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类高职院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021-11-01 11:41余春春傅敏陈园卿
职业时空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余春春 傅敏 陈园卿

摘要:结合国家政策、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行业及企业用人需求,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目标指引下,开发建设为监理行业就业服务的能力训练课程体系,通过“认知”“感知”“模拟”“顶岗”不断递进的能力培养方式,形成了以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为主线,穿插了力学、识图、材料、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地基、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三控两管安全监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探索优化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来满足建筑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一、前言

2017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 号),明确提出要培育全过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用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制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2018年3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建设工程咨询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导意見》明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管理体系,将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监理行业转型升级的一条主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监理行业作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主力军的地位。在这种大形势下,投资咨询、招标代理、 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企业均需要转型升级。其中,监理企业转型成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具有很大优势。

高职工程监理专业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一线工程监理人员的任务,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高职工程监理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国家政策分析、行业企业实情总结,建设类高职院校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探索建设类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二、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就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个性化的发展,脱离专业,导致专业的学习仅是获取文凭的手段,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高,这种心态下成长的学生缺乏职业规划,专业技能也不足。而在专业内就业的大量学生反馈,接受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岗位的需求,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很难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同时行业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缺乏信任,简而言之就是觉得“不好用”,普遍反映学生职业素养不高、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水平低下。以上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与市场脱离,导致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和职业规划不合理,行业企业严重缺乏可用的人才。

三、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通过对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侧重行业、用人单位等社会满意度与认可度;行业、用人单位对全过程工程咨询技术人员的需求和要求;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在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背景下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建设的建议等方面,综合分析出行业企业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从而明确为监理行业就业服务的能力训练课程体系。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在原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监理员和质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岗位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在建筑监理、施工等企业生产一线相关岗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新增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新增在各咨询企业从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的调整

在原先的核心能力(具备核对施工策划、参与进度控制的能力,具备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检查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参与编制监理文件和工程资料管理的能力)的基础上,新增了具备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能力,从而相应增加了调整知识要求和素养要求。

(三)课程体系构建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遵循“认知”“感知”“模拟”“顶岗”不断递进的能力培养方式,形成了以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为主线,穿插了力学、识图、材料、测量等专业基础课程,地基、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三控两管安全监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一年(第一阶段):“始业教育”“社会跟踪”“行业认识”等感性认识入手,“建筑学概论、哲学、社会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英语等文化知识课程”“体育、心理健康、社交礼仪、职业素养等素质课程”的铺垫,到“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构造与识图”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制图”“测量放线”等专项岗位技能训练,并取得国家技能鉴定等级证书,为第二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理论知识储备。

选修:地基与基础、法律法规、建筑CAD”、建筑认知实践等专业的课程。

第二年(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教学活动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通过“工艺感知”实践课程,选学 “模板工、钢筋工、泥工”之一,学习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工作应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技术工人的应知),通过工艺感知(技术工人的应会)为施工技术学习积累感性认识;在第一阶段“专业知识”铺垫下,进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监理实务”等知识和施工策划、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通过“监理职业道德”“与人交流”“学会学习”等素养课程的学习,初步具备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施工策划与方案编制”“核对施工策划参与进度控制的能力”“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检查的能力”“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的能力”“编制监理文件和工程资料管理的能力”“全过程工程管理服务能力”等6个监理核心能力。

选修:质量安全检查实践、建筑工程计价、项目成本核算、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的课程。

第三年(第三阶段):在第二年的第二阶段学习基础上,以理事单位需求为基点,企业真实工作现场为课堂,由教师指导、监督,企业辅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理事单位进行岗位能力的训练。在第一学期“施工组织策划审核、施工技术管理审查、综合看图、文件编制等监理专项能力”训练,实现备岗、片段替岗,完成“监理员”考试,做好顶岗准备。第二学期“持证顶岗实习”,完成综合应用、签约就业。

四、结语

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优化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紧贴国家政策文件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通过转变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和调整课程体系等,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保障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为行业、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楠.探索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产业发展[J].建筑,2018(18):12-15.

[2] 洪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索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4):78-81.

[3]  陈艳琼,周志坚,俞素平.高职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J].福建建材,2017(10):101-102.

[4]  李辉政.“学分银行”与“1+X证书”关联耦合推动职业教育新变革—以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1):16-2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