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实践课有效性的策略刍探

2021-10-28 17:55李彩霞曾辉新
成才之路 2021年3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综合能力教学效率

李彩霞 曾辉新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学科,开展综合实践课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土壤。文章对提高综合实践课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指出教师要鼓励动手操作、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创设情境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模拟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性;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1-0125-02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的基础课程,其重要宗旨是改变培养人才的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其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并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鼓励动手操作,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处在发展阶段,其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因此,教师单纯的文字输出很难长时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往往会不太理想。而动手操作课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好奇心强、爱动的天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带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我做技艺传承人》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认识草编的起源、发展以及当地的草编特色。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请来当地草编的非遗传承人为学生现场展示草编艺术,让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简单的草编制作方法,在学生学会简单的草编制作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简单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完成属于自己的草编艺术作品。在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草编艺术进行学习,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了解草编艺术的发展,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通过实践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学会简单的草编制作方法,实现民族艺术与文化的传承,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实现综合实践课的目标。

二、创设情境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后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服务于教学目的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特定情感氛围内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优秀公民必备的素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本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责任感的前提,责任感是责任心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找个岗位去体验”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各种社会职业的工作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未来职业理想,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理想职业的了解情况,并让学生课下自主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其理想职业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所在社区、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岗位观察、体验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走向理想职业,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最后,在学生完成岗位的观察、体验和实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总结、分享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观察、体验和实习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成为一名自己理想职业的优秀工作者,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具体的学习目标,并让这个学习目标鞭策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课,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便利是由无数人的无私奉献带来的,对社会、对国家、对无私奉献的人们充满感恩之心。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身心都获得全面成长。

三、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社会调查是综合实践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方法,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完整的社会调查需要学生清楚调查的目的、流程、意义,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还要积极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沟通,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这一过程不仅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便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养成。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社会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一课的教学时,一方面,在上课之初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规则的概念,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生活中常见的要遵守的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提问:“如今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见一个词,叫作‘熊孩子,那么大家对这些不遵守规则的‘熊孩子有什么看法呢?你们能不能以此为题设计一个社会调查?”布置完任务后,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和流程,并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上交计划,之后再引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调研活动。另外,为了避免调研成果的片面性,教师要在要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做更完善的调查。社会调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成型的模板,帮助学生明确社会调查的流程,降低社会实践的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四、模拟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学生发展的持续动力。在小学实践课上,教师需要注重德育,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将自身的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实践,再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更高的道德品格,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红领巾爱心义卖”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义卖活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樂于助人、团队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策划和设计能力。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要先启发学生进行义卖的畅想,对义卖进行简单的策划,讨论资金的用途并发布倡议书让学生家长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实,在活动正式进行前,教师要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每组学生提供相应的场地,让学生自主完成场地布置任务。最后,在义卖活动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运用一定的营销策略,比如叫卖、打折、送赠品等方法吸引大家购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观、义利观,要支持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要提醒学生注重买卖者之间的文明用语,还要强调卫生情况,让学生在义卖的同时,保持好自身周边的环境并对环境卫生、礼貌用语等进行综合评价,加入到最后的小组竞赛结果平均比当中。另外,由于义卖活动范围较大,为了确保活动的安全进行,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本节实践课中来。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综合能力教学效率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