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生态变迁

2021-10-31 03:03
摄影与摄像 2021年4期
关键词:观景台游船通州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延续最久、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运河,在通州境内流域长达42公里,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是根脉深广、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的结晶和象征;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大运河是北京重要的“黄金水道”,也是城市副中心一张靓丽名片。

自从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通航价值就变得弱了不少。随着一些因素的变化京杭运河一些航段出现了断航,甚至断流。再后来京杭运河的周围环境也急剧的恶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尤其通州南半部,水体污染非常严重,“鱼从上游的岸边倒下去,到下游一看,全翻肚子了”,是运河当时的情景。多重污染源,清澈的河水渐渐变成冒着白泡污泥堆积,臭气熏天的黑水,杂草丛生,设施破败,人迹罕至。

进入到2000年后,随着大家对于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京杭运河的沿线治理与生态恢复被各级政府提上日程。近年来,通州区通过建设地下管廊、治理黑臭水体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链条治理水环境,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十三五”以来,通州区围绕大运河沿线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副中心建设,在实施沿河生态修复方面着力,新建包括温榆河公园在内的多个休闲公园,打造超百平方公里的湿地群,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3%。各种珍稀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栖息觅食,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它们能够到来,可以说是对水环境整治效果的肯定了。

北运河通过种植沉水、挺水植物,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推动“水下森林”构建,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现在的运河河水清澈,水里的螺蛳、小鱼清晰可见,鸟儿越来越多。河道两岸还建设了慢行系统、钓鱼点、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大大满足市民的亲水需求。

北京带头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从活态保护、生态恢复、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发挥示范作用,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和生态空间管控任务。把大运河打造为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近年来,通过疏挖河道、截污治污,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已經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防洪、排水兼景观河道。如今泛舟河上,河道两岸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与绿树成荫的自然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为古老运河勾勒出全新画面。北京市正全力打造大运河全河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环境。

运河崭新颜

市民可乘坐游船开启全新的水上游览线路,饱览运河旖旎风光、体验运河文化的魅力。游船上的广播为游客介绍着运河的变迁与发展,两岸的风格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情况。大运河的改造是我们身边环境改善的缩影, 感受着两岸的生态文化氛围,这是城市文化和生态品质融合的提升。

通州大运河游船开航了。经过近3年的建设,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正式旅游通航,在沿线两岸打造了绿色生态走廊,补种绿植花卉、栽种水生植物、增添运河文化元素、 让市民有船乘、有景赏。

站在月岛观景台,四处眺望,欣赏运河美丽风光。朝北眺望,河岸旁成片的林海映入眼帘,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初露端倪的城市绿心,大运河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就处于绿心之中。大运河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通州绿化工程的缩影。通州落实“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形成了成方成片、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系统。

猜你喜欢
观景台游船通州
幻影游船
浣溪沙·春日单车走通州
喂海鸥
桂林五星级漓江游船即将投入使用
最有故事的通州楼市
通州过热的房市正在降温
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