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氯化锌法粘胶与棉纤维混合物的试验参数研究

2021-10-30 12:15王家辉张冲王辉肖辉薛剑锋
中国纤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氯化锌粘胶纤维粘胶

文/王家辉 张冲 王辉 肖辉 薛剑锋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多样化的需求,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其色彩鲜艳、色牢度高、织物手感滑糯等特点,已经成为重要的纺织材料,而且使用较多的是其与棉纤维混纺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经济成本,又提高了织物的服用性能[1]。粘胶纤维是再生纤维素中的一个主要品种,也是最早研制和生产的化学纤维[2],其性质与棉很接近,因此准确分析粘胶与棉纤维混合物的含量很有必要。

目前,全世界有多个生产厂商生产不同牌照的粘胶纤维。兰精公司是粘胶纤维的主要生产厂商之一,生产的牌照主要有两种,普通型和环保型。普通型为通用型粘胶,应用最为广泛,环保型为工艺改进的粘胶,性能与普通粘胶区别不大。本试验采用兰精公司的普通粘胶纤维作为试验样品,来探讨粘胶与棉纤维混合物的溶解规律及最优溶解组合。

粘胶与棉的定量分析普遍采用的是GB/T 2910.6—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标准[3](技术等效ISO 1833-6:2007[4]),其中规定,将试样在已预热到40℃的甲酸质量分数68%、氯化锌质量分数20%的水溶液中,保温2.5h,其间摇动两次,然后同温度的试液清洗,再用同温度的水清洗,氨水中和,清水清洗,排液,而后烘干、冷却、称重。对于某些在40℃下难溶解的化学纤维,在70℃条件下进行试验。而哪种纤维难以溶解,标准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有研究[5]得出了莱赛尔纤维较难溶解结论,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时间、浓度两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有研究[1,5-7]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与丝光棉混纺织物做了分析。实践发现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粘胶3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溶解条件不尽相同,而单独针对粘胶与棉纤维混合物的甲酸/氯化锌法试验的溶解规律却并没有更深一步探讨。本文对粘胶与棉纤维的甲酸/氯化锌法进行较深入的试验,借助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更宽的参数范围来讨论粘胶与棉纤维混合物溶解规律。

1 材料、设备和方法

1.1 材料和设备

材料:1.3dtex、38mm普通粘胶纤维(兰精纤维有限公司,产地中国);一级梳棉胎纤维;甲酸,甲酸含量>88%,分析纯(西陇科学有限公司);氯化锌,分析纯(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

设备:水浴恒温振荡器,ZWF-110×50(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L104(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2 正交试验设计

试样为纤维状,较试验通常所用的织物样品体积大,每克100 mL的浴比难以浸没,因此本文试样每克用150mL的溶解液,振荡频率175 次/min。

1.2.1 正交设计的因素和水平

设置溶解温度(简称“A”,单位“℃”)、溶解时间(简称“B”,单位“min”)、溶解液甲酸浓度(简称“C”,单位“%”)3个因素,正交设计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设计因素与水平

1.2.2 试验计划的制定

利用SPSS软件生成2个6水平(因素A、B)、1个5水平(因素C)的混合正交表,有49个试验条件,其中1组为重复条件,共48组试验条件,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

1.2.3 测试样品的制备

每组条件测试2个平行样品,每个平行样称为单样。一个单样包括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分别烘至净干,称重,计算出该单样的含棉量(棉干重/总重× 100),作为该单样的含棉量真值。溶解后,剩余纤维干重/试验前总净干重×100,作为该单样的实测含棉量。

1.2.4 目标参数的确定

计算单一样品的“真值与实测值的最小值/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值×100”作为真值与实测值的相似度(下简称“相似度”,单位为 %),两个平行样的平均值,设置为该条件的目标参数。真值与实测值越接近,该参数越接近100,条件越理想。

1.2.5 最优溶解条件的确定与交互性分析

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主效应方差分析[8],两两比较分析,绘制趋势图,得出最优条件,试验确认最优条件,并对结果进行交互性分析,根据交互分析结果,设计进一步试验方案,继续探索溶解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计划及结果

按照正交试验计划,测试49组条件的相似度检测结果见表2,其中序号28和37为重复试验。

表2 正交试验设计条件及测试结果

2.2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用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主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自变量A、B、C对因变量“相似度”的影响,A因素温度Sig值< 0.05,在统计上显著,因素B、C的Sig >0.05,未达到置信概率0.95的统计显著影响水平。对于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大小来说是A > C > B。

表3 主效应方差分析结果

2.3 两两比较分析结果

对于与每个因素的最优值的分析,采用SNK模型“两两比较”结果作图,如图1~图3所示。图中“估算边际平均值”是指剔除其他变量影响时算出的均值,该值越大表示该因素对目标(相似度)越大,因素在该值下相似度越大。

图1 估算边际平均值-溶解温度图

图2 估算边际平均值-溶解时间图

图3 估算边际平均值-甲酸浓度图

从图1~图3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相似度”的影响都不成线性,并且都成三折线形态,其中因素A、B有两个最大值,因素C有一个最大值。统计推荐最优值,A为60 ℃,B为65 min,C为64.4 %。

统计结果推荐的最优组合,在正交试验计划中没有被包括。在此条件下测试,结果相似度为99.8 %,棉的d值0.998。d值 < 1,表明溶解后的重量略大于溶解前的棉重,与标准[3]中“40℃下,棉的d值1.02;70℃下,棉的d值1.03”接近,因此该组合比较理想。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和全试验得出,对于普通粘胶与棉纤维溶解的最优条件组合为:浴比150,振荡频率175次/min下,溶解液甲酸浓度64.4%,溶解温度60 ℃,溶解时间65min,d值为0.998的一个条件组合。

3.2 讨论

笔者也进行了考虑交互作用的试验,以及固定浓度的,温度时间全试验搜索,结果发现有最优组合的区间,而从离散数值来看,结论中的组合确为最优。

试验中涉及对试验结果可能有显著影响的其他因素,如浴比、振荡频率等,此次研究并未纳入。本试验以散纤维作为试样样品,并未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工序,因此结论对于混纺布材料可能有偏差。试验样品仅为兰精普通粘胶纤维,其他厂商和牌照的粘胶纤维并未研究。

猜你喜欢
氯化锌粘胶纤维粘胶
粘胶短纤上半年运行复盘
粘胶纤维分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石墨烯材料粘胶纤维在卫生用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氯化锌渣分离工艺探讨
硅烷包覆膨胀型阻燃剂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研究
2028年氯化锌市场预计将达到4.264亿美元
竹炭粘胶纤维的鉴别方法
2016-2019年粘胶短纤市场回顾与展望
氯化锌ZnCl2制备条件实验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