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脱实向虚”的具象化影响、成因及治理路径探究

2021-10-28 16:18晁赫赫
中国商论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表现成因

摘 要:近年我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在竞争力持续受阻的环境下,受金融业竞争力不足及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等影响,促使金融服务业规模高速增长,在GDP中的比重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呈现“脱实向虚”风险。本文基于货币与资本的视角界定“脱实向虚”的内涵,剖析其具象化表现,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脱实向虚”的核心原因,最后从加强制造业科技创新、重视虚实经济结合、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三个视角讨论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回暖,促进“脱实向虚”资金归位。

关键词: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表现;成因;路径

本文索引:晁赫赫 .<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0):-021.

中图分类号:F71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b)--04

1 “脱实向虚”内涵解析

现阶段国内学者对于经济“脱实向虚”的定义尚不具统一标准定论。周维富(2018)指出“脱实向虚”主要特征在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产生两极分化,即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工业的增速放缓,虚拟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从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流入虚拟经济领域。郭胤含等(2020)研究认为,经济“脱实向虚”现象,主要是企业营业利润越发倾向于金融投资渠道,而不是商品生产制造与贸易,此为消费者储蓄倾向于应用到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

本文综合国内学者研究,定义我国市场经济“脱实向虚”概念,主要是各个经济层面,金融市场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大,金融资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界专业人士对市场的掌控力量与范围越发加大,金融业资源逐步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活动中,使之不论是金融经济部门还是实体经济部门均以虚拟经济运营为主。本文概括的这一概念,简而言之即特别强调经济“脱实向虚”主要是不同层面的经济主体,逐渐脱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市场的过程。

2 经济“脱实向虚”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1 实体经济金融化逐步上升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在GDP中的占比即代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谓“水满则溢”,若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无疑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015年以来,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业与房地产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越来越高,总体逐渐上升。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2020年虚拟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为15.61%,较2015年的14.35%增长约108.78%(见表1),而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34.11%下降至2020年的30.81%,降低约3.3%。一方面,虚拟经济借助我国市场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机遇,加之得益于政府政策对市场运转的大力扶持,近年发展状况较好,发展较快,对GDP的贡献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困阻较为明显,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就业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与实体经济部门出现断层现象。2015年以来,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比重逐漸降低,尤其是2018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新增人民币的贷款比重降至50%以下,简单来说即超过50%的年新增贷款并未流入实体经济部门,仅是“空转”于虚拟经济活动,导致实体经济对GDP贡献率整体呈下降态势,两者之间的变化状况较为明显,亦可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脱实向虚”现象。

现阶段在金融服务业过度发展且近乎饱和的环境下,明显挤压且抢夺了实体经济资源,与实体经济由原本的共生互补关系已然转变为替代关系,即对实体经济活动产地显著的“挤出效应”。

2.2 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实体投资率降低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资本普遍缺乏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导致很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对固定资产投资状况而言,我国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总体呈放缓态势,仅在2009—2016年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社会资金充裕的实体经济高速发展期间下降了4个百分点,因而这一问题值得被重视。2009年以来,不论是实体经济占比还是其中的制造工业占比,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同比增速均呈现高速降低态势,8年间就降低约5倍。单论在社会总资产投资增长的整体环境下,实体经济中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动能较小。虚拟资本市场却是一片繁荣,“前景大好”,在金融机构中新增贷款的资金流入方面,仅在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就高达12.6万亿,其中房地产贷款占据约36.43%,虛实现状,可见一斑。

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衡量的核心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轻视。而制造业投资比重的下降和增速放缓,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不足的情况,是经济“脱实向虚”的表现,容易导致社会扩大再生产缺少必要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容易被忽视,必须得到应有的高度警觉。

2.3 “脱实向虚”幻象误导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说,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是人均GDP能否上升至7000美元。当前我国人均GDP接近7万元,折合美元已达到将近10000美元。尤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如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2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约为47%,仅六年,到2020年增长到54.5%。“促使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党在十八大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内容。但需注意的是,“脱实向虚”并非是产业架构调整升级的主要表现,两者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直接介导作用。第一,餐饮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类服务行业的占比一直相对较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架构还应调整、优化。第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中间阶段,虚拟经济如金融与房地产发展较快,但信息与商务服务业发展稍慢,而且金融与房地产发展较快和我国产业架构调整升级并没有主要关联。如此一来,我国服务业增长快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疗和教育水平等主要板块的产能不足,缺乏高端生产性服务,再加上过大内需的政策与之叠加在一起,造成了市场对服务业的多重需求。所以现阶段“脱实向虚”不仅不会使我国产业架构调整升级,还会导致我国实体经济被房地产市场的“乱象”所绑架,重则甚至可能演变为实体经济产业的“空心化”。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表现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