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增减”别盲从孩子发展有规划

2021-10-30 02:35杨剑锋
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业家庭家长

杨剑锋

义务教育“双减”新政有深意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上下都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如何落实中央的有关基础教育的“双减”政策。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在认认真真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家长养育孩子的教育成本过高,孩子在校学业负担过重,在教育目标上过度追求功利化、短视化的不良倾向和问题,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家长放下负担,让孩子放松身心。当然,作为国家最高层面的政策导向,自然有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稳步推进。在此,笔者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跟各位家长谈谈可资借鉴的一些建设性的想法,仅供参考。包括家长如何“减”最省力最有效,如何“增”其育儿新本领;孩子如何“减”最轻松,如何“增”其所能。

落实“双减”,家长需要“减焦虑”

“一减”:减少焦虑,避免攀比。家长执著于对孩子的“过度教育”“过多控制”,无非是对孩子的未来过分地担心:将来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过上好生活?能否鳌里夺尊、人前显贵?有着这样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于是产生了焦虑情绪。说到根本上,还在于许多家长不切实际的攀比心理。我们来看看,为啥许多担忧是太过了。从宏观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在2020年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当前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大目标迈进。之所以家长产生巨大的生活压力,一则我们通常都会有盲目攀比现象。孩子小时候比成绩、升学了比学校、工作了比单位、成家后比收入。所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你们孩子考的是普通高中,我们孩子就要考重点中学;你们孩子考的是二本学校,我们就要考个一本看看;你们孩子“211”硕士毕业进了国企,我们孩子“985”博士毕业招入央企。俗话说:“人跟人比就得死,货跟货比就得扔!”比着比着,焦虑情绪油然而生。我们不妨坦然一些:相信国家和社会都在向着积极方向转变,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从家庭层面说,家长要相信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一定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我们的无端担心可以休矣。再者说,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妙个体,天生我才必有用!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孩子在数语外音体美以及手工制作、人际交流等方面总会有自己擅长的优势,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因材施教,终究会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值得我们每个家庭为他自豪和骄傲。从心理暗示的角度来说:对孩子的信任是祝福,对孩子的担忧则是诅咒。

“二减”:减少吼叫,少发脾气。有人说,家庭教育最无效的方法就是教育孩子过于情绪化,家长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取决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是否听话”。遇到孩子学习分数不高,对家长的颐指气使不尊重,那么接下来的家庭气氛就是“暴风骤雨”,以至于有的孩子认为“父母皆祸害”,所以,家长要学会减少对孩子的过多关注、过度控制、过滥说教和指责。

与“双减”政策相对的,家长要做好“双增”的新任务。家长借此契机加强科学教子的意识和增添做好家庭教育的真本领。比如:主动自觉学习家长课程,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学习“高效能父母训练方法”:家长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家长学会如何在与孩子的争斗中,运用“没有输家的第三法”,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履行成长的义务。家长学习“正面管教策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既不娇纵又不溺爱;通过家庭成员的全体参与,协商制定家庭行为规则,让每个人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让孩子从小就逐步转变,由他律的规矩变为自律的行动,家长学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落实“双减”,孩子要学会“减负增能”

“双减”主要是要指导学校为学生减负,引导家长为孩子减课,减少或者删去过多过滥的补习班、考级班、考证班。而孩子却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这还没有真正达到对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培养的目的。落实“双减”,孩子同样有自己的任务。孩子减少什么?减少手机游戏,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减少对自己的放纵,减少吃穿用“高大上”的攀比。

有人说,手游就是如今的“电子鸦片”,此言有道理。孩子沉迷网络晚睡晚起,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学业受阻反倒加重了学习任务和难度。一个“王者”就足以让莘莘学子为之痴迷疯狂,为了尽快过级提升“通关”能量,更是不惜重金,甚至花光父母的辛苦钱和生活费,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开支负担。更为重要的是,痴迷网游会极大地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说,家长、老师在引导孩子减负的同时,如何减少孩子对电子游戏的沉迷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减轻学业过重的负担,并且与“电子鸦片”相对抗,孩子需要主动增添自己的定力和学力。那么,孩子该增添哪些成长和学业必需的装备与能量呢?

一是及早增补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如何制订计划?怎样科学管理时间?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有哪些?孩子们学习了这些知识,掌握了这些能力,别人用两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他用一个小时就搞定了,岂不是腾出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客观上就是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

二是要增强综合素质,丰富精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从本学期开始,着力实现“5+2”的教育模式,每天增加2小時开展课后服务,践行素质教育。家长更需要引导孩子,做好家庭教育“增长型”的模式。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进行多样的家务劳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做好自我管理的实践,以及抽出时间大量阅读中外名著。为了达到素质培养的目标,家长还可以在双休日、寒暑假里带领孩子走进科技馆、博物院、大学实验室,去感受最新的科技进展;参加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一起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并体验劳动的艰辛,去广阔世界增长见识。

做智慧家长:现在不茫然  将来不盲目

在“竞争至上”的时代,家长应该做到不盲从跟风,要依据孩子的自身特点选择他爱好的乐器、书法、美术等特长进行教育培养。现如今,国家高屋建瓴政策导航,帮助家长减轻生活负担、帮助孩子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长应该坦然面对,不要茫然无措。同时,我们也应该看清一个事实,虽然人人平等,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而且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所以,孩子们的前途也会有所差异。然而,只要有选拔考试,就会存在竞争,这些目前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所以说,每个家庭和家长需要做到智慧中有坚定:要明确孩子的培养方向和终身发展的目标。你是让孩子学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管理;希望他将来做一名卓越的白领,还是成为优质的蓝领?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兴旺、祖国的未来,应该提早规划人才培养的类型,让孩子成长有方向,前进有动力。这或许是我们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最佳对策。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学业家庭家长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