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分析

2021-11-02 03:04颜安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党报受众农民

摘要: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印发,这一年被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闻媒体是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展示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讴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反映群众的真实呼声。地方党报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肩负着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中既是传播者,也是引导者和推动者。为谋求更好的传播效果,地方党报纷纷摆脱单一纸媒的发展模式,在全媒体化的变革中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媒体融合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身传播能力和传播水平,向世界展现我国乡村振兴中的媒体力量和党报的先进性。本文从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等方面分析地方党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党报;新闻扶贫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191-03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多年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新闻媒体一直行走在一线,坚持为农村发声、为农业助力、为农民服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完成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绝对重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理应承担更多的使命与职责。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地方党报立足地方,作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将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相结合,不仅承担起传达精神、解读政策、总结经验的职能,还发挥了监控舆情、反映心声的功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推波助澜。具体来说,地方党报从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产业:助力产业优化,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随着乡村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乡村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地方党报对此起到了直接的服务、宣传与引领作用。作为权威媒体,地方党报通过信息传播将社会力量与乡村需求对接起来,有效地服务了乡村振兴战略。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四川农村日报推出“抗疫保春耕,我们在行动”系列融媒体产品,联合农业科学院、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省种子协会、农资企业等单位,帮助农民解决了农资供应、农技要点、销售供应等问题。

此外,地方党报对于特色产业的宣传,一定程度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引导了公众消费,为农民实现了增收。例如,采用朝鲜族传统方式种植的作物冷水米,在丹东日报的报道中被提及后,其价格直接由原来的2元/斤上涨至8元/斤,作物价格的数倍增长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

不仅如此,地方党报在深入报道不同区域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时,通过提炼乡村经验、梳理发展样本,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不少产业升级转型的思路和经验借鉴。例如,重庆日报推出的“乡村振兴周刊”系列报道,梳理了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医疗、文化、产业、法治等先进样本,以实事求是的第三方视角为其他地方的发展提供参考。

除此之外,地方党报还以电商带货等方式给乡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媒体纷纷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李佳琦、薇娅等网红纷纷走进助农直播间,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也成为直播带货的常客,为农产品打开销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文化:宣传保护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1]我国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因而乡村振兴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也需要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党报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文化传播使命,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与建设者,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

第一,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多年来地方党报通过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及宣传古村落旅游等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

第二,促进文化队伍和文化阵地的建设。如今,地方党报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信息闭塞的问题,长年累月的传播活动不仅将信息传递给乡村受众,还逐渐提升了受众的媒介素养,唤起了受众的文化觉醒。在媒体持续的信息传递中,“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城乡信息差逐渐消弭。

第三,通过宣传核心價值观、社会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帮助去除乡村中的低俗文化,例如,重庆日报发布的《对“三俗”说不——奉节县整顿农村演艺市场的调查》,很好地展示了重庆市奉节县对农村演艺的整顿成果,党报充分发挥了自身舆论引导优势,提倡健康的乡村文化,倡导去除乡村中不良的社会风气,引导了健康的演义风尚。

三、生态:强调生态保护,加速美丽乡村建设

讲好生态文明故事,是贯穿乡村振兴新闻报道的重要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征途中的一面旗帜[2]。乡村中一条条臭水沟的消失,一个个矿洞子的修复,一处处垃圾堆的清空……都是乡村振兴取得的重要成果。地方党报记者用文字、镜头记录下这些成果,呈现出乡村日益改善的自然环境和逐渐提升的人居环境,传达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了聚焦理念、宣传典型、动员力量的作用。

针对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地方党报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进行及时、深度、科学的解读和宣讲,避免出现误解误读。并且,在传播实践中积极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法普及环保知识、推广环保理念。

此外,地方党报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有力促进当地企业和政府向优良状态演化,助力两者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作出合理权衡。通过加强对某些地方污水、污染气体的排放、垃圾焚烧、核电站、石化等敏感问题的关注和报道,促使政府和企业迅速解决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充分发扬生态治理的先进经验。如2020年4月,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组团走进湖南省岳阳市,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整治问题,探究、学习岳阳市生态治理的实际成效和典型经验,以此推动各地生态治理积极行动[3]。

四、人才:助力提升人口素质,吸引人才流入

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来实施。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地方党报对乡村人才的振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就乡村内部而言,丰富的新闻传播活动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满足其生产、生活的各种信息,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乡村居民的整体素养;二是就乡村外部而言,地方党报通过宣传当地的人才政策,吸引外部人力资源向乡村流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规模。

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里。针对乡村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地方党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乡村以信息化手段吸引人才。针对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种种难题,地方党媒积极与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发挥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促进智力知识、技能经验实现共享。同时,还通过信息交流、民意了解等方式助推人才的服务工作。例如,在《乡村振兴如何汇聚“主力军”》中,重庆日报记者就通过采访调研,深度剖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的新思路。

五、地方党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多年来,地方党报从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同时,在与乡村的互动中,地方党报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过度强调正面宣传,缺乏问题意识,围绕“三农”所呈现的报道不够全面和立体;传播方式上,忽略了受众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以及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限制,新闻报道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新闻产品无法触及乡村的部分边缘群体等。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地方党报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入基层,提升媒体的服务能力

乡村振兴,是农村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场变革,农民是这场变革的主体[4]。乡村振兴报道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农民群体对陌生人容易产生防备和抵触心理,这就要求记者具备高超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共情能力,用真诚的态度和良好的耐心与他们沟通。换句话说,下基层不是蜻蜓点水,而是真正地沉到下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

做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工作,要求地方党报不仅要将农民最渴求的信息传递过去,还要通过与社会各界资源有效对接,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农民需要的技术、资金、设施设备投放至乡村,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多地农产品滞销,给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直播带货成为最有效的破题方法之一。安徽新媒体集团推出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公益助农服务活动,注册开通了“皖里有货”短视频直播账号,并推出了“第一书记夸家底”扶贫助农公益“直播带货”服务年度活动。随后,该直播团队先后走进30多个村,40多位第一书记走进直播间,累计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有效地为农民解了燃眉之急[5]。

(二)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实现精细化运營

目前,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与其实际接受能力不符。因此,面向农民的传播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知识水平等差异,加强信息建设,增设传播渠道,使地方党报打造的新闻内容、传播方式与农民的接受程度相匹配。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内容走心、接地气,还要求报道形式多样、文字可亲。对地方党报而言,应充分融入受众思维,用其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话语传递信息,同时还要树立问题意识。

媒体作为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和外界事物的纽带,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行准确的政策解读尤为重要。因为农民极易对信息产生错误理解,若不能及时了解并化解,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如混淆不清的政策解读,会导致农民对国家政策产生错误认知,降低重视程度,进而使当地发展延缓甚至停滞。对此,地方党报须快速、精准地实现信息筛选和把关,对非法信息追根溯源,扼杀不良信息源头,通过加强整治,防止恶意信息对农民产生不良影响;实时把控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定时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农村受众的辨别能力,维护乡村信息传播环境的风清气正。

(三)加强策划,实现新闻报道“全”“准”“小”“精”

新闻报道不仅要“全”而“准”,而且要“小”而“精”。

“全”,是指要全方位呈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因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改善、产业环境优化、农民收入增加等[6]。若新闻报道只呈现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就会使受众无法形成全局性的认知。

“准”,是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要求记者要聚焦时间、把握细节。如果新闻报道的事实或细节与真实状况不符,不仅会引起受众质疑,还会影响媒体声誉和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小”,指的是切入点要小,长篇大论的报道对于大多数农村受众来说相对晦涩难懂,不仅不利于其理解,反而可能引起排斥。因此,记者要从小切口着手,报道最鲜活的故事,进而激发受众共鸣。

“精”,指的是精心选择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拒绝粗制滥造的新闻。地方党报要借助当下在乡村比较受欢迎的微信、抖音短视频等传播平台,细心策划、精心制作各种类型的新闻,增强受众互动,鼓励受众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和成果的评论中来,从而更直观、及时地掌握舆情。

此外,还要加强新闻策划,利用全媒体拓宽报道面,推出各种类型的深度报道;新闻从业者要牢记使命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传播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有的放矢。

六、结语

多年来,新闻媒体紧跟时事热点,做好政策解读,贴近乡土人情,创新传播方式,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作出不少贡献。地方党报通过有效链接社会力量和乡村需求宣传乡村特色产业、报道先进的发展样本、借力电商渠道帮助农民创收等方式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保护传统文化、开展传播活动、宣传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等方式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解读和宣讲环保知识、报道和发扬生态治理的先进经验等方式促进了乡村生态振兴;通过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和知识、宣传优惠政策、搭建乡村与外界人才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引人、引知、引智”,从而促进了乡村人才振兴。

但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地方党报仍存在诸如缺乏问题意识、忽略受众接收能力、新闻信息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地方党媒要深入乡村,加深对农民、农村、农业的理解,有效对接各界资源,以农民为主体,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从而提升服务能力;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了解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融入受众思维,消除受众的错误和不确定认知,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采取顺应时势的传播策略,加强新闻策划,持续推出“全”而“准”、“小”而“精”的新闻报道。

总之,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进行的系统性任务。对于地方党报而言,做好乡村振兴的报道,有助于形成城乡双向互动的稳固桥梁,构建强大且持久的媒体推动力量,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未来,地方党报应继续发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等基本职能,让自身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

[2] 李秀香,汪忠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理解维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3):11-18.

[3] 岳阳日报. 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探寻岳阳生态治理经验[DB/OL].岳阳市人民政府网,http:// www.yueyang.gov.cn/zwdt/content_1676791.html,2020-04-17.

[4] 王在全,黄钟钡.发挥好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J].人民论坛,2021(17):67-69.

[5] 杨玥玥.媒体“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21(5):60-62.

[6] 冯义坤.探析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报道的实践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1(5):56-57.

作者简介:颜安(1982—),男,湖北武汉人,硕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传播。

猜你喜欢
党报受众农民
耕牛和农民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农民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