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减免税收,为乡居养老新模式的发展助力。

(省人大代表、江苏阿斯美特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徐希强)

猜你喜欢
养老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