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2021-11-04 06:39崔羽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戊酸液氮尖锐湿疣

崔羽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50)

尖锐湿疣属于生殖器疣,为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的增生性损害,主要发病部位为外阴、肛周以及肛管部位。当前治疗尖锐湿疣方法较多,包括微波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物理疗法,虽然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由于无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有效清除,因此治疗以后极易出现复发[1-2]。临床研究[3]显示,尖锐湿疣复发因素复杂,主要与皮肤损坏未被彻底清理以及HPV潜在感染有关。光动力疗法主要以5-氨基酮戊酸为主,为当前应用广泛的新方法,对亚临床感染和潜在感染有效[4],但单一使用对于疣体较大的患者效果欠佳[5]。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将单一使用光动力疗法及其与冷冻治疗联合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10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醋酸白试验阳性;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2周内未进行过系统或局部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淋病、梅毒、艾滋病等其他类型性传播疾病的患者;③有光过敏或者光敏剂过敏病史;④哺乳期以及妊娠期的女性;⑤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的患者。并且针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了比较,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疣体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的方案,首先嘱患者排空膀胱,用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患者皮损以及周边进行清洁,在脱脂棉上涂抹配制好的20%(质量分数)5-氨基酮戊酸溶液,将药液敷在皮损以及周围大约2 cm的皮肤或黏膜上,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封包,并嘱患者避光,敷药时间为3 h,然后将封包脱脂棉拆除,采用光动力治疗仪器,波长调整为(633±10)nm,进行照射,输出的功率达到100 mW/cm2,与损伤的皮肤保持垂直,距离5~10 cm,光斑直径设置为2 cm,照射时间20 min,1次/周,直至损伤的皮肤完全恢复为止,在连续治疗4次以后判定其治疗的效果。

(2)观察组:在光动力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方案,用棉签浸蘸液氮对皮损反复加压,冷冻至皮损呈灰白色,治疗频率为1次/周,在连续治疗4次以后判定其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及判定标准

(1)总有效率:疣体及皮损完全消退且醋酸白试验阴性为痊愈;皮损减退70%以上为显效;30%<皮损减退<70%为改善;皮损减退30%以下为无效。

(2)复发率:在接受治疗以后的4周、8周以及12周随访中,对两组患者原皮损位置复查醋酸白试验,并观察是否存在新发皮损,以此来判定是否存在复发的迹象。

(3)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疼痛、糜烂、感染等。

(4)疣体脱落率:在4周、8周以及12周随访,统计患者疣体脱落情况,包括疣体脱落数量以及体积。

(5)HPV基因型检测:在患者在第一次治疗之前、治疗结束以后1周,使用无菌细胞刷刷取外生殖器、肛周疣体组织脱落的细胞标本,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与统计相应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直径变化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测量对照组患者疣体直径为(13.26±2.83) mm,测量观察组患者疣体直径为(12.75±3.69) mm,两组患者治疗前疣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再次分别测量对照组疣体直径和观察组患者疣体直径,观察组患

者疣体直径(4.17±1.04) mm,对照组患者疣体直径(6.05±1.16) mm,观察组患者疣体直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疣体直径变化比较

2.2 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脱落率比较

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6%);8周后观察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10%);12周后观察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10%);总复发率观察组(6%)低于对照组(26%)。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4周、8周、12周和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红肿发生率:对照组为10%,观察组为6%;疼痛发生率:对照组为12%,观察组为4%;总不良反应率:对照组为38%,观察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1次治疗后疣体脱落率:对照组为49.3%,观察组为70.27%;2次治疗后疣体脱落率:对照组为66.9%,观察组为89.19%;3次治疗后疣体脱落率对照组为83.10%,观察组为94.59%。观察组1次、2次及3次治疗后疣体脱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疣体脱落率对比

2.3 100例HPV基因型检测结果及病毒清除率比较

低危型感染率为57%,高危型感染率为15%,中危型感染率为6%,混合交叉感染率为22%。详见表7。治疗后,观察组病毒清除率(80%)高于对照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8。

表7 100例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感染情况对比

表8 对照组与观察组HPV基因型检测结果、病毒清除率对比Tab.8 Comparison of HPV genotype test results and virus clearance rat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 讨论

相关研究[6-7]显示,尖锐湿疣作为当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主要致病因素是HPV。多发于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由于人群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较差,尖锐湿疣的传播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面临的较大难题。尖锐湿疣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例如药物、液氮冷冻、激光治疗及微波治疗等,虽然临床工作中常见疗法尚可,但患者痛苦较大,同时由于常规治疗难以完全清除没有皮损的隐性感染区域的HPV[8],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时间治疗及随访。很多患者因为治疗时间较长,很难坚持下来,依从性较差,进一步降低了治疗效果[9],也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亟需高效、不易复发且能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治疗。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兴未艾,既往研究[10]显示,5-氨基酮戊酸治疗尖锐湿疣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其作用机制是尖锐湿疣皮损吸收5-氨基酮戊酸以后,在细胞内转变为原卟啉,在激光的照射下,原卟啉会生成单线态氧与自由基,杀死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异常表皮坏死脱落,同时对正常的皮肤组织影响轻微[11],还可以将隐性感染的不正常细胞清除,提高临床治愈率[12]。除此之外5-氨基酮戊酸对于亚临床也感染的皮损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3]。

液氮冷冻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液氮-196 ℃的极低温效应,形成细胞内冰晶,使细胞脱水,造成细胞变性坏死,亦可阻断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使病变组织坏死,最终有效治疗尖锐湿疣[14],但液氮冷冻仅可以将肉眼可见的皮损清除掉,而对HPV阳性亚临床感染皮损疗效欠佳。临床研究[15-18]显示,亚临床感染与尖锐湿疣反复发作有密切关联,如果单用液氮冷冻治疗,复发率较高。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HPV隐性感染[19]。

本研究将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用于尖锐湿疣,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疣体直径短于对照组,疣体脱落率、病毒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用于尖锐湿疣可提高临床疗效,与来文兵[20]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可提高尖锐湿疣远期效果,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既往研究[21]显示,单一冷冻或者光治疗尖锐湿疣复发率很高,约为 50%~80%。本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复发率、不良反应率,提高了疣体脱落率以及病毒清除率,在临床治疗中将二者结合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戊酸液氮尖锐湿疣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来曲唑及黄体酮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医学实验室液氮操作的风险分析、控制和应急处置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北京地区2004~2017 年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分析