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转型发展“智汇”良策

2021-10-28 20:55
科学导报 2021年71期
关键词:碳达峰温室山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刘吉臻: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能源转型和发展面临众多挑战。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未来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而中国能源资源逆向分布,化石储量有限,对外依存度大,能源安全形势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存在现实问题。能源电力转型是必经之路,这不仅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存。

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走向清洁、低碳是必然趋势,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是根本任务,提高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效率是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也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制定好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在实现“双碳”的目标的过程中,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针对“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要做好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清洁高效发电方向的技术方向超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新型高效燃煤发电系统燃煤污染物深度控制灵活智能发电;二是要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采取“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与“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开发并举,以中东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方针;三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系统通过自动发电控制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保证电力供需平衡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四是高比例电能替代与再电气化,需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冯长根: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动也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哪里的政策措施对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哪里的土壤和环境最适宜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哪里就群贤毕至,人才济济,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就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师的出现和教育有关。

作为科研人员或高校教师,我们要非常清楚自己是有条件成为世界级专家的,要了解自己所从事领域中世界的前沿在哪里,学术的焦点在哪里。要重视对学术文献的调研,站在历史上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巨人肩膀上,研究重大课题。要到自己领域的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去讲话,到国家的发展规划中自我定位。

很多年来,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模式总是在复制他国的科学家故事。中国的崛起首先是科技的崛起,我们主体一定要伴随中国各专业的研究人员话语的主体。一是要有更多符合国际上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在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共同体中传播;二是要有一批科学家找到含金量最大的国内国外文献,从中认真总结、指导科技发展方向的综述性学术论文,并在学术期刊和学术回忆中能够引起共鸣,提炼出含金量更高的学术著作;三是学术大师不是别人,而是我们高校研究人员,我们相信在新一代的研究人员中间,一定会讲好中国科技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疾病防控与疫苗研发给我们的启示与科学思考

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界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提供了科技和决策支撑。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疫苗,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可能携带冠状病毒。而冠状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组上的片段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病毒序列发生重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病毒。事实上,从人类可以分离病毒以来,已经发现了7种可以感染人類的冠状病毒。

一个好的疫苗需要四个条件,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有可及性。现阶段,我国的疫苗品种超过50种,年供应量约10亿剂次;疫苗研发能力增强,研制出了戊肝疫苗、EV71疫苗等原创疫苗;监管水平显著提升,通过NRA评估、取得WHO预认证疫苗越来越多;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量逐年增长,满足人们对疫苗接种的多元需求的同时为纳入免疫规划提供了产能储备。

如何把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具体落实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如何做好应用研究、做好基础研究、把这些研究变成产品?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善于思考总结、从杂乱无章的实践当中找到理论、找出假说,最后再证明理论。通过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经过技术突破变成以人民健康需要为导向的产品,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山西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山西省气象学会理事长胡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气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资源决定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格局,气候变化影响着生态、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从2009年开始,山西相继在太原、大同等地建成6个环境温室气体观测站,建立温室气体数据库,围绕温室气体和环境气象两个特色领域,持续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大气污染预警防治等工作。今年以来,山西极谋划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气象研究工作。

今年3月,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山西分中心山西作为全国气象部门成立的首家分中心,该中心对“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将形成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标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温室气体综合观测技术和碳源汇的协同分析技术;构建区域碳源汇实时核算、预测体系;碳中和多情景多路径的研究和非化石能源消纳能力的研究;碳中和成效评估及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等方面积极谋划和开展气象研究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山西气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融入式气象服务,参与山西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研制,组建山西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并依托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为山西省委省政府提供高质量的评估报告。

(科学导报记者马骏整理)

猜你喜欢
碳达峰温室山西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