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文化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2021-10-29 07:50徐佳燕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文化

摘 要: 中国上下五千年,十二生肖名称不断变化,却也改变不了它的具体意义,而与生肖象征意义有关的因素,吸引人们去探寻它与图腾崇拜、农业社会生活的种种关联,寄托了人们的不同美好祝愿。 十二生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文化意义,使十二生肖也成为汉语教学者了解汉语词汇、中国文化的一小部分。这也难免会引发对外汉语词汇学习时的偏误,它包括词的概念意义与文化附加义的把握不当,对此偏误难点,对外汉语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图示法、设置语境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汉语教学。

关键词:十二生肖 文化 对外汉语 词汇 教学

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独特而美好的动物形象,它们便是“十二生肖”。根据每个人的出生年月,“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总有属于自己的出生符号,相伴一生。然后这些动物辅之十二项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组合而成生肖阵容,蕴涵着农业文化的丰富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生肖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十二生肖中涉及的文化因素

(一)十二生肖的名称源起与变化 一年一个属相,十二年是一个更迭,“十二生肖”取数十二,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生活中的“天之大数”,它表现了早期天文学的成就,“十二”用来观察天象,认知年岁时,被农业农时所参照依循。而早期春秋战国的文学作品如《左传》《天问》等,也成了“十二”为天之大数的佐证。

至于十二生肖的名称变化便可以参考历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南朝人沈炯写过名为《十二属》的十二生肖诗;汉代的王充在《论衡·物势篇》里提及的“十二辰之禽”就是十二生肖;隋代王度所写的《古镜记》称为“十二辰畜”;唐代时韩愈柳宗元在众多作品称作“十二神”;宋朝时,苏辙《守岁》中称为“十二虫”,李溥在《五代会要》中将十二生肖称为“十二时”。“十二”的来源和生肖的历史演变过程都极具农业文化气息。这些不同的称谓揭开神秘面纱后,都露出了“十二生肖”的真面目,或是十二生肖积淀了悠悠历史,沉淀了璀璨的传统文化。而早期的农业生活与“生肖”象征意义关系较为密切,十二生肖无疑蕴含着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美好祝愿。

(二)生肖文化或源于动物图腾崇拜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着亲属之类的特殊关系。人们尊奉这种和本氏族有关的自然物,把它看成神圣的东西,并加以崇拜,这就是图腾崇拜”a。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图腾,比如,英国人的图腾是狮子,中国人的图腾有蛇、龙等。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多把生肖蛇作为图腾崇拜,如《楚辞·天问》中所写到的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女娲,就是蛇身人头的模样,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对于蛇的崇敬之情,再加上历史记载越族,江南百越也是对蛇十分崇拜。而对于图腾蛇的敬畏和禁忌,至今在某些地区还有所保留,例如一些地区认为家蛇不能打杀,对于蛇的出现总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中国人如今的图腾应该是十二属相中的龙。说起龙,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总是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龙最早出现于神话传说,源自于现实又脱离现实的生物。它的基本特征是“九似”,相传是融合了九种动物的优良基因而化成的神奇独特的生灵,其实主要是在蛇的基础上不断加工完善而形成的。它能够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在封建社会象征男性,象征皇权,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天之骄子,是上天的旨意,表现了人们的图腾崇拜和寄予的美好祝愿,希望龙能保护自己,也渴望能拥有龙的超强能力。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在中国早期的社会里至关重要。中国图腾不论是十二生肖中的蛇、龙,还是别的动物,都形成了中国最为古老的图腾文化,所以说生肖文化来源于图腾崇拜也是有迹可循的。

(三)生肖文化或源于农业社会生活 魏晋有言“晨兴理荒秽,待月荷锄归”,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渐渐产生了“时辰”的概念。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再对应十二种动物,根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动物,形成了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生肖中有不少动物的寓意都与农业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鼠,牛,蛇,马,狗和猪等。鼠,小而不堪的老鼠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一,自有它非同一般的智慧和魅力。鼠是黠慧机敏的象征,东坡先生也是见识了老鼠的聪慧后,写下了《黠鼠赋》,老鼠狡猾,懂得利用人的疏忽而脱离困境,但也不得不感慨老鼠的机智。老鼠是富足的象征,因为老鼠有屯粮的习惯,老鼠洞里的粮食往往是堆积如山,农民也希望能像老鼠一样富足,五谷丰登。所以在中国有些地区,老鼠被奉为“财神”,甚至有些受欢迎。此外,老鼠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是由它极强的繁衍能力,极多的生殖数量决定的。牛是人们最早的也比较熟悉的动物伙伴,长得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力大无穷,帮助人们耕耘土地,辛勤劳作,是农民的田地好帮手,所以牛象征了力量,踏实与奉献。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全身布满鳞片,游动灵活,因它经历蜕皮后如获新生,又焕发出年轻的光彩,所以蛇是青春永驻的象征。蛇还被人们雅称为“小龙”,蜕掉的皮叫“龙衣”,而家中有蛇也被预示是好兆头的体现,因为可以捕食老鼠,保护粮仓不被偷吃使粮食充足,所以蛇也是祥瑞的象征。而它的消极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因为蛇多有毒而能保护自己,捕获食物,因而被人们忌惮厌恶,看作是毒物,在文学作品中也多将它刻画成阴险狡诈的形象。马一般都是俊朗俊俏的模样,是古代比较受欢迎的交通工具,战争工具,所以是标致骁勇的象征。狗从古至今都是看家护院的能手,或农场果园,或家宅大院,狗有极强的责任心和看护的手段能力,这都是它忠诚勇敢的具体表现。猪在古代封建社会时的祭祀场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古往今来最受欢迎的家养动物之一。因它好吃懒动的品质和温顺缓和的性格被人们选为家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猪也是愚蠢,貪吃和肮脏的。也正是如此,猪是温顺的象征,又多了一丝不堪的嘲讽,而在当今社会增添了它的可爱意味。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一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十二生肖的选取与动物形体、动物习性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它的起源与动物自身的特征,图腾崇拜,农业社会生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生肖文化的寓意来源也有例外,如又因为猴与“侯”谐音,所以又赋予猴子侯爵的象征意义。一人一生肖,十二一轮回,生肖文化也贯穿了人生中从坠地到回归尘土的整个阶段。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解析,十二生肖这一中国元素都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十二生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融汇了先人博大精深的智慧;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美好祝愿——祈祷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富贵安康的传统观念。

二、十二生肖文化词对外汉语习得偏误

(一)词的概念意义把握不当 以十二生肖的羊为例,羊在汉语翻译中的基本字义有两个,一是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其二为姓氏的含义;而在西方国家的英语翻译中,羊为“sheep”,“sheep”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羊,绵羊,胆小鬼,易受人摆布的人,缺乏主见或轻易盲从的人”。对外汉语教学动物词汇时,要考虑到选择相同动物词,但也会出现意义不同的情况。从生肖词汇羊的英汉意义对比存在差异,汉语和英语虽然都有表示“羊”的含义,但是汉语多了“姓氏”的含义,而英语多了“胆小鬼”的意思。这种汉英存在词汇的意义差异情况,是教学过程中汉语老师应该补充的知识点。再加上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判断,汉语中“羊”是中性色彩,而英语中的“sheep”明显存在贬义色彩,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要尽量排除学习者的母语本身带来的“负迁移”的影响,对中外相同词汇出现不同意义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重视进行强调和引导,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动物词汇。

(二)文化附加义把握不当 “汉语中许多词语有着特定的文化含义,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并不难,但了解其附着的文化意义却不容易”b。十二生肖文化词的语义表达极为复杂,包括本义、引申义、附加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相同或概念意义相近的词语,又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可以采用语义对比的方法进行识别记忆。英语中的一些词和汉语中一些词概念意义相同,却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而引发不同的含义,折射出一种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而产生的不同,精神意义。以十二生肖中的“龙”为例,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龙”这一神秘的生物存在,“可是在英美文化中,dragon却代表着“龙”的神秘和邪恶的意义,没有“龙”的崇高、神圣、雄壮、生气勃勃的意义。如“Webster s(2001)里dragon的第一个释义如下:

a mythical monster generally represented by a huge, winged reptile with crested head and enormous claws and teeth,and often spouting fire .

神话中的怪物,通常为巨大的爬行动物,身有两翼,头上长冠,爪牙巨大,口常喷火。c

西方人一般对此都感到厌恶,甚至痛恨。但在汉语中,龙在外形占优势的情况下,也是帝王,富贵和权势,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可以采用通过语义对比,从而明白“龙”在东方多指帝王和高贵,而在西方指恶魔和罪恶。

三、十二生肖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一)图示法 可以运用卡片或者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十二生肖的图画模样进行教学。当然,随着生肖文化的不断发展,它也发展到雕塑,绘画,剪纸等各个领域,所以也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的雕塑建筑,各种装饰物品以及剪纸绘画作品来展示十二种动物的形象,使学生对十二生肖的具体模样有更充分的认识了解。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张图片,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用于词语释义的图片,要尽量减少学习者产生歧义理解的可能性”d。所以汉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采用不同形态的图片进行生肖词汇教学: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利用动画漫画图片进行教学;对于成年学生和中老年学习者,就可以用实物图等来进行教学……用十二生肖的动画形态。例如,以兔子的动画形态来进行词汇教学,利用动画图片的方式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尤其是幼儿教学,使原本枯燥的汉语学习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实际意义有较好的掌握。也可以利用家猪照片和艺术品图片,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学习汉语,因为图片直接表现了词汇的具体含义,或者是用来雕塑成装饰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类图片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也让学生对词汇的意义有清楚的感受。再如,在课堂上引进龙的剪纸作品不仅是生肖的展示,也融入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剪纸。所以这是适用于全部的汉语学习者,尤其是热爱中国文化,对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的外国学习者。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生肖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动手描绘裁剪的乐趣中学习词汇,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设置语境法 设置语境法,引入一些学生身边的情境对词语进行解释可以使词语意义展示更为形象,这些设置的语境本来就应用于日常生活,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句:猪年春意闹 龙舞国威扬

这是中国的春节时期张贴在门户上的对联,这副对联的具体语境,让学生在中明白“猪”和“龙”的实际运用,联系上下文和历史背景,在体会中国吉祥热闹的浓厚年味的同时,让汉语学习者明白根据动物本身的特点,因此产生出来的它的美好寓意和经久不衰的生肖文化。猪在十二生肖中排行十二,因为外形滚圆慵懒,性情温驯可爱,是象征了有福有财,温和懒惰,而且猪属于“已被人类驯化的‘六畜之一,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人丁兴旺、吉祥美好的夙愿”e。而龙作为炎黄子孙的图腾文化,自农业社会开始便已渗透进华夏儿女的血液当中,孕育着一代代“龙的传人”。对联中的“猪”和“龙”所体现的生肖文化与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也是相得益彰的。

(三)讲授法 “一般来说,一个实词完整的词义应当由概念意义和附加色彩两部分构成”f。讲授法适用于所有汉语词汇的教学,尤其是解析汉语词汇中的文化附加义及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因素,它是运用中国语言系统中的词语、成语、熟语等,为进行教学的词汇设置特定的语境,让外国学习者通过这个语境去理解词汇意义,在运用词汇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

如进行生肖龙词汇教学时便可采用讲授法,生肖龙是一种最神奇的动物,脱离现实,超越物种而又和农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龙在中国始终有着崇高的地位,体现在汉语中,就是带有“龙”的词语一般都有着积极的含义。例如, 无限活力是“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美好事物是“龙凤呈祥”, 谄媚权势是“攀龙附凤”,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是“望子成龙”,书法绘画飘逸俊朗是“龙飞凤舞”。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着“龙袍”,坐“龙椅”,睡“龙床”,皇帝的心情是“龙颜”。 在大多数情况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也就是命运由出生就注定,无法更改。而也有些人不以为然 ,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鱼跃龙门”,大展才华,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龙也有“大”的含义,例如,门槛很高的门叫“龙门”,远古庞大的肉食者为“恐龙”,损害性很大的风称为“龙卷风”。一些词语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龙心存敬畏,比如“龙潭虎穴”是危险的境地。“群龙无首”是充满迷惘的情况。作文章,要写清“来龙去脉”,不然就是“狗屁不通”。“画龙点睛”是锦上添花的说法,龙到了垂暮之年就是“老态龙钟”,英雄受挫是“ 龙困浅滩遭虾戏”。

十二生肖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可以像“龙”一样,都可以通过词语,成语,谚语,以及俗语来更好地教学汉语学习者,让他们系统而深刻地感受和理解。

十二生肖是独属中国人民的编码,生肖文化是中国历史的“活化石”,它没有在历史上定格,却随着历史岁月的迁移不断发展。如今十二生肖的民俗文化渐渐走向世界,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对外汉语的课程授课老师来说,要继承从农耕社会祖先留下来的生肖文化基础上,以传播流传千年的生肖文化为己任,联系生肖产生的农耕社会,结合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让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在世界各地绽放璀璨!

a詹岱尔:《生肖趣话》,新蕾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

b 曾立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中央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c 潘文国主编:《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90页。

d 刘座篝:《国际汉语词汇与词汇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59页。

e 王艳峰、尚论聪著,《中国生肖文化》丛书编委会编:《中国生肖文化》, 外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f 张旺熹主编:《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17页。

参与文献:

[1] 李远国, 刘仲宇, 许尚枢.道教与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钟肇鹏.道教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3]张晶.十二生肖[M]. 合肥:黄山书社, 2012.

[4] 朱勇.汉语国际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吴裕成.十二生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作 者: 徐佳燕,浙江海洋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词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