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学校企业实习中的探索与应用*

2021-11-02 08:21张再钰
南方农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导图环节中职

邵 帅 ,丁 颂 ,国 宇,3 ,张再钰

(1.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2.吉林市第二中学,吉林 吉林 132013;3.长春建筑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处,吉林 长春 130607)

企业实习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但目前,中职学校企业实习环节中出现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企业实习目标认识不清晰的现象,导致学校传统的实习方法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针对企业实习现状,分析目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引入企业实习中,用于明确企业实习目标,使企业实习目标转化为可视化图表,构建起良好企业实习模式,有助于明确校内指导教师管理目标、企业指导教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目标,提升企业实习环节教学质量[1]。

1 中职学校企业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企业实习环节是校内导师、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完成的教学环节。但企业实习环节中,经常出现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不力,企业指导教师教学不严,学生兴趣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1 校内指导教师对管理目标不明确

由于中职学校对企业实习方面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没有给出校内指导教师明确企业实习目标,导致校内指导教师对企业实习环节在整个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晰;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模糊不清,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使得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协同完成企业实习环节中教学目标时也无法明确自身职责;引发企业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缺少针对性,技能教学很难到位;最终使学生表现出很强的迷茫感,影响企业实习环节教学效果。

1.2 企业指导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职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多数由行业、企业优秀人员兼任,大多没有课堂教学经历和经验。在企业实习教学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需要巩固、熟练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方法和技能以及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并不明确。导致企业实习环节教学活动散乱,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企业指导教师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难点知识得不到突破。教学效果主要依赖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进行系统化教学,最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企业实习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环节实习效果[2]。

1.3 学生对企业实习目标不明确

企业实习环节属于实践教学,是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职业技能提升的过程。在企业实习环节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独立开展工作、完成实习任务以及适应身份的转变的能力。但多数学生由于企业实习环节目标不明确,出现无所适从、各行其是、行动方向混乱的现象。企业实习环节中企业实习目标不清晰,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和惰学的不良情绪。最终导致企业实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企业实习效果。

2 明确企业实习目标的路径

随着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要求持续提升,对中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也有着更高的标准。但目前,在企业实习环节中,学校-企业-学生实习目标相互交错,导致学校管理目标不严、企业教学目标不明确和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的现象产生,进而影响企业实习效果。通过明确企业实习目标的重要性和分析思维导图在企业实习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提升中职学校企业实习路径。

2.1 明确企业实习目标的重要性

企业实习目标是学校-企业-学生进行企业实习环节的总方针。校内指导教师需要依据企业实习目标,执行管理方案,制定学生实习计划,明确实习方向,配合企业完成实习效果检测和评价。企业指导教师需要依据企业实习目标,明确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制定技术技能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学生需要在企业实习目标的指引下,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掌握岗位技能、完成企业实习任务。企业实习目标是企业实习环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实习成果和人才培养最终效果的明确阐述。学校-企业-学生按照目标进行企业实习,进一步提升企业实习质量,为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3]。

2.2 思维导图在企业实习中运用的可行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将抽象的目标变成容易记忆的具体化、有明确信息的组织图。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用于中职企业实习环节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企业实习环节校企双方开展教学工作时,思维导图可以将宏观的目标显性化、形象化,帮助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错综复杂的实习任务,增强实习岗位技术体系的清晰性,有助于企业实习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思维导图能够满足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

3 企业实习环节引入思维导图的实践探索

依据企业实习环节特点,明确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学生三者企业实习环节中实习目标,构建企业实习目标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实习目标思维导图

3.1 明确校内指导教师的管理目标

在企业实习环节中,校内指导教师是学生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校内指导教师负责企业实习环节中学生的咨询指导、实习跟踪、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在校内指导教师思维导图模块中,以校内指导教师管理目标为中心,将指导目标(校内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目标)、协作目标(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配合目标)和教管目标(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目标)设置为一级分支目标;二级分支中体现实习原则与执行内容。以长春某职业学校为例,为了落实一级分支中指导目标,校内指导教师采取“跟踪到位、指导到位”原则,全程跟踪企业实习环节,与学生密切沟通,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指导,突出全面化、细致化的企业实习特点。为落实协作目标,立足于“互通、互享、互建”方针,校内指导教师听取学生实习意见,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实习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完善实习机制,构建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共生的企业实习环境。为落实管理目标,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采取“教管结合”的管理原则,将对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来说,就是校内指导教师既要对实习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约束学生行为,严格管控学生实习质量,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手册中各项任务,及时在《校内指导教师工作手册》记录学生实习情况。

3.2 明确企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目标

在企业实习环节中,企业指导教师负责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能力知识,是学生迈入职业岗位的引路人。在企业指导教师思维导图模块中,以企业指导教师教学目标为中心,将专业技能教学目标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为一级分支目标;二级分支中展现具体培养流程。如在数控机床加工操作实习项目中,为落实专业技能教学目标,校内指导教师将实习任务按难度划分为两个等级,即初等简单零件的加工和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要求学生理解工艺分析、掌握程序编制并独立完成加工制造。为落实岗位能力目标培养,企业指导教师将“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思政宣传活动引入现场教学中,通过《“三秦工匠”李晓佳:数控机床的“活字典”》的典型示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组织学生学习《企业实习安全规程》并了解《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树立学生安全、环保的工作意识;将学生分配到员工操作小组中,采用合作共研的工作方式,研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彼此实习心得。以此,调动学生的工作活力和职业热忱,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营造学生与企业员工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强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社交能力[4]。

3.3 明确学生企业实习的学习目标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获取者。在学生企业实习思维导图模块中,以学生企业实习学习目标为中心,将显性实习目标(学生在企业实习环节中专业技能的考核和任务文件的提交)和隐形实习目标(学生在企业实习环节获得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设置为一级分支目标;二级分支中体现学生任务内容与要求。为落实显性目标,学生按照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目标设定,完成不同难度等级的实习项目,并总结记录在《学生企业实习手册》中。实习完成后,依照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任务要求,完成实习技术技能、职业能力等考核。为落实隐性目标,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掌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核心技能,通过企业文化熏陶,养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企业实习环节的有效教学手段,可以将学校管理目标、企业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清晰展现。明确企业实习环节目标,系统化、规范化地将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计划清晰展现。在企业实习环节中引入思维导图,将技能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教学目标与管理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目标结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实习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导图环节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