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施实效果的调查研究

2021-11-01 01:09张琪
职业时空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张琪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重要一环。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进行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选运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得到有效样本209个,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五个,分别是学习收获、教师作用、交流方式、影响因素、课前准备等,并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互动讨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到,“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021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强调职业教育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互动。互动教学理论强调多层次的互动,认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互动、人际间互动和社会互动,在不同的互动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1]  。他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兴趣,主动探究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垄断者。

2.互动讨论。学生组建小组,根据确定的学习任务,相互讨论,深入思考,在讨论中思想和观点进行争论、碰撞,然后进一步思考,探究答案,全面而深入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互动讨论要求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完成任务。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汇报。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评价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勇气,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增加交流[2]。

(二)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1.激励理论。激励就是通过外界因素对个体的刺激和影响,来激发、调动个体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

2.期望理论。期望主义理论认可个体主动发展性,对人的期望可以激发个体内人动力,个体通过努力达到期望目标。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双向建构的过程,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实施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讨论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3]。

二、互动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应用

(一)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实施课程选取

《消费心理学》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探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过程及特征的一门学科。知识内容分为心理学理论基础和营销应用心理两大模块,教师主要讲授心理学理论如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营销应用心理模块,如商品价格心理、群体心理、广告心理、售后服务心理以及电商心理等内容。高职《消费心理学》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该课程应用性较强,学生在生活消费活动中对消费心理有较深的体验,且学生之间也较为熟悉,有助于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二)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描述

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实施主要是学生小组内部成员间的互动讨论、小组间的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他们的主要任务如下:

A组:组建小组、选定主题、制作课件、展示讲授、问题答疑,问题讨论。

B组:复习内容、思考实例、听取知识、提出问题,听取解答、问题讨论、评价。

教师:组织活动、维持秩序、引导问题、鼓励肯定、及时总结。

根据上述内容,首先是学生组建团队,把上课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8人,自由组合,男女生结合,确定小组名称和组长。组长介绍团队名称,含义及每位成员。其次,选定内容。每小组结合营销应用心理内容,抽签选择一个主题,制作PPT。再次,开展互动讨论。课堂上每个展示组为A组,其他组为B组。每组依次作为A组展示与讲授内容,B组同学可以针对内容,任意提出营销心理方面的问题,A组进行解答,AB组针对问题互动讨论,并由B组对A组的解答满意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活动、维持秩序,根据互动讨论活动开展情况,及引导AB组互动讨论,并对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必要时与各小组针对内容进行讨论。

三、学习效果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过程描述

以某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2018级、2019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调查二届学生对《消费心理学》课堂中运用小组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借用量表的形式,借用互动式课堂效果调量查表41道题项目,进行试调查对题项目进行完善,进行正试调查,删除无效问卷,获取有效样本209份。

(二)量表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是否吻合,主要采用同质性检验,通过Cronbach alpha值来反映。一份可靠性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在0.80以之上。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互动讨论式教学效果量表做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信度为0.920,超过了0.80,可见测量指标的一致性较强,可靠性较高,从而说明调查使用的問卷具有较高且稳定的同质信度。

(三)调查数据分析

按照因子分析的前提要求,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及KMO 取样适当性量数检验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互动讨论式课堂效果量表的KMO统计量值为0.907,大于 0.70的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标准,巴特勒球形值检验值为3988.95,自由度为820,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拒绝零假设,说明数据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进一步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提取方法,利用最大方差(Varimax)进行正交旋转,按特征根(Eigenvalue)大于1,因子载荷量大于0.40的标准,正交旋转25后,获得旋转成份矩阵,提取八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3.259%,这表示这些公因子能够解释总体变异的63.259%。其中,公因子六、公因子七、公因子八均只含一个项目,一般公因子至少包括两个项目,所以将该三个项目剔除,不再对其做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

公因子一由9个项目组成,根据因子载荷的高低依次为:互动讨论氛围感染了我、提高了思维能力、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学会如何分享知识、学习效果好、学习的快乐、学会了沟通交流、学会了讨论问题、锻炼自己。该九个项目表现的是学生通过互动论论教学方法在学习气氛、学习效果、学习分享、学习思维、学习参与性、沟通和自信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因此,将该九个因素合并后的公因子命名为“学习收获”,解释了22.010%的变异。

公因子二由4个项目组成,分别是小组讨论需要老师指导、高水平老师解答疑惑、小组展示评价客观公正、老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该四个项目关注于教师在互动讨论课堂中的指导、解惑、评价和公正和知识水平的作用,因此,将该四个因素合并后的公因子命名为“教师作用”,解释了15.560%的变异。

公因子三由2个项目组成,是学生知识水平不同,大家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也会有所不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也想掌握一些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它们更关注于互动讨论式活动中交流的方式,提高交流技巧,因此,将它们合并后的公因子命名为“交流方式”,解释了9.760%的变异。

公因子四由2个项目组成,老师引导、提示、及问题会影响影响学生间的深度互动;小组讨化提升了交流兴趣,更深入的解决难度;关注于互协讨论式式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因此将该二个因素合并后的公因子命名为“影响因素”,解释了7.969%的变异。

公因子五由2个项目组成,小组成员各自准备,没有深入协作讨论,解决问题需要提高、课前搜索资料对课本内容的景响,体现了课前准备的作用,因此,将它们合并后的公因子命名为“课前准备”,解释了6.214%的变异。

从以上分析可知,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学习公因子可以提取出学习收获、教师作用、交流方式、影响因素、课前准备等五个公因子。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动讨论式教学方式效果受到学习收获、教师作用、交流方式、影响因素、课前准备等因子的影响。

1.从学生的学习收获因子中,学生普遍认为在互动讨论式比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式教学效果好。

2.认知水平的提高。互动讨论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间的交流次数明显增加,思想相互碰撞,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困难的解决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交流的深入。互动讨论式展示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常入思考,激烈的讨论、通过、思辨成为课堂常态,这种争论是思想的争论,是观点的交流,同学们喜欢这样思考争论的氛围,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与友谊。

4.团结协作意识的增强。互动讨论中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有的这生善于制作PPT,有的学生善于知识讲授,使学生挖掘了自己的潜能。互动讨论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志力,遇到困难能够主动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协作解决。

5.教师作用依然重要。教师在互动讨论教学中表现在课前准备中,准备大量资料,结合每小组准备情况进行辅助。在课中表现为对活动的组织,引导与总结。

(二)互动讨论式教学方式反思

1.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还可以通过增加调查样本量,选取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课程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进行对比研究。调查结果公因子一赋值远高于其他公因子,可以进一步开展与人口学特征、变量间的相关研究,方差分析。研究变量可以增加细化的评价指标。

2.互动讨论式的教学适用学科方面。互动讨论式教学适合具有一定应用性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密切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用知识理解、指导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产生疑问,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3.互动讨论式教学组织开展方面。教师作用前移,主要表现在课前小组活动准备的指导,思考的引导,问题的挖掘,课堂上完全处于辅助地位,是课前指导作用的展示,更多体现在活动的组织、主持。

4.互动讨论式教学评价方面。评价应突出的学生参与性,小组讨论的问题,问题的质量,相互讨论辩论中知识探究的深度、广度等内容;以参与活动学生的次数,以小组完成主题展示及问题讨论的中解答的逻辑性;以学生收获的大小为评价。

5.互动讨论式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关系方面。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基于学生主体的课堂形式,互动讨论式是基于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思辨、探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体现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展示的教学模式。

參考文献:

[1]  刘香毅,杨彐伟.互动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05).

[2] 王璐璐.小组讨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5.

[3] 罗攀.基于师生互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5.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