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1-10-31 03:26周宏太张靖涵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考勤高素质职业院校

周宏太 张靖涵

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需要拥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而高素质农民本身难以自然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业的教育培养。10年来,我国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实施,已形成了以农业部门为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一体多元,适度竞争”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各类培训机构有340家,其中职业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主力军。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职业院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三农”新发展阶段,聚焦新形势新任务,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再有新作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适应,自身定位不清晰

部分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式固化,偏向校内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而农民队伍知识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还有一些院校对自己的专长定位不清晰,配套设施不完善,盲目跟风培训,制约了培训质量。

(二)培育对象把关不严,教学组织困难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象有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农民生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使得培育对象的筛选工作和组织教学工作较为困难。

(三)培育管理松懈,缺乏监督考核

职业院校承担的培育任务大多时间紧,工作任务繁重。第一,培训时间常常与农民学员的农忙冲突;第二,培训老师与在校生的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第三,制定的培养方案重复,缺乏新意。这些都会降低农民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有些院校常常是凑够人数开班就万事大吉,集中教学时不考勤,培训结束时不考核,慢慢地学员越来越少,出勤率持续走低,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四)培育工作缺乏连续性

教学质量和培育效果的评价是一项成本高且实施困难的工作。而部分职业院校满足于已经成型且较为稳定的教学“流水线”,对培育工作的背景、学情、培育效果缺乏深度调研和思考,沒有“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制约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议

(一)打造院校品牌,摸清学员需求

职业院校特别是涉农院校要结合自身特长,优化培训教师的选聘工作,组建一个专业性强的培训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打造专业品牌,形成地方效应,提高院校在农民学员中的吸引力。

(二)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培育时间要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培训前做好地情分析,摸清培训对象的知识文化背景和培训需求,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创新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学员参训的积极性。

(三)严格考勤管理,确保学习效果

培训时注重考勤管理,发挥优秀农民学员的模范作用,对于表现较好的学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出勤率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的学员要有一定的惩戒,发挥警示作用,确保培训效果。

(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盘活培训资源

完善教学手段,健全教材、实习场地等教学资源,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考核评价形式,建立优秀学员资源库,定期回访毕业学员,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在职业院校落地生根,盘活培训资源。

猜你喜欢
考勤高素质职业院校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三级甲等医院应用PDCA循环提升考勤管理的创新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浅议如何做好地铁公司考勤工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基于校园卡的学生考勤系统研究
木卫四:挣扎吧!在考勤夹缝终生存的汉子们!
“高素质”自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