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2021-11-01 11:41关云波杨云
职业时空 2021年5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工匠精神

关云波 杨云

摘要: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实践与艺术较强的专业,为实现科学性、适应性、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对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校案例,基于工匠精神融入才培养,文章提出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对体系设计提出的目的、策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3W3H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一、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培育工匠精神、锻造大国工匠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这种“工匠精神”也就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为学生设计的职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1]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也只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中将“工匠精神”浸润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中,增强专业对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品格的新型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

基于对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和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特点,文章分析了室内设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把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目标,探讨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建构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体现在培养模式(3W)和教学模式(3H)两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为什么培养人(why)”“培养成什么样的人(who)”“学什么(what)”的系统思考将“工匠精神”浸润入人才培养模式中,通过“怎么做(how)”“怎么培养(how play)”“怎么样(how value)”三方面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适应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算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创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

(一)时代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工匠精神的浸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单一,难以适应时代对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需求的问题,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是服务国家职业教育战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艺术+科学”“工科+文科”的综合性专业属性,当下该行业在人才需求上从“专才”走向“通才”。但现在很多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忽略专业潜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只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和专业课设计,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的人才的选拔,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所以,突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设计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 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实际工程项目当中,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 培养着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促进中国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于国家职业人才的发展需要。

(二)行业的需要:课程体系中缺少工匠精神的内容

高职教育要面向行业,突出全方位能力培养,为地方及周边省份培养更多行业所需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但专业教学与职业工作“错位”,教學内容难以贴近社会实际和地方特色需求是人才培养中的一大问题,解决人才培养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是培养行业“工匠精神”人才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中,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围绕文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选修课来安排。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创意新、技术、材料、设备、工艺、服务等方面都不断地、快速地更新。但高职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工作存在一定的“错位”,教学内容陈旧难以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因此,建构完备的课程体系并进行动态优化,在此过程中浸润工匠精神,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是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学实践对工匠精神强度不够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缺乏特色和成就感。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要求实践性较高的专业,优秀人才往往需要从实践中挖掘出来,一边实践一边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作品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没有到实践中去验证。市场需要的毕业生是要拥有良好实践能力,在实践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学方法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一直沿用“粉笔+ 教学”的模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教学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针对这一状况,改变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教学模式是要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团队缺乏工匠精神的倡导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缺乏活力,教学相长难以实现,培养创新型教学团队是专业发展首要目标。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体现出很强的艺术设计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工艺流程、经营理念以及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区域文化、风土人情、国情、新观念,直至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培养实践中“产、学、研”人才培养对教师要求的脱节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加强教师能力建设,使得教师在学生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弱点,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从实践的过程中找出学生的通病,通过教师身上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去感染、浸润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建立一支符合职业室内设计设计教育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使专业建设得到真正地保障。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改变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各种问题,探讨和建立融 “工匠精神”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要求,是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新使命所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是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模式,系统的阐释了“为什么培养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整个体系选取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创新的模式。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规格,突出特色,构建“一制三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自身工匠精神的大力培养是一个持续内化的过程,想要有效对学生实施工匠精神的培育,就应积极弘扬工匠精神的基本教育思想,以多元化的模式开展人才的培养。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在创新育人的过程中,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民族化,(见图2)培养引入其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跟据云南及周边省市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状况与人才需求特点,分析室内设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浸润“工匠精神”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将学生分配到不同方向的教师工作室中,在第一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导师制”的第二课堂的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导师,导师制的小班化、个性化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与课程改革相融合,在课程中开设《装饰图案设计与应用》《云南地方文化》等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课程。毕业设计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如以曲靖独有的“爨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学生毕业作品展,在人才培养中结合地域性,突显地方特色。

通过“一制三化”的多元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实训和专业比赛中贯穿、蕴含、凸显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色,并将地方工匠精神蕴含与教学中,学生在技能大赛中以此特色多次获奖。“一制三化”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和工匠精神与创业意识。

(二)增加工匠精神的内容,以“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为导向,建构专业与职业衔接的教学体系,实现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产业特色以及行业企业实际需要,認真做好学情分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知识本身的知识序与学生学习的认知序的完美结合。制定适合技术技能人才个性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2]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发现,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结合,应把建筑室内设计工作领域的具体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相应能力为依据,按照工作逻辑设计课程结构、课程计划以及课程学习目标,用工作概念来反映课程,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学习目标。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建设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强化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辅助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的项目课程。课程开发团队针对岗位工作任务、任务实施过程及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工作环境进行了全面调研与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景,开发后的课程交由行业与企业专家进行审阅与修订(见表1)。

并把“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作为专业课程建构的理念,以“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构建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氛围中,熟悉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强化技能上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浸润在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培养中,使学生完成由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化。我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就在95%,年终就业率都在100%,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并培养了一批优秀设计师学生。

(三)建立浸润“工匠精神”的“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训—练—战”为培养方法,实现专业一流人才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完成使命最重要的环节,高职学生技能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课程的开设情况。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是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做中求学”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室内设计专业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动手性,以“训—练—战”为培养方法,依托工作室,全面实行项目导向教学。“设计工作室”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制订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选拔办法,遴选一批肯学、能学的学生组成竞赛小组、创新小组等,改变传统教学序列,以小课程来紧密配合完成教学实训与项目设计。

采用“课上+工作室”“师徒制+学长制”“线上+线下”的方式培养学生,因材施教开展第二课堂培养(见图3)。在工作室中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各类设计任务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形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师生近距离交流与探讨,教师的设计思维、理念、对设计的态度、专注力、坚韧力等工匠精神,必然会感染学生,同时通过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工匠精神是体会专业知识能力所蕴藏的特殊品质后,逐渐形成的个人职业品质,属于一种内化后的价值形态。“工匠精神”培育的能力与水平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的特色体现。以实践课程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培育“工匠精神”最具操作性的方法。[3]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只要介入了“工作室”就意味着介入了企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状态,意味着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的特色体现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所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完成专业一流人才的培养。

(四)实施工匠精神的激励机制,强调“三全”育人机制的落实,为人才的培养创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学相长的创新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师资团队肩负着继承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打造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将学生培养成拥有职业精神的国家出色工匠引路人的根本需求所在。[4]多年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坚持与室内设计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共同组建了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补充了教师力量,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更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融互通、合作共赢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切实有效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强调“三全”育人机制的落实,为人才的培养应创建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学相长的创新型教师团队。主要方式一是将“工匠精神”具体化,让古代工匠如墨子、鲁班等,和当代设计大师的形象事迹进入课堂,进入工作室,深化教师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培养的认同,再让这种认同释放在课堂和校园中;二是“请进企业大师”,请企业技师和地方匠人等进校亲自传授技能,或是建立工作室,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工匠技能的掌握,更能让学生亲自体会学习企业实际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工匠精神”。三是将教学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指导教学的提升。学校教师积极承担省厅科研基金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修订课程标准,出版主编教材。这些科研成果有效促进了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又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课程资源,直接融入课堂教学。教师结合科研成果与行业企业联合将室内设计相关国家标准及工程施工规范、职业资格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开发多门优质课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和室内设计项目导向模块课程标准的开发制订,并建设完成配套教材、实训指导书及课程资源。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优秀设计网站、教学素材、实习实训指导书、实训题库等资料数字化,完成网络课程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学习,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学術品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课程改革,以此为基础,团队教师获得了国家级比赛设计奖项、优秀指导教师;省级多项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教师团队,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双师”结构,更好地保障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一)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提升了培养质量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符合国家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炼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系统的阐释了“为什么培养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围绕课程、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了工匠精神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阐述中自成体系、边界清晰、环环相扣,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成为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取得诸多成绩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升学、就业、技能竞赛等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收获,我校学生在国赛、省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7年来共计有获100余个奖项,300多人次获奖,获奖次数为全校之最,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措施增强了办学活力

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为专业注入新的活力,并体现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意义。人才培养体系从“3W3H”着眼,呈现了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形成了具有专业优势的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模式。从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为出发点,勾勒出培养人才的四维画像,通过“设计工作室”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大能力培养中浸润工匠精神,再通过四层评价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度,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得到拓展,就业率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到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强、成长快,部分学生已成长为单位首席设计师、骨干技师、客户经理等。这一成果改进了教学措施,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高职的办学活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可复制

“工匠精神”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为职业教育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通过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比赛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将“工匠精神”浸润整个教育过程,学生能脚踏实地地锻炼各方面的素质,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将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复制到其他学校和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对其他专业的建设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其他专业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借鉴作用,可创造出更多的职教成绩。

五、结语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和创新点,针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 3H”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为什么培养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重点论述了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及实践,“工匠精神”融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已趋于成熟,具备了向更大范围推广的条件。今后,将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匠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使职业院校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陈贵宽.浅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生态链——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J].教育现代化,2019(04):27.

[2] 霍丽娟.规范与创新:构建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逻辑与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14.

[3] 赵夫超.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98.

[4] 张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50.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致敬!老工匠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