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增龄性相关分析

2021-11-03 14:10操明阮磊吴晓芬张存泰杨思思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骨量骨质疏松症脂肪

操明 阮磊 吴晓芬 张存泰 杨思思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者会导致病人残疾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因此,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研究表明,骨密度(BMD)与身高、体质量、脂肪、肌肉等人体组成成分关系密切[2-3],但具体相关性仍未能完全明确,尤其是体脂含量、肌肉含量与不同年龄段人群BMD的相关性并无统一结论。本研究以288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体成分、BMD等指标,探讨人体各组织成分与BMD的相关性,以期筛选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并为其制定早期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成3组:30~44岁,青年组,共70例;45~59岁,中年组,共105例;60~75岁,老年组,共113例。排除标准:(1)既往有骨折病史;(2)长期服用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3)长期服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4)合并继发性骨质疏松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5)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人;(6)有胃肠道疾病或急性感染者;(7)嗜烟、酒,大量饮用咖啡、浓茶者;(8)长期卧床者;(9)有其他慢性病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ioi353人体成分分析仪,依据生物电阻抗原理进行人体成分测定。所有受试者均在进食后2 h、安静状态下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记录其年龄、BMI、体脂率、体脂含量、去脂体质量、内脏脂肪面积、肌肉量等指标。采用美国HOLOGIC discovery系列骨密度仪测量BMD。

1.3 骨量诊断标准 对于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骨量采用T值作为诊断标准;对于绝经前女性及<50岁的男性,骨量采用Z值作为诊断标准。均以腰椎、髋关节或桡骨1/3测量部位的评分最低值进行骨量诊断。其中,>-1.0为骨量正常;-2.5~-1.0,为骨量减少;<-2.5为骨质疏松。为避免混杂,T值或Z值均统一以“BMD值”来表述。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BMD比较 老年组BMD值较青、中年组显著降低(P<0.05),见图1。老年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老年组比较,*P<0.05

表1 3组骨量情况比较(n,%)

2.2 不同年龄组人体成分指标比较 3组人群的体质量、BMI、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内脏脂肪面积均显著增加,老年组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人体成分指标比较

2.3 不同年龄组人体成分指标与BMD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D值与3组人群年龄均呈负相关,且随着年龄增长,相关性逐渐增强。在中、老年组,去脂体质量及肌肉量均与BMD值呈正相关,且在老年组中更为明显。见表3。

表3 3组人体成分相关指标与BMD的相关性

2.4 BMD降低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BMD值为因变量,以年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是影响BMD的主要因素,见表4。

表4 BMD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导致骨痛、骨折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BMD是评价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4-5],随着骨量的降低,人群发生骨折的风险成倍增加[6]。本研究结果显示,BMD与年龄呈负相关,其相关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高龄是BMD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人群中也发现,老年组骨质疏松症者的比例高达33.6%,明显高于青年组的12.8%。提示我们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的BMD,以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概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人体成分分析的经典测量方法之一是生物电阻抗法,其原理是通过向人体导入一定频率的电流,并测量人体的电阻值,进而间接测得人体的体脂含量及去脂含量[7]。体质量是BMD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认为脂肪组织对BMD的影响更大[8],也有研究认为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更能影响BMD[9-11],上述结论的分歧可能由于BMD取决于年龄、性别、种族以及女性是否绝经等情况的差异,而不同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各有偏倚。本研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的人体成分,发现尽管各年龄段人群的BMI没有明显改变,但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人群的内脏脂肪面积显著升高,老年组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显著减少。结合前述观察到老年组人群骨量明显减少和骨质疏松率明显增高的现象,笔者考虑老年人群BMD降低及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病率可能与去脂体质量及肌肉量的增龄性改变有关。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BMD与BMI、体脂肪率和内脏脂肪面积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它与去脂体质量、肌肉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并且此相关性在老年组人群中更为显著。为避免BMD、年龄、人体成分相互之间的内在干扰影响结果判断,本研究以BMD值为因变量,以年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年龄是BMD的独立危险因素,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是BMD的保护因素。有学者认为,肌肉产生的机械负荷作用于骨髓,可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量增加并稳定骨结构,若此刺激作用减弱,会使骨组织形成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12]。肌肉质量和肌力对BMD的影响作用甚至大于激素、钙质以及各种与成骨相关的细胞因子。但老年人运动量明显减少,同时还有膳食摄入不均衡等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其肌肉量减少,BMD降低。反之,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相关症状如骨痛等又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引起人体肌肉组织进一步减弱,形成恶性循环。从另一方面来看,运动量减少使得内脏脂肪更易在体内沉积,内脏脂肪的增加平衡了肌肉的减少,往往表现为体质量无明显改变,因此体质量及BMI对BMD的评估价值也大为减低。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开展各年龄段人群的人体成分分析检查,能够更细化地了解人体肌肉与脂肪的含量及分布,尽早筛查出肌肉组织减少,尤其是肌肉减少合并肥胖且BMI正常的人群,并对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可行性的干预,如加强健康宣教、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等,对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骨量骨质疏松症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A Wonderful Day In Beijing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