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廷《长短句》考释

2021-10-30 02:26魏美智
少林与太极 2021年4期
关键词:恩赐太极拳

魏美智

《陈氏家乘》陈王廷名下录有《长短句》一首:“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鱼水,盘桓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良。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这首《长短句》写在《陈氏家乘》陈王廷名下,毫无疑问是陈王廷所作。唐豪到陈家沟考察也认定为陈王廷所作。唐先生在《太极拳研究》中说:甲申年,明王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造拳自娱,教授儿孙,遗词“叹当年,披坚执锐……”他在《行健斋随笔》中,还将陈子明《世传陈氏太极拳》中的陈王廷《长短句》与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陈王廷《长短句》进行了版本校正。顾留馨《太极拳术》《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研究》也沿用此说,认定《长短句》为陈王廷所作。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体育报》突然刊登《顾留馨发表声明更正:陈王庭不是河南陈家沟的那个陈王廷》,弄得人一头雾水。该篇文章刊登在1980年6月9日《体育报》第三版上,原文如下:

《体育报》四月二十八日刊出无谷同志《太极武踪小探》,全文大都写得很好。但在太极拳创造人陈家沟陈王廷的事迹上,把陈家沟陈王廷(家谱作王庭,族谱、墓碑作王廷)误作为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我以前也以为陈王廷与陈王庭同姓名、同时代、同为武职,同为蒙恩赐,以为是一人,在《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研究》二书中我也持此说。一九六四年有读者于《新体育》上写文纠正,巡按御史陈王庭为卢龙县人,待罪于一六三〇年服毒死于家乡;《温县志》有《吴从海传》,记有“乡兵守备陈王廷”,于一六四三年率乡兵随县长吴从海击退攻城的“流贼”。我很感谢读者的指正,原拟于修订该二书时改正这个错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擾和影响,未能修订再版。今无谷同志沿袭我过去的误会,现应澄清一个事实,陈家沟陈王廷创造于清初的太极拳,与巡按御史陈王庭无关。《长短句》是河北庐龙县陈王庭的,陈王庭是明朝的文进士,任巡按御史兼监军御史,是明皇上命官,曾邯郸任职,不是河南温县陈沟村陈王廷的。

顾留馨从认定《长短句》为温县陈王廷所作,到改为河北卢龙陈王庭所作,经历了哪些转变呢?经查阅相关资料,原来顾留馨对《长短句》作者产生的变化,来自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中的陈家沟调查。吴图南说:“我想谈谈早年去河南陈家沟访问调查的情况。1917年我去河南焦作,我打听这里距离陈家沟只有二十华里,于是我由焦作又到了温县,因为陈家沟属于温县。到了温县之后,我找县教育科,请求他们帮助这次调查,访问陈家沟,陈鑫做介绍,温县教育科答应了,并向我介绍说陈家沟这个村当时念书的人很少,只有一位叫陈鑫的,是比较有声望的读书人。于是他们陪我去找他。出了温县县城往东北不远就是陈家沟,那时陈家沟是有一道沟,沟边有个大土坡,据说现在把土坡推平了。”“ 陈鑫还陪同我们到他家的墓地看了看。我们看到陈家第九世祖陈王廷(字奏庭)的坟墓,前边有一个小石碣上写武庠生。武庠生就是后来的武秀才,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毕业。可是顾留馨先生把陈王廷误认为明末的一个军事家也叫陈王庭的身上,说他有多大的功绩,怎么能打仗等等。顾留馨先生引证的陈王庭是明朝的文进士,任巡按御史兼监军御史;陈鑫先祖陈王廷(字奏庭)是武庠生,是个秀才,这是一个不符合。《明史》上写的陈王庭是河北卢龙县人;陈鑫先祖陈王廷(字奏庭)是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人。”于是,顾留馨得出结论:《长短句》是河北庐龙县陈王庭的,不是河南温县陈沟村陈王廷的。

河北卢龙陈王庭于1630年逝世,温县陈王廷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出生,两人相差大约一代人。两人所处的时代、经历、思想状况,大不相同。因此,从《长短句》的内容,大致可以判断是谁所作。

一、“披坚执锐”详解

温县陈王廷披坚执锐有两件事可以作为旁证。

一是保卫温县县城。《温县志稿》吴从海传:“吴从海,府判摄温县,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温城,从海亲冒矢石,率众御之,寇不得渡。从海曰:水战利火攻,命乡兵守备陈王廷、千总郭忠等纵火焚贼船,溺死者无数,遂遁去。忠中流矢死。”从吴从海传还可以澄清一件事,即陈王廷并未参加李际遇起义。“值河南土寇猖獗”句中的“土寇”,是指李际遇起义军。《明史纪事本末》《豫变纪略》一般称呼李自成起义军为流寇,李际遇起义军为土寇或者土贼。同时,也证明陈王廷玉岱山遇到蒋发之说,也是子虚乌有的。事实是陈王廷河南府试考武举,刀劈鼓吏,逃到山东黄河堤畔的黄坝李庄后,因武艺高强,被聘作镖师,走镖山东,披坚执锐,降服诸多绿林好汉,所以《陈氏家乘》陈王廷条目中有“在山东称名手”的记载。

记载河北卢龙陈王庭的只有一件事。

《明史·列传》:“明年正月,镐乃会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定议,以二月十有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兵分四道,总兵官马林出开原攻北,杜松出抚顺攻西,李如柏从鸦鹘关出趋清河攻南,东南则以刘出宽奠,由凉马佃捣后,而以朝鲜兵助之。号大兵四十七万,期三月二日会二道关并进。天大雪,兵不前,师期泄。松欲立首功,先期渡浑河,进至二道关,伏发,军尽覆。”二道关是明长城的一个关口,这次会议是议论从二道关出兵北伐金人的事件。明代官制,每年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陈王庭作为七品巡按御史,参与议论出兵事宜。结果因大雪,没有出兵。其中有个叫杜松的“欲立首功,先期渡浑河,进至二道关,伏发,军尽覆”。这说明河北卢龙陈王庭并没有过“披坚执锐”的经历。

以此看来,“披坚执锐”这句诗词不符合卢龙陈王庭的经历。

二、“蒙恩赐”详解

陈家沟陈王廷与“蒙恩赐”挂上钩的事迹,应该是河南府刀劈鼓吏的事件。据在陈家沟调查,刀劈鼓吏事件发生的时间大约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或者九年(1636年)。实事求是地说,从法律角度看,刀劈鼓吏应该是违反考场秩序或者违犯明代法律的,按照律法陈王廷会被判徒刑。从陈王廷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随同吴从海与土寇作战,并当上了乡兵守备看,陈王廷已经被明王朝赦免罪责,并予以相应的奖励和任用。此“蒙恩赐”之一。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陈王廷刀劈鼓吏应是反对明王朝官场腐败的行为,也应该受到清王朝的恩赐。此“蒙恩赐”之二者。

卢龙陈王庭的“蒙恩赐”却因他参与议论的军事行动的失败。前文所述的“二道关长城出兵北伐”事件,因各路军队步调不一致,北伐失败,皇帝追查责任,陈王庭也在被追查之列,1630年在老家饮毒自尽。如果说《长短句》是卢龙陈王庭临死之前所作的话,陈王庭死之前还在那里“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良,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三、“识破邯郸”详解

认定《长短句》是卢龙陈王庭所作者,将“识破邯郸”解释为陈王庭曾经在邯郸任职,这未免有点太缺乏诗意了。只是在那里任职,他“识破邯郸”什么呢?谁也解释不清楚。

其实,“识破邯郸”是元朝马致远的一个杂剧,取材于唐朝小说《枕中记》,说的是吕洞宾进京赶考,在邯郸一客店休息,店家为他煮黄粱饭。赶路疲倦的吕洞宾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他与高太尉的女儿结为夫妻,有一双儿女。在他奉命外出征讨一年间,其妻与别人有私情,被他撞破,他欲杀妻子。正在这时,朝廷追查他打仗时收受对方钱财,故意打败仗,卖阵受钱的事,他被发配边远的地方,途中被追杀。此时吕洞宾从梦中惊醒,而客店的黄粱饭还没有做熟。这件事被演绎成一个成语——美梦黄粱。由此,吕洞宾省悟到“人生如梦,万事皆空”,于是放弃官场,加入八仙行列,得道成仙。

这个故事与陈家沟陈王廷的一生经历有许多相通之处。想当年,他曾经“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想当年,他曾经得到朝廷的恩赐。他年轻时可谓轰轰烈烈,可到老年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何等寂寞。他由此省悟到,人生不要贪图什么名利,也不做那黄粱美梦,恬淡如常,不忮不求,不管世态炎良,不管成败得失,这才是神仙过的日子。

四、“闷来时造拳”详解

《明史》《卢龙县志》都记载卢龙陈王庭是一个文进士,做过巡按。巡按是文职官员。没有哪个典籍记载过他会武术。他虽然参与议论过出关伐金的军事会议,但是那次出关失败,大军覆没,他成为戴罪之身,幽幽自尽。因此,这位文进士是写不出“闷来时造拳”的诗句的。

“造拳”一词有多种解释,仅从陈家沟陈王廷的经历就可以有两种解释。

第一,“造拳”的“造”字,温县方言读为普通话的第三声zǎo,打的意思。“闷来时造拳”,即农活儿干完了,场光地净了,闲暇无事打打拳聊以自娱。

第二,“造拳”,又是创造的意思。关于陈王廷创太极拳,唐村《李氏家谱》有诸多记载。《李氏家谱·序》记载:“八世祖讳春茂,字叶蓁,中贡后入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博公武道,习拳渡剑,看星相,读兵法,弘扬三教合一论、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枪艺,誉传神功,游教传拳于晋、鲁、陕、浙、湖、广数省,赫名焉;九世公讳仲、讳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竞功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练传无极功十三势、通臂功,考举选贡,诱闯贼营,文武智杰,威震贼雄。”《李氏家谱》李仲条目中记载:“李仲,字峰,号仲元,化号大亮,配杨氏,行二,生五子,长元钦、次元臣、三占鳌、四元善、五元明,贡生,生于万历二十六年,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天启年河内学府,文武双修,与弟信并陈沟姑表陈奏廷,千载寺拜师创拳,助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诛革辞避杞县姨母家传拳,后堂弟牟牵诱入闯贼营将焉,信遭贼冤杀,仲解甲离闯贼营赴浙江弟俊府书社、武堂传拳为生。”《李氏家谱》李信条目之中:“李信,字岩,名威,配陈氏、孔氏,行四,生一子元斌少亡,贡生,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崇祯十七年。早年依父济源读习,后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雙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数省,故奏廷考举考官不平之抱打,诛辞避开封杞城姨母家传拳,嗣叔父春玉粮行主账银,造赈谣,石栗危,粮行破,入千载寺再拳。崇祯十三年,堂弟牟牵诱入闯贼营将焉,十七年遭贼杀,洁妻妾佛缘。取二门兄仲四子元善奉祀。”《李氏家谱》之所以记载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养生武功的事迹,其原因,一是因为陈李两家世代交好。在洪洞移民时,“始祖与常阳村陈公讳卜,郝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故徙途相舍衣食义厚,入寺庙拜圣结义,栽培二柏架葡萄铭物别焉。忘弗年久鹿世裔眷怀,逢年大节苍龙昂首之日,民乐邑舞,百里跋涉千载寺,逢揖祈三教圣灵,拜谢僧道圣师舍食传拳养脉恩矣”。陈李两家不仅世代交好,而且每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时候还要在千载寺聚会,感谢千载寺僧道摄食传拳的脉恩。二是陈李两家的姻亲关系。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政德,字自然,配孟氏,行二,生一子春茂,生二女,长常阳村陈门,次北金村李门。”李政德的长女嫁到陈家沟陈门为媳。从《李氏家谱》记载陈王廷与李岩、李仲为姑表兄弟看,李政德的长女应该就是陈王廷的母亲。

除了《李氏家谱》记载的陈王廷、李岩、李仲创太极养生武功、十三势外,《温县志稿·人物志》也记载:“陈王廷,字奏庭,县东陈家沟之拳术在明时已著名,至清初,王廷为县学武生,于拳术更加研究,尤多心得,近今所谓太极拳,即由其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得之秘。”

通过对《长短句》的详解,笔者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长短句》是陈家沟陈王廷之所作,与河北卢龙陈王庭没有丝毫关系。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恩赐太极拳
中国模式成功怎可能是美国的“恩赐”
你降落自银河,从此在我心上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Enci/恩赐 EC
中国科技发展不靠任何人“恩赐”(观察家)
正午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