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嘉:用光纤书写岁月

2021-10-28 20:55综合
科学导报 2021年71期
关键词:光纤实验室研究

1、少年立志 动荡中坚定科技报国之愿

1924年8月,黄宏嘉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曾祖父黄道让是清末著名的诗人,46岁考中进士,因为不满朝廷腐败,只做官两年便弃之回乡,他在《重登岳麓》七绝古诗中写下了“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传世绝唱。父亲黄右昌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宏嘉自幼便被曾祖父、父亲身上的光亮笼罩着,他们的报国心愿、故土情怀也在他心中悄悄生了根。

黄宏嘉从小聪慧刻苦,中学时文理科成绩都十分优异。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家里人希望他能发扬家学,继续从文。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下成长的黄宏嘉因接触到的新知识感到兴奋,认为理工科对自己有更强大的吸引力。于是,他选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电机系电讯专业。

大学期间,黄宏嘉不仅专业知识过硬,业余时间也喜欢阅读各国文学名著,夯实了英语基础。1948年,他考入美国密西根大学,在电机工程专业深造,并顺利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的他仍然保持着与国内亲友的通信。他十分想念曾经一同在翠湖畔学习、嬉戏的同窗,留恋祖国的一切。

在得知要成立新中国的消息后,即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黄宏嘉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位与优厚的待遇,决定即刻返程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上缓缓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天晚上,黄宏嘉在香港搭乘运煤火轮,冒着被国民党军舰袭击的危险,通过了台湾海峡前往天津。

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黄宏嘉回到祖国之后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若是当时有比较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他也许就能够在现场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也许就是这个缘故,黄宏嘉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现代信息的传播手段上——他主要从事微波与光纤研究。

2、从零到一 国内最早的光纤通信系统

同那个时代所有从海外归来的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回国后,黄宏嘉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将自己多年所学结合实验与思考整理、编写出来,尽己所能填补了学术与应用的空缺。1964年,黄宏嘉呕心沥血的100万字的《微波原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微波电子学专著,被国际微波理论研究界评价为一本“为中国人争气的书”。

完成了理论层面的奠基后,他开始着手于应用与实践的探索。此时,他所主攻的光纤通信的应用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状态;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也不清楚,光纤研究的主流究竟是多模还是单模。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在纤芯直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相比之下,单模光纤直径小,仅有9微米左右,这意味着无论是测量研究还是生产制造,单模光纤都需要更高的精细程度;同时,单模光纤需要激光源,应用成本也较高。这对于当时的科研团队是充满挑战的新课题。黄宏嘉深知课题的困难,却也看中了单模光纤在未来通信发展中的种种优势,坚定地提出了单模光纤研究的主攻方向。

1979年,黄宏嘉被调到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任副校长后,他立即在大学内创建了波科学研究实验室,这是国内第一个光纤研究实验室。

经过两年的攻关,黄宏嘉与上海石英厂合作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纤。这种纤芯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单模纤维,能同时传送上百万路电话,比曾经国内制造出的多模光纤能传送的信息量大几百倍,比当时市内电话使用的同轴电话线大近万倍。此次单模光纤科研工作是基础性的和开拓性的,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以较快的速度赶上国际水平。

接着,黄宏嘉领导的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波科学研究实验室与当时分属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机械委员会的传输线研究所和上海石英玻璃厂合作,大力开展国家科委“六五”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单模光纤技术”的研究。

这次探索被称为“单模光纤会战”。黄嘉宏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

实验室的条件比较落后,没有像国外一样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只有计算器。遇到光纤的折射率、剖面这类比较复杂的计算,他们只能按着计算器一点点地算。

為了保证实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黄宏嘉奔波于上海石英玻璃厂与传输线研究所两个实验室之间,反复利用不同实验室的材料进行对比、检查。两个实验室相距数十公里,但黄宏嘉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三年,直到实验成功。就算是春节,他也没有停歇过。

最终,黄宏嘉团队完成了一个400兆比特30.7公里的传输系统,这是国内最早的光纤通信系统,不仅填补了我国在光纤通信领域中的空白,而且使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登高望远 笃定课题方向,发扬技术福音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彩电在中国进入了普及阶段。同时,计算机也被更广泛地了解,并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人们的工作当中。在多媒体应用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八十年代末,黄宏嘉将视野逐渐从单模光纤转向了特种光纤。单模光纤主要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特种光纤是区别于国际通信标准光纤的、具有特殊性能与用途的光纤,其材料掺杂、结构设计、工艺、传输波长、光学性能、机械和环境性能都具有特殊性,不仅可以应用于通信及相关的方面,更能服务于电力、石油石化、工业和军事等领域。

黄宏嘉打心底里相信,无论是从设计还是到与各种工艺配合,特种光纤一旦实现生产、普及应用,一定会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000年,一位记者问黄宏嘉:正研究的光纤通信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说:“说来也很简单,现在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光纤光缆送到你我的家中。那时,我们坐在由光纤送来的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等多种信号跟前,才算是真正享受到多媒体给大家带来的福音。”

如今,我们每天都享受着各种媒体设备带来的便利,藉由它们,我们能看到、听到更广阔而生动的世界。

虽然黄宏嘉早已硕果累累,但他却从不曾为个人荣誉所累。他说:“做一个纯粹的真正搞科学的科学工作者,这是我的目标。”

黄宏嘉心语

现在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光纤光缆送到你我的家中。那时,我们坐在由光纤送来的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等多种信号跟前,才算是真正享受到多媒体给大家带来的福音。

只要家乡的父老乡亲有需要,我会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我愿意同大家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我所有的专利无偿给家乡使用!

做人,心里时时刻刻都要有阳光,这样你看到的东西才会亮堂!

我一生有两个地方对我格外重要,一个地方是我家,另一个则是实验室,但归结起来实质上又只有一块,因为它们都叫工作阵地。

我一辈子所要追求的也许就是一点光。光和热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有了光才有了热,有了热我们才又感受到光的伟大。光和热就是这样在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我是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实在的、忠实的、老实的,不是虚夸的、虚假的科学工作者,做一个纯粹的真正搞科学的科学工作者,这是我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光纤实验室研究
中国特种光纤产业正衔枚疾走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长飞光纤:中国光通信A+H第一股
光纤与光纤传感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