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4.0智能建造技术的社区防疫中心设计初探
——以石家庄新华苑社区为例

2021-11-02 08:20辛天洋韩雨诗左琪梅亚岚尹逸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流线装配式常态

辛天洋,韩雨诗,左琪,梅亚岚,尹逸伟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 社会背景

实践表明,我国现有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区级指挥部—街区指挥部—社区指挥部”的管理模存在对接错位、公共卫生处理方式低效等问题,而基层社区作为城市切断疫情危机传播的关键一环,其治理体系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疫情防控的效果,也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整个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和工业化后时代四个时期。建筑工业化是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解放劳动力的模式。工业化后时代下,建筑工业也正式步入了“工业4.0”时期。

2 问题总结与策略研究

2.1 问题总结

经过对2020年武汉市、凤城市以及2021年石家庄市部分社区的调研发现,疫情的发展超出了地方政府医疗资源的承载力,现有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存在公共卫生处理方式低效等问题(见图1)。

图1 社会防疫体系现存问题

2.2 策略研究

2.2.1 常态化服务模式

独立建设的防疫中心常态化服务模式可以结合周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配套,为使用者提供多种可能性。如可结合周边幼儿园打造亲子活动空间;可结合居民需求打造“装配式公园”、社区自习室等。

此外,可建立社区服务线上平台。使用者登录系统查看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将小空间的数量、具体位置、磨损程度等信息及时更新到平台,保障装配式空间的定期维修与信息反馈,方便管理。

2.2.2 非常态化服务模式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个社区进入紧急预备状态,政府卫生部门将根据疫情风险的不同情况判断防疫中心的规模,然后再通过登陆社区平台系统“易”动空间,查看各个社区内装配式小空间的数量、位置、质量、可利用情况等详细信息,接着及时组织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统一调配,快速构建防疫中心,并组织内部生活办公区、公共卫生区、污染隔离区。

3 案例设计——2021.1以石家庄某中高风险地区社区为例

3.1 调研现状

选址位于石家庄市处于疫情中高风险区的裕华区新华苑小区(1月27日起已转为低风险区)北侧的三角形绿地。根据“中防控社区”的要求,选址于此并结合适宜的规模可辐射到10min生活圈范围,供1.5万~2.5万人使用。场地由建设南大街、塔南路和石栾路围合而成,与居民区之间的距离符合40m~50m安全距离的规范,能有效降低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场地内现有的植物可作防护林用,减少服务中心与其他区域的相互感染。

3.2 设计策略

3.2.1 建造方法与选址

社区防疫服务中心可分为独立设置和结合设置两种,考虑选址和建设方式两方面以应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

考虑到本案没有可结合设置的相关建筑,因此考虑采取独立设置的模式。

3.2.2 整体布局与空间组成

在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建设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科学防疫的整体空间布局,分为一般医疗服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与管理办公服务区,并细化空间使用功能。

3.2.3 交通流线

1)外部流线

①医疗流线:转诊病人经电梯被转移至一楼,由救护车被送往临近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②群众流线:居民可步行或车行,经前后门进出大厅,不与医护流线冲突。

2)内部流线

①医护人员流线: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生活区与隔离区隔断,可由大厅二楼的休息平台前往缓冲室进行至少三次消杀工作,该平台不对外开放。隔离区中,病人的活动流线与医护人员严格分隔。

②病人流线:行动相对受限,如需转诊,可走转诊专用流线。

③社区志愿者流线:志愿者主要做好社区服务与医护配餐工作,经由室外进入服务站,消杀后进入隔离区,为被隔离人员提供餐食。

④群众流线:仅在中间大厅与前广场活动,不和其他流线重合。疫情时期可利用大厅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

3.3 “平疫两用”策略落实

3.3.1 常态化服务模式

独立建设的防疫中心常态化服务模式可以结合周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配套,为使用者提供多种可能性。本案在常态化时期可作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相应分为三个区域:护工生活区、服务办公区、康养日间照料区。

3.3.2 非常态化服务模式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内快速构建防疫体系。迅速组织管理办公区、公共卫生区、医疗隔离区,并投入使用。这三个功能区分别对应常态化时期的老年人日间照料功能分区,可实现快速转化。

3.4 效益预估

3.4.1 经济效益

1)工程技术造价

集装箱式装配式建筑的造价包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安装成本。

在本案设计中,经过多方选择对比,选用干箱型集装箱,且根据工厂定制的面积规格进行大致预算定为1900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造价预算,得出建设造价为3864.25元/㎡。

2)平台运营造价

主营业务收入参照社区公共空间的平均水平,即广告费:500元-1000元/个。

主营业务成本依据建造装配式小空间的基础造价和修缮维护装修等支出。

管理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网络维护费、后台及小空间信息更新等服务费,及居民的医疗补助费等。

反馈社区居民:集装箱式装配式建筑在实施后反馈社区居民:隔离期间酒店费用300元/天、餐饮费用80元/天。

3.4.2 社会效益

疫情期间,社区防疫中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卫生防疫、缓冲隔离、卫生检测、疫情检验、预防性体检、计划免疫、社区服务等。同时,大大改善了社区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其次,在常态化期间,社区防疫中心又可以因地制宜转化为公共设施场所,可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3.4.3 环境效益

社区防疫中心建设之初利用了BIM等技术,对排污管道、负压排气等进行了科学规划与模拟,将对社区环境的影响与风险降到最低,保证社区的环境安全。

社区防疫中心常态化时期可结合社区的绿色空间进行组装与移动,既丰富了社区的功能,也美化了社区环境。

3.5 现实困难与问题

3.5.1 居民方面

现阶段,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功能与使用不清晰,只是简单地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同于家庭周边的卫生诊所,主观上不相信社区的诊疗能力。此外,将疫情时使用的空间在平时改造为公共活动空间,会给居民带来心理负担。

3.5.2 场地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社区建设密度较高,缺乏预留空间进行防疫中心的独立建设;结合设置的方式也因社区内现有建筑的简陋、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存在困难,使方案难以大规模推广复制。

4 总结及意义

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课题,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多学科角度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从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的角度出发,重构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体系,完善防灾规划,强化疫情防控的“区域-系统-平疫结合”理念;优化管控,推动扁平分工的区域性防治体系建设;大力强化基层建设,提升基层综合弹性应对能力。

猜你喜欢
流线装配式常态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几何映射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