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学习路径优化的实证研究

2021-10-28 08:54徐丽
成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推理小学数学

徐丽

摘 要:要实现简单推理的教学目标,即学会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推理,并从信息明确处入手推理,就要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究简单推理的学习路径,首先,教师J在甲班按照传统的学习路径A开展教学;然后,经由教师J、教師发展指导者共同研讨分析、修改学习路径;接着,教师J重新设计了学习路径B。通过研究对简单推理的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推理 学习路径 小学数学

1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在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位于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是学生系统学习推理的开始,通过简单推理的教学,学生可以体验选言推理,领会推理思想和掌握归纳方法。

教材中推理的学习路径是否合理?传统的推理学习路径是如何进行呈现和实施的?如何优化该学习路径?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基于学习路径,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究合理有效的推理学习路径。

2 干预前的学习路径A

2.1 学习路径A呈现

教师J在甲班设计的学习路径A:

J教师在未受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备课。根据课堂实录,归纳出第一次设计与实施的学习路径A。学习路径A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稍作改变。首先采用猜乒乓球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提示”(即条件)在解题中的重要性,然后利用人教版教材中的例题来展开新课,让学生初步尝试解答推理题,之后让学生解答书本上的练习题,由简到难,由一步推理到多步推理,期间又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解题。总的来说,教师J在甲班实施的学习路径不仅是充分尊重教材的,而且课程容量大,包含7个活动。

2.2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任务设置逻辑脉络不清,难度没有体现阶梯性

在问题1、2、3的条件中,都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条件,如:问题2中“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问题3中“笑笑是最轻的,”问题4中“小伟是三班的,”属于同一梯度的推理题。

但是,问题5给出的两个条件都需要学生去推理,不能直接确定答案。

从这节课问题设置来看,J老师是按照书上给出的例题进行有序授课的,但是从问题2到问题5,我们可以看出,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够,问题2到问题4都属于同一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已经麻木,再忽然进行问题5,难度一下上升,许多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难题”,就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2)只使用单一表征方式、未强调思维的推理步骤

解决推理问题常用的文字、连线和列表三种表征方式只在任务2的时候出现过,后续也只有任务4提及连线的表征方式,其他问题中只涉及文字法,在任务2提及三种表征方式时,老师并没有具体说明三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仅仅告诉了学生另外两种表达方式很清晰的就可以得出答案,后续又没有继续使用连线和列表的表达方式。

因此,学习路径A的表征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是用文字、连线和列表这三种表征方式来解决简单推理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简单推理的一般步骤。例如推理的第一步是找到关键信息。显然,学习路径A中,教师没有强调推理的步骤和三种表达方式,而将重心放在了解题上,没能好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3)教师引导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

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往前走”,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己的思考,几乎是教师自说自答,学生仅仅呼应一下。在教学中,教师J也有试图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每当学生在表述的时候,教师J总是没有等学生讲完,就直接往教学预设方向引导,并没有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去做。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2.3 学习路径A的改善建议

(1)设置变式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置了7个任务,其中前4个任务间没有明显的梯度,这节课的目的不是说学生解答了多少道推理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此我们可以适当减少任务的数量,设置合适数量的题目,并且在设置任务时,充分考虑任务间的梯度,使得学生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完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表征方式去解题,并讲解不同表征间的异同

在学生进行新课前,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做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文字表征来进行解题,而且表述不够清晰,在J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又忽略了这点。所以我们在进行新课时,应该注重学生解题的表征方式,学会运用文字、连线、列表的不同方式来解题,并在解题中强调三种不同表征方式间的异同,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学生在解题时的思路是否清晰准确。

(3)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可能得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主动的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来“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3 重构的学习路径B

3.1 学习路径B呈现

教师J在乙班重构的学习路径B:

相对于学习路径A,路径B有以下变化:

(1)理清逻辑脉络,重设任务序列

任务1包含两个子任务,Subtask1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判断信息对于解题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明确,进行推理时需要加入判断信息,否则将会有多种可能性。Subtask2呈现判断信息:“如果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两个子任务均以问题1为背景,内容连贯,合情合理。相较学习路径A的任务1,学习路径B的任务1贴近学生生活,且与书本例题相符,从书本实际出发,立足学生,更易接受。

在任务2中,采用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但解题方式与任务1相同,这是对任务1的模仿,让学生将刚学习到的方式直接应用,简单明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产生推理学习的兴趣。任务1和2均有两个提示,一个直接明确,一个不明确。

任务3不同于任务1和2,所给的两个提示均不直接,难度提升,是任务1的迁移训练。

任务4属于探究活动,缺少条件,要求学生在推理中加入信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型,在难度和维度上都得到了提升。

(2)豐富表征方式,提高表征方式明确度

路径B在任务1的Subtask2就着重强调了推理的不同表征,包括语言表征,列表表征和连线表征,并且在接下来的任务2、3、4中均呈现出三种表征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不同表征方式的特点,语言表征清晰明了,能够将推理过程较为清楚地展示;连线表征简单明了,节省时间,能够快速得到推理结果;列表表征易于明确信息,排除干扰项,推理起来更为省力。

(3)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探究活动

路径A任务较多,时间分配紧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完成设置的任务而较少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导致课堂氛围不热烈,学生参与度不高。路径B任务数量减少,时间相对充裕,教师也有意识放手让学生展示和探究,提高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氛围热烈。

4 结论和建议

1.推理教学应关注表征方式的多样性力求“语言清晰明了”

在教学时,应关注表征方式的多样性和语言、列表、连线三种表征的不同特点,语言清晰明了,列表可排除干扰项,可以清晰地展示思考过程,连线书写简洁,教学时应让学生自主生成,明确不同表征方式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表征方式。做到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又精又好。

2.推理思维路径更优化做到“从信息明确处入手”

推理问题往往会呈现不止一种信息,因此,教学的难点在于要优化思维路径,从不同的思维路径思考,虽然不一样的思维路径都能够最终得到结果,但只有从信息明确的提示出发,推理过程才更加简单,因此,要优化思维路径,教师也应及时提炼有效信息、总结方法。

3.教学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应合理控制活动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锻炼推理能力,在难度高的问题上,不畏艰难,主动挑战,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推理小学数学
也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技巧
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几何的能力探索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辨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